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闭眼睁眼与道德
一 引言
从古代冥想法到日常生活中专注力实践,闭眼动作一直被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专注自身情绪状态的方法,事实上,有研究对此给予了实验支持。本-西蒙等人(Ben-Simon et al.,2008)的研究表明,人在闭眼状态下,信息的大脑加工编码与睁眼状态有明显的不同。[1]勒纳等人(Lerner et al.,2009)的研究则发现,在听取负性情绪音乐时,处于闭眼状态的人们比睁眼状态下体验到了更为强烈的情绪。[2]
就常识而言,闭上眼睛的动作会使人们有更多机会向内关注和专注于正在思考的问题。若所考虑的情境可能涉及不道德行为时,对情境事件的专注会使人们更有可能找到表现不道德行为的理由,从而付诸行动。在本研究中,我们想探讨另一种可能性——当处于闭眼状态时,人们更倾向于对当下的情境事件进行心理模拟,这种心理模拟会导致人们的道德判断极化,从而激发人们的道德行为而非不道德行为。
心理模拟是指人们运用表征在头脑中演示真实的或是假想的事件。[3]福尔摩斯和马修斯(Holmes & Mathews,2005)的研究表明,当听取一个情境事件的录音时,主动在头脑中形成事件图像的人们会比那些简单地理解描述文字的意义的人们给出更加强烈的情绪评价。[4]因此,我们假设,相对于睁眼状态,处于闭眼状态的人们在思考道德情境行为时,会启动更广泛的心理模拟,从而激发更强烈的情绪情感。
许多研究表明,情绪体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驱力,促使人们确信某种行为具有道德许可性(海特,2001);而当人们在思考各种道德困境时,关联情绪反应的脑区会变得更为活跃[5],并且当负性情绪体验加强时,人们的道德判断会更加极端化(惠特利、海特,2005)。
如果处于闭眼状态时心理模拟会增强情绪反应,情绪反应又会强化道德判断,那么闭眼听取道德情境故事应该会使人们对道德情境的反应和评价更为极化。据此,我们设计了四个系列实验,以验证人们在闭眼状态下的道德判断情况,行为意愿以及现实自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