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与乡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城市化”与乡愁的产生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有可能导致乡愁的出现。城巿化何以就能导致乡愁呢?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意识到城巿化究竟意味着什么?通常,城市化一般也意味着现代化、市场化,这种现代化、市场化是建立在高度的科学化基础之上的。应该说,城市化对人类而言有其重要价值!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形下这个层面,即物质的高度发达与技术的日益精巧、细致,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人类物质生活的高质量,让人们觉得日常生活非常便利!

但也要看到,这种高质量和便利本身,并不一定能保证人们的心灵得到真正的自在、自由。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过度追逐利润、追求物质成果的不断翻新,人们很可能忽视了自己当初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初衷。那么,人们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初衷是什么呢?一个可能的答案,便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精神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但在现实的城市化过程中,人们往往容易忘记这个初衷;若忘记这个初衷,则人这个社会中最重要的因素就可能因此而被忽略。所以,过度的物化是有可能对人的心灵产生逼仄的。

如前所述,虽然城市化带来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但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并不意味着人的精神安顿问题可以相应得到解决。就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渔夫与金鱼》的故事,这个故事中渔夫的老太婆,可以看作是贪得无厌的物欲的代表,在高度的外在物质满足之后,其心灵仍然得不到妥切的安顿。从这个故事中引发出的一个思考就是:我们生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若以追求外在的物欲满足作为生活的唯一目的,则可能如渔夫的老太婆一样,总是处于不满足的过程中,如此则心里充满了焦虑、狂躁、掠夺性。在这种情况下,人类追求物质的技术能力越强,则其迷失也越深。因为人们已经不知道自己究竟要达到或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目的。人要实现其为人,要靠什么来支撑、满足之。当人心胶着于外在物欲的时候,其内在的生命之光却漆黑一团。乡愁的产生,正是人心处于此种矛盾之中,即内在的心境与外在的环境不相应,由此产生出一种意向和冲动,希望此内在光明之心境能够落实于外在之境遇,使之活泼地日新、日长,所谓“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6]

人的精神生活如何安顿?就城市化的过程而言,它似乎并不能直接解决此问题。或者说,城市化只侧重解决人的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而人们的心灵要得到安顿,在城市化、科学化之外,还得有人文的情愫,要有对心灵的关怀和精神的安顿,才能保证人的全面发展。城巿化过程中、巿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固然有各种生活的轨则,但这些轨则基本成为一种外在的束缚,而不能真正成为每个人通过自觉而明的“礼”;人们对于轨则的遵循,只是出于习惯,而不是出于自己的本初之心。由心灵所发的人之情与意,于是就成为浮泛无根之游魂,随风飘荡。

外在物质世界与人的精神世界毕竟不能相等同,人要诗意地栖居于这个世界,不仅仅要靠高度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同样也需要高度的精神文明。所以说,文化生活对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乡愁之所以产生,就在于城市化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物欲,在物欲膨胀过程中,离我们的本心越来越远。不可否认,城市化的过程使人类获得了不少的科学知识,但对于文明人所应当有的“明德”,则似乎并未显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