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与视像: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序言 一个需要讲清楚的学术问题

中西美术比较研究在我国还是一个薄弱的学术领域,因为它涉及中西两方面美术的诸多问题。需要对这两方面都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和思考,同时还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那就是用什么样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从五四运动以来,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习惯于把西方的概念和理论应用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去,以至滥用西方的概念和理论曲解中国的文化艺术,从而造成如知名学者郑永年所尖锐指出的:“看着苹果(西方)来论述桔子(中国)”,“结果就是,不是用苹果(西方)来批评桔子(中国),就是把苹果皮硬贴到了桔子上”。[1]所以,中西美术比较研究,是一个学术研究中的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四个讲清楚”:“宣传阐述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的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的进步要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第一个“讲清楚”,说的是一般规律,对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适用。第二个和第三个“讲清楚”,都涉及中华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四个“讲清楚”,说的是为什么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西美术比较研究,讲清楚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点及其优良传统,是个重要的学术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现象上看,或者说用西方的观点来看,中国的山水画相当于绘画中的风景画。其实则不然。中国人之所以将描绘自然风光的绘画称为“山水画”,而从不称它为风景画,是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的。《老子》第八章开头一句就是“上善若水”。意思是最好的品德是水的品性。因为水与生命同源,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滋养万物,提供生机。它清澈透明,美丽纯洁,构成美丽的风景。虽有破坏性的水灾,但它不是水的本性所致,那是来自外力(气候变化),并不是水要害人。所以,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诗人都喜欢描绘水。无独有偶,《论语》中又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名言。智者喜欢水,上面已谈到水的许多优点,可以理解。为什么“仁者乐山”?紧接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一句是“智者动,仁者静”,这一句可以理解为,人生的智慧必须常常保持清新,犹如水之流动清澄。而山的稳重则显示了人格操守的坚定不移,这是孔子所倡导的“仁”所应当具备的品格。

由此可见,中国古人对自然界的山山水水,是有它独特的思想情感和哲学思考的。加上中国幅员辽阔,山峦逶迤,江河纵横,河山壮丽,以及几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给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客观条件,以至从元代开始,中国山水画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和引人注目的景观。

正因为中国的山水画不仅仅是一种绘画体裁,而且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互相贯通,所以,即使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视角,想讲清楚它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也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课题。

冯民生教授的《意象与视像——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一书,知难而上,从空间表现的角度切入,以翔实的资料和典型的作品相互印证,把美术学与历史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从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发展的历史,尤其是对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一些名作进行重新审视和解读,并且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油画创作的实践,从多方面探讨了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的特点,分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他所得出的结论极富启发性和独特性,是我国中西美术比较研究的一项新的成果。当然,如前所述,中西美术比较研究在我国还是一个薄弱的学术领域,加上要讲清楚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山水画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积淀,是一个学术难题,需要更多的学者来共同研究阐释。冯民生教授的《意象与视像——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一书,开了一个好头。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到中西美术比较研究这一学术领域中来,讲清楚中国山水画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精神追求。

欣闻本书即将出版,写下这些,既是祝贺,更是与作者共勉,权以此为序。

奚传绩

2013年12月31日夜于南京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