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能源、食物和淡水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生产中扮演着经济增长驱动的角色,而且在生活中发挥着为人类不断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生活水平提供大量能源服务的作用。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各国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社会文明等巨大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可持续利用的挑战,以及过度使用化石能源引起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不言而喻,能源问题不仅关乎人类的繁荣与福祉,更关乎每个人的生存。
能源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当前,世界能源供求格局深刻调整,新一轮能源革命和转型发展正在蓬勃兴起,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我国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必须抓住机遇,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和国际合作,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我国向世界做出庄重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2030年前后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力争尽早达到峰值。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驱动下,未来我国应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大幅度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逐步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本书以能源消费转型为主线,系统地阐述了能源消费研究的相关理论及其应用,深入探讨了全球能源转型的轨迹、趋势和特征,以及国外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的实践及经验借鉴;我国能源转型面临的形势、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路径,以及能源消费转型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联程度,并分别提出能源与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全书共分八章,围绕能源消费转型展开全方位的探索研究,具体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能源消费的演进与变革。回顾了能源开发利用变革在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影响,在对全球能源转型趋势与特征进行研判的基础上,总结我国能源消费转型面临的机遇。第二章,能源消费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述评。梳理能源研究中的相关理论及文献,总结国外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的实践历程以及对我国的经验借鉴。第三章,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形势与路径。基于当前我国能源转型的发展环境和阶段性特征,提出了能源转型的方向、难点和实施路径。第四章,我国生活能源消费转型研究。分析我国生活能源消费的演进特征,并对我国和印度农村家庭能源消费进行对比和研究,以西部地区黄土高原为例研究城乡居民家庭能源消费情况。第五章,能源消费转型与社会进步。总结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能源消费变革的历程并探讨未来转型方向,对能源和社会的交叉问题,即能源贫困及其治理进行探讨,针对案例研究区域分析城乡居民家庭能源消费的阶梯特征及其反映的家庭生存状态差异。第六章,能源消费转型与经济发展。阐述能源消费变革与经济转型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在节能减排目标要求下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分析案例研究区域城乡居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支出的结构特征以及家庭收入对能源需求的影响。第七章,能源消费转型与环境保护。基于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数据,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寻求二氧化碳减排的“中国举措”,对案例研究区域的城乡居民家庭能源消费的污染气体排放进行核算,分析生活能源结构转换的减排效应。第八章,展望。对未来能源发展趋势及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构想进行展望。
本书是在笔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及其经济和环境效应研究”(项目编号:15CJY034)阶段性成果基础之上整理而成的,基于调研数据的案例研究来自笔者博士毕业论文《城乡居民家庭能源消费及其生存现状的多维视角分析——以黄土高原西部地区为例》,希望本书能够为从事能源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以及政府部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