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定贫困县下的村庄:云南白邑村国情调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贫困性特点

武定县辖狮山镇、高桥镇、庙街镇、插甸乡、田心乡、发窝乡、万德乡、己衣乡、白路乡、环州乡和东坡傣族乡11个乡镇,130个村(居)委会,15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2752人(按户籍人口)、2728558人(按常住人口)。其中,女性人口133372人、占总人口的48.89%,男性人口139380人、占总人口的51.10%;乡村人口243127人、占总人口的89.14%,非农业人口29625人、占总人口10.86%;少数民族146699人(占总人口53.8%),其中,彝族85033人,傈僳族30579人,苗族22000人,傣族7069人。

武定县贫困可以用“大、深、高、散、弱”五个字概括该县的贫困现状及特征,且将之划分为“缺水致贫型、气候冷凉致贫型、地质灾害致贫型、生存条件恶劣致贫型、文化智力致贫型和因教致贫型”六类贫困类型。[4]“大”就是贫困人口绝对数大。“深”就是贫困程度深。“高”就是返贫率高。“散”就是贫困人口分布越来越分散,主要居住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高寒山区,扶贫资金、项目和政策措施落实难度大;“弱”就是地方财政实力不强及扶贫资金不足的矛盾尖锐突出。

(一)贫困人口多

《武定县“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讨论稿)》和《武定县致贫主要类型调查及扶贫开发对策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武定县贫困人口14.5万人。其中:缺水致贫5875户2.1936万人占15.17%;气候冷凉致贫2.3万户8.9万人占61.38%;地质灾害致贫680户1.4万人占9.66%;其他原因致贫型5400多户2.0万人占13.79%。截至2010年末,狮山镇贫困村总农户6936户,其中,贫困农户5634户、占81.23%;贫困村人口数28640人,其中,贫困人口23064人、占80.53%。

——缺水致贫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坡乡、万德乡、己衣乡和发窝乡四个乡镇,以及水口片区、金沙江南岸片区和啊过咪片区三个片区。其中:水口片区(彝族和苗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95%)贫困户1732户6978人,分别占缺水贫困户、贫困人口的29.48%和31.81%;金沙江南岸片区(彝族和苗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91%)贫困户3458户12224人,分别占缺水贫困户、贫困人口的58.86%和55.73%;啊过咪片区贫困户685户2734人,分别占缺水贫困户、贫困人口的11.66%和12.46%。这些片区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的半山腰,气候燥热,年降雨量500毫米至800毫米,水利基础设施落后,水资源严重匮乏。

——气候寒冷致贫人口主要分布在发窝乡、环州乡、白路乡、高桥镇石腊它片区、猫街镇南部山区、狮山镇南部山区、插甸乡东北部山区等高寒山区。这些地区海拔均在2100米以上,气候寒冷、土地贫瘠,经济收入主要依赖养殖业。

——地质灾害致贫人口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沿岸的高山峡谷地区。境内土地资源稀少,以及资金投入不足,因灾致贫、返贫现象十分突出。

——其他原因致贫人口主要分布在边远、僻壤的高山峡谷地区。境内土地资源稀少、水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生存条件恶劣,主要依靠人背马驮。

(二)贫困面积广

《武定县“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讨论稿)》和《武定县致贫主要类型调查及扶贫开发对策分析》报告资料显示,武定县贫困面积大、分布广泛——全县11个乡镇均有贫困村庄及贫困人口,集中分布于金沙江燥热河谷贫困区域和高山寒冷峡谷贫困区域,其中:

——金沙江燥热河谷贫困区域,包括东坡乡(东甸村、白马口村、以赤叨村)、万德乡(胜德村、万德村、支卧村)、己衣乡(更德村、罗能村、新民村)。

——高山寒冷峡谷贫困区域,包括插甸乡(啊吐村、老木坝村、水城村、上沾良村、康昭村)、发窝乡(啊过米村、花园村、它亨村、自期村、阿庆争村、乍基村、中村村)、环州乡(拉务村、他贞村、五谷箐村、大雪坡村)、白路乡(平地村、三合村)、田心乡(鸡街子村、鲁期村)、高桥镇(老滔村、石腊它村、高姑拉村、树沟村、庄良村、己梯村、小河村、湾腰树村、尼嘎古村)、猫街镇(永泉村、龙庆关村、麦地冲村、大厂村、五柞甸村、半山村、三家村)、狮山镇(麦岔村、铺西村、乐美村、滑坡村、贺铭村、九厂村、椅子甸村、白邑村)。

狮山镇《2010年州(市)县(市、区)贫困地区村民小组基本情况表》数据显示2010年,狮山镇贫困农户5834户、23064人,分布在20个行政村占80%、153个村民小组占52.4%。其中:狮高村贫困户95户、贫困人口408人,狮山村76户、288人,麦岔村429户、1953人,铺西村576户、2097人,香水村279、1095人,白邑村351户、1385人,西和村141户、663人,乌龙村140户、497人,古柏村144户、578人,恕德村414户、1607人,新村村177户、654户,九厂村376户、1521人,新官村208户、917人,乐美村659户、2561人,滑坡村184户、585人,姚铭村437户、1805人,贺铭村495户、1958人,羊旧村115户、458人,禄金村158户、578人,椅子甸村380户、1456人。

(三)贫困程度深

武定县人民政府《关注民生突出实效——全力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全县10%农户住房为土掌房、杈杈房,70%农户的安居房尚未达到《云南省农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的抗震要求;尚有7.86万人饮水困难,其中2.6万人存在长期饮水困难的问题;2.4万人处于极端贫困状况下——失去了基本生存条件、人均产粮不足200公斤和人均纯收入低于600元。全县未通公路的村民小组371个,12000户41000人。山区面积大、少数民族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严重,以及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贫困问题相互交织。[5]

2010年,武定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223元,仅是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的54.45%。《武定年鉴》(2010)数据显示,2009年,武定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858元,仅是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的55.46%。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2858元)的乡镇比重为72.73%,分别为插甸乡(2700元)、白路乡(2830元)、环州乡(2600元)、东坡乡(2850元)、田心乡(2830元)、发窝乡(2640元)、万德乡(2768元)、己衣乡(2799元)。

狮山镇《2010年州(市)县(市、区)贫困地区村民小组基本情况表》数据显示,2010年末,狮山镇贫困农户人均纯收入804.8元。在全镇贫困村民小组(153个)中,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700—750元的村民小组比重为12.42%,751—800元的村民小组比重为27.45%,801—850元的村民小组比重为52.29%,850元以上的村民小组比重为7.84元。

2010年末,狮山镇贫困农户人均粮食产量262公斤,其中,人均粮食产量200—240公斤的村民小组比重为14.57%,241—280公斤的村民小组比重为78.15%,280公斤以上的村民小组比重为7.28%。

2010年末,狮山镇住房困难农户6274户,占全镇贫困行政村(20个)及村民小组(153个)农户总户数(6936户)的90.46%,其中,居住破旧茅草屋的1279户、占住房困难农户的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