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分析框架
本研究报告从“区域、村庄、村组”,“村民、农民、居民”,“高山区、半山区、矮山区”,“生存、生产、生活、生态”,“要素、方式、产业、状态、程度”等多维度、多层面对白邑村进行调查和剖析,全面而生动地再现一个“国定贫困县下的村庄”的“真实现况与动力因素”。
全书共分为“白邑村情、农户户情、发展主题、贫困专题”四个部分十二章四十三节。第一章,分析框架与报告结构。重点阐述了《白邑村国情村庄调研项目》的调研方法、分析框架和报告结构。同时,对本国情调研报告的样本选择进行说明,包括对数据素材来源的介绍。
第二章,国定贫困县下的县情。从县域整体层面,分析和把握白邑村所处“区域环境”的贫困特征、贫困性质、贫困表象和扶贫绩效等。通过对白邑村所处整体生存和发展环境的比较分析,发现和揭示白邑村与其所处“区域环境”相当的其他村庄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
第三章,国情调查视角下的村情。以区位分布特征、资源拥有状况、区域社会环境、经济增长要素及其市场化发育程度为主要内容,对白邑村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客观清晰地再现白邑村的整体情况和村庄全貌。
第四章至第七章,应用户情调查所得的第一手资料,从农户及家庭层面,对农户“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产业活动与经济贡献、生活状况与生活改善、农民福利与公共产品”等主要方面的内容和问题,进行白邑村民情户情的系统分析和报告。第四章,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从劳动力供给状况、耕地资源条件、资本要素市场与自然灾害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准确判断白邑村的生存、生产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和资源配置状况。第五章,产业活动与经济贡献。主要是对白邑村的农业、牧业和矿业“三大”产业状况和市场行情的调查了解,并分析判断白邑村的农业产业开发程度和市场发展状况。第六章,生活状况与生活改善。据入户调查数据,从收入来源、家庭资产、家居环境、消费水平、债务状况等方面,对村民生活状况和改善程度的判断和测度。第七章,农民福利与公共产品。全面地分析和报告白邑村民的社会保障与供给状况,医疗卫生与保险水平,文化教育与娱乐休闲,社会治安与安全措施等实际情况。
第八章至第十章,从“高山区、半山区与矮山区”自然村区域分层视角,从“村民、农民、居民”分化特征,对白邑村的发展程度、发展方式,以及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进行剖析和报告。第八章,高山区:村民挣扎在温饱线上。调查、分析和揭示在水资源匮乏下的村民过着怎样的艰苦生活,他们主要依靠谁、等待谁的支援,以及在常规性扶贫增长措施下,陷入何种困境。第九章,半山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从创收路径及方式、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整村推进状况、惠农政策支持与贫困减缓程度等方面,对半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分析和报告。同时,进一步说明:半山区与高山区同是一个行政村庄,由于区位和资源状况的不同,二者的创收方式、村级发展水平和享受惠农政策的能力不尽相同。第十章,矮山区:居民从贫困走向发展。从“规模经营方式、专业组织程度、农业产业集群”等方面,对白邑村较为发展的矮山区的资源条件、发展程度和前景进行分析和判断。
第十一章,专题研究:贫困与发展。以“贫困概念与中国式扶贫(贫困定义、贫困标准、基本特征与对策范例)”“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参与式发展”为主题,以专题的形式,对与白邑村庄、农户、农民和农业息息相关的“贫困”问题进行探索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了解白邑村庄的民情、户情和村情。第十二章,访谈笔录与数据编辑。即农户深度访谈实况——报告活性材料;数据编辑——第一手调查数据资料和信息的汇总处理,以便核实和查阅。
图1-1 内容结构
图1-2 逻辑框架
图1-3 报告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