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本书是在完成湖北省高校社科重点研究基地WTO与湖北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湖北省农民基本文化需求和区域差异性研究(W2013001)》的基础上,由作者博士学位论文的主体部分和作者近期有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的主要内容组成。本书是关于如何进一步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匹配及平衡的问题而作的专项研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列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绩,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但是,由于深受城乡二元文化供给体制的影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仍然比较尖锐。

在供给侧方面,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存在供给主体单一、供给内容贫乏、供给方式单一以及供给运行机制不畅等有效供给的障碍,致使现有供给往往会偏离农民的真实需求,造成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常常出现供需不匹配和供需结构失衡的问题,不但造成现有的有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效率低下,甚至是无效供给,而且也使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回应,致使农民公共文化生活仍然比较贫乏。深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建设成为党和政府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当务之急。如何进一步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匹配及平衡的问题,是事关保障和改善农民的文化权益,满足农民多样化文化需求的战略问题。当前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农民的基本文化权利实现程度比较低和农民公共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面临来自现实巨大压力。因此,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力图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匹配及平衡的问题。研究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个核心问题,构建一个以农民文化需求为导向,多元供给主体充满活力,供给内容丰富健康,供给方式多元协同,供给运行机制协调高效的供给格局,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效率和供给满意度,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本书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政策和实践要求出发,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描述选题背景,阐述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介绍研究的总体构思、主要内容、研究视角、方法及技术路线,并指出了本书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研究。主要对国内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评析,对文化、农民文化需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对供需关系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进行梳理,为研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分析框架研究。主要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主体、内容、方式、运行机制以及供需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为本书限定一个研究框架。

第四部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历史演变研究。主要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进行研究,探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特点、成就、问题和有益借鉴,为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匹配及平衡问题提供历史借鉴。

第五部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实证研究。对湖北农村公共文化需求进行调研,对访谈内容进行归纳和提炼,设计调查问卷,反复修正获得正式问卷,利用问卷数据,对需求现状、供给现状、供需区域差异、供给满意度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关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证结论。

第六部分,国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实践与经验借鉴研究。国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实践类型,既有各自特色做法,又具有共性的成功经验。国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做法及其经验,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第七部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障碍及其原因研究。从需求与供给角度,分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与需求有效表达存在的障碍及其原因,探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存在问题的深刻根源。

第八部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优化对策研究。它主要是针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存在的障碍,探讨突破需求障碍的途径,以及突破供给在主体、内容、方式及运行机制等方面障碍的途径,提出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解决供需匹配及平衡问题的对策。

第九部分,结论与展望。总结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分析本书主要的不足之处,并对后期研究进行了展望。

本书的主要结论如下:

(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一个复杂的供给过程,是由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和供给运行机制等要素组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应该从供给要素入手,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进行全方位的优化设计,形成一个以农民文化需求为导向,多元供给主体充满活力,供给内容丰富健康,供给方式灵活多样,供给模式多元协同,供给运行机制协调高效的供给格局。

(2)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演变表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经历一个供给主体从单一主体到多元化的主体,供给内容从简单到丰富,供给方式从政府单一供给方式到多种供给方式并存,供给运行机制从不健全到健全的历史过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也经历了从忽视农民需求到逐渐重视农民需求的过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受到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对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具有至关重要意义。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匹配及平衡问题,应该从我国的供给历史中寻求历史经验借鉴。

(3)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现状实证表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差距较大,对接程度低,供需存在契合度不高,区域差异性明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存在较为严重供需不匹配和不平衡问题。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均衡,必须根据当前农民文化需求特点,以需求为导向,提供农民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服务。一方面,改变农村供需契合度不高现状,应该加强多部门合作,丰富公共文化的载体形式,减少统一部署,赋予地方更多创新空间,全方位评估,健全科学的文化建设考评机制,鼓励多主体参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另一方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区域差异,实质上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欠账”的差异造成的,应该用差异性的供给回应差异性的需求,建立下情上达的制度性渠道,建立专项财政的绩效评价机制,保证农民公共文化服务的差异性供给的实现,保证差异性供给不偏离均等化目标,加快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4)满意度实证分析表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总体满意度一般,部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项目投资巨大,但是满意度却很低,而部分供给项目投资少,但满意度却高,这与供给总量不足、供需不匹配和供需不平衡等问题有很大关系。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应该事先做好农民的需求调查,注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全过程管理,注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经济便捷,兼顾硬件和软件建设;同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应该注重对满意度影响较大的文化服务项目的供给,注重以直接服务于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注重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注重创新县乡两级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机制,以把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重点,切实提高供给的满意度。

(5)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供给与需求中存在多重障碍造成的。需求有效表达的障碍主要体现在农村文化需求表达渠道闭塞、农民缺少表达文化需求的能力和动力、政府公务员的服务意识不强、基层组织绩效考核制度不科学等方面;供给困境主要体现在供给主体多元参与机制的不完善、供给内容质量不高、单一供给方式有多方负面影响和供给运行机制运转不顺畅等方面。造成供需困境的原因都是多方面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应该以需求为导向,破解供需障碍,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匹配及平衡问题。

(6)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服务过程。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解决供需匹配和平衡问题,应从供给与需求同时着手。从需求的角度,应该通过增强以农民文化需求为导向的自觉性,把握农民所需的农村公共服务的基本要求,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表达机制等途径,突破需求障碍;从供给的角度,应该通过增强供给主体活力,要丰富供给内容,优化多元供给方式,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供给方式和完善供给运行机制等途径,突破供给障碍。通过以上途径,实现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优化,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匹配和平衡问题。

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界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的空白,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第一,本书创建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分析框架。本书创造性地将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运行机制和供需影响因素等内容纳入一个完整分析框架。本书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分析框架进行系统探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研究中供给理论研究不足的问题,为日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提供一个分析框架。

第二,本书从农民文化需求的视角来研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研究视角上是一个创新。本书通过需求现状实证分析、供需契合度分析、供需区域差异性分析、满意度分析、需求障碍分析和破解需求障碍的对策分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术和现实中对需求的忽视问题,也突破了以往供给研究单纯研究供给的樊篱,既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供给现状、供给问题和供给障碍,也能够增强供给优化对策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三,本书为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了国内历史经验借鉴。本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同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特点、问题、成就和有益借鉴进行了研究,为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解决供需匹配和平衡问题提供了国内历史经验借鉴。

第四,本书在研究方法运用上具有创新性。本书利用调研数据,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进行实证分析,在研究方法运用上具有创新性。本书主要运用描述性的分析方法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现状和区域差异性现状进行分析,运用灰色相关度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满意度进行分析,使结论有较强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第五,本书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对策进行了创新性研究。本书从突破需求与供给障碍入手,突破文化需求、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障碍,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进行了优化对策设计,这些优化对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能够较好地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解决供需匹配和平衡问题,对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实践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本书的部分研究已发期刊论文5篇,其中CSSCI期刊3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化研究》全文复印一篇,《新华文摘》网刊全文转载一篇,将相关成果按照一定研究逻辑,集中刊发,有利于学术界和实际政府部门参考借鉴,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创新提供借鉴。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我衷心感谢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领导和同志的关心和帮助,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著作编辑室同志们的支持,感谢每一位提供帮助的同志和朋友。最后,本书出版之际,正是父亲病魔缠身近两年之时,多年来,父母一直鼓励我认真工作,奋发有为,为党为国家努力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也谨以此书,献给我挚爱的父母,望二老身体健康!

宋元武

2017年9月28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