
1985
纪事 1980年12月,值李约瑟博士80周年诞辰之际,中国学术界举行了各种方式的纪念活动,重点之一是以出版文集、专题会议和发表文章等形式展开有关“李约瑟之谜”的讨论。此后,关于中国近代科技落后原因的探讨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议题,中国科学院是这场讨论的重要推手。为深入理解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为什么落后于西方国家,探索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正确途径,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于1982年10月16日至22日在成都召开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包括自然科学史、自然辩证法、科学学以及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者70人,提供论文约50篇。这是第一次全国性的研讨会,启动了持续至今的史学界、哲学界、科技界以及教育学界对中国近代科技落后原因的追问,科技史、科学学也一度因此成为“显学”。1984年的我正在准备本科毕业论文,课程少闲暇多,胡思乱想地误打误撞地着迷于“李约瑟之谜”,阅读了一系列相关文献。由于念的是教育学,也就选择了从教育史上的文教政策角度,回应与解释中国科技为啥滞后于世界发展步伐。数易其稿,初成一文,名为“试论汉代文教政策对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影响”。基本立论和观点是:汉代开始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使得与科学无缘的儒学独步天下,朝廷定儒家学说于一尊,逐渐导致一花独放,百花肃杀的文化专制局面,严重地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中国科技落后,董仲舒为始作俑者,文教政策则左右着知识传播与生产的路向。初稿成文后,呈汤树森老师、胡青老师等指正,他们对文章提出宝贵修改意见。年少轻狂,不揣冒昧,我还曾投稿给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编辑部,编辑同志并未低看一位本科生的习作,也未嫌弃拙文的浅陋,回信予以中肯评价和指导。由此可管窥80年代淳朴纯正学风之一斑。
本年度记忆深刻的事件是:(1)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王逢贤、吴杰老师在上课时多次围绕此一主题发表看法并激发同学们讨论。此文件高屋建瓴,影响至今。6月,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教育委员会,撤销教育部。(2)“五四”之后的新一轮思想启蒙达到高潮,标志之一是出版界的欣欣向荣,例如四川人民出版社“走向未来”丛书,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为学人热捧,几为人手一册,记得当年一大早在新华书店门口排队等购,一时洛阳纸贵。出版界深刻影响着学子和知识界,人们如饥似渴地读着《人的现代化》《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人论》《精神分析引论》《猜想与反驳》等著作,视野大开。(3)1月21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关于教师节的决定》。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文革”之后,尊师重教之风重回古老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