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是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生态环境是中国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之一。尽管世界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是由资本主义制度对自然界长期实施掠夺式开发所引发的,但全球变暖的趋势在世纪之交已经全面显现,并引起各国的普遍重视,从而要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必须共同而有区别地承担节能减排义务,以保护世界生态环境,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中国也适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着眼点,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逐步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首先,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生态文明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达到的文明高度。胡锦涛总书记在部署生态文明建设时,就明确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就深刻阐明了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是继续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面,必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从全局上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实现这种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就是要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具体指导上,既要有全局性、宏观性的规划、目标、途径及相应的法规、制度等方面的依据,又要有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不间断运行,通过对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相关情况的全面掌握,正确指导全社会共同参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行动。
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涉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必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建立起相应的制度保证,才能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全社会得到深入的贯彻。在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和进行期间,中国深入地宣传了环保工作,成功地举办了绿色奥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
其次,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有效途径是建设“两型社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即建设“两型社会”。明确要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3]。也就是说,要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确保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得到全面贯彻。
由于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综合性全局性的工作,所以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作用,通过“两型社会”的建设来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各项要求。所谓“两型社会”建设,就是把一个地区的全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解决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问题,共同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努力。近年来,造成中国发生多次环保性群体事件的一个普遍性原因,就是当地政府在“两型社会”建设上存在一定的失误,忽视了人民群众的环保要求。
“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质,就是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客观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地区性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通过“两型社会”建设所发挥的综合性作用,能够全面有效地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经过一些地区的试点,已经证实“两型社会”建设的做法值得推广。因为“两型社会”建设能够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定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从而推动整个地区逐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两型社会”建设的具体途径,就是在整个地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从而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降低能耗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该说,这是中国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途径。
最后,完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是抓好“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
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是广泛收集各种生态、环境信息,并适时发出安全预警的信息系统,能够综合气象、水文、地质、环境等各种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适时发出相关的预警信息。当前,完善这个体系的建设,主要是增强对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评估和综合预警能力,为各级决策机构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做出重大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确保各级决策机构能够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比如,中国确定的节能减排指标,就需要由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使这一重大决策实现“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的要求。
在“两型社会”建设中,为了切实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就需要建立和完善国家及地区的生态监测预警系统,形成多种手段互补的监测网络,并能够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做出分析和评估,对达不到减排要求的地区和企业定期发出安全预警,从而确保节能减排指标的落实。同时,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生态灾害,要及时做出安全预警,建立生态灾害预警的公示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这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对各种生态灾害的处置相对被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生态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不够重视。一旦出现重大生态灾害、自然灾害,所有的气象、水文、地质、环境监测等部门都说预先做出了预测,但是却没有综合部门及时上报到决策机构,从而造成分散的预先警报被忽视。而各级决策机构只能在重大灾害发生之后,才组织抢险救灾。因此,完善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单位为国防大学)
[1]《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2页。
[2]《国防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军事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301页。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