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劳模运动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研究资料及方法

研究陕甘宁边区的基础资料主要来自于档案馆汇编的材料。笔者到陕西省档案馆收集的陕甘宁边区相关档案材料,成为本书的重要资料基础。

陕甘宁边区方面的文献资料,主要包括:《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由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联合编纂,共14辑,约450万字,由档案出版社自1986年至1991年陆续出版;《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至1985年陆续出版;《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由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共分九编,400余万字;《陕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文件汇集》、《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汇集》(陕西省档案馆内部资料)等由中央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组织编写;西北五省区编纂领导小组,中央档案馆编《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文献卷) (上、下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下)》,陕西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编,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陕西省志和各县编纂的县志等。此外,本书将收集并运用大量公开出版的回忆录、日记、文集、年谱等资料,如《回忆与研究》、《林伯渠日记》、《谢觉哉日记》、《博古文选·年谱》、《胡乔木文集》等。

同时,当时的报纸杂志,如《解放日报》、《新中华报》、《解放》周刊、《边区群众报》、《抗战报》、《北方文化》、《新华文摘》等也是重要的资料。尤其是《解放日报》,它是陕甘宁边区的一部资料翔实丰富的“活化石”,通过每日报道,勾画出系统的边区发展史。《解放日报》在当时所起的真正“新闻”意义上的功能相对较弱,因为它承担了边区生活“组织者”的部分功能,这恰恰是它能作为本书重要资料来源的原因之一。因为它除了系统、大规模地报道劳模典型和劳模运动,为研究者提供观察包含劳模运动在内的边区生产、经济发展、政策制定等资料;还提供了大量翔实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如领导人的讲话、会议、各种数据、调查研究材料,等等;同时,它集中报道了大量的边区百姓生活。所有这些都为研究劳模运动以至边区发展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当然,利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本书将充分利用各类档案资料及《解放日报》等材料,通过对资料的梳理,较为深入、系统地考察延安时期的劳模运动,将此运动的脉络基本呈现,并进行客观评价。

研究陕甘宁边区时期的劳模运动,涉及历史学、新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本书在对史料进行收集、挖掘和梳理的基础上,整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借鉴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典型个案分析法等。对研究持评判态度,能较好地借鉴运用社会学和新闻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具体而言,比较研究法主要体现在:陕甘宁边区奖励劳模前后期在政策、选拔方式、效果等方面的比较;新中国成立后劳模表彰制度在不同时期的比较。典型个案分析法主要体现在:主要分析的个案有农村特等劳动英雄吴满有,工人特等劳动英雄赵占魁,部队特等劳动英雄张治国,妇女劳动英雄马杏儿、刘桂英等。

由于本书收集到的资料比较琐碎,很多资料运用起来会给人罗列事例的感觉。同时,劳模运动着眼点虽小,但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需要较为全面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本书在这方面还有待改进。


[1]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556页。

[2]《高岗同志在边区劳动英雄代表大会与生产展览会开幕典礼上的讲话》,《解放日报》1943年11月27日第1版。

[3]刘景范:《更加推广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的运动》,《解放日报》1945年1月25日第1版。

[4]刘景范:《更加推广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的运动》,《解放日报》1945年1月25日第1版。

[5]社论《边区劳动英雄代表大会给我们指出了什么?》,《解放日报》1943年12月26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