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读的6部中华古典智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泰(卦十一)

〔卦画〕乾下坤上

〔经文〕

泰:小往大来,吉亨。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坚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辞解〕《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译释〕本卦象征和谐融通的理想状态,阴柔(地)在上在外,阳刚(天)在内在上,吉祥通顺。也就是说,天地交融,万物才能流通;上下交融,思想信念才能同一。君子之道强健于内所以日渐增长,小人之术柔弱于外所以日渐消亡。

《象传》说:天地交融,所以形成了和谐融通的理想状态。依照这样的原理,帝王约成天地运作的规律,辅助天地运作,来引导民众。

〔义悟〕有效的调整、融合,是整合多种有利因素,最终将预期目标转化成为完美结果的必由之路。进入顺境后,就应该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果断自信,勇于进取,一气呵成,取得成功。在一帆风顺的时候,也要牢记顺逆是交替出现的,尽可能未雨绸缪,时刻准备好克服即将遭遇的困难。

明末的李自成起义的历程,就是这样起伏跌宕。李自成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世代务农,幼时读过几年私塾,后因家贫,为人牧羊,长大后做过驿卒。明朝天启、崇祯年间,陕北连年旱荒,民不聊生,动乱频仍。崇祯三年,李自成以破落驿卒的身份投身活动于西川的农民起义军张存孟部。张存孟败降后,李自成就自己拉起一支队伍。不久,李自成率部投奔闯王高迎祥,被列为八队闯将,转战陕、晋、畿南、豫楚等地。崇祯九年七月,高迎祥在陕西盩厔(今周至)战败,被俘牺牲,李自成承袭闯王名号,转战于陕南及四川东北部地区。此后,屡战不利,只好避往陕南商雒山(今陕西商县东南)中潜伏。崇祯十三年,河南省发生严重灾荒,暴乱纷起。11月中旬,李自成率军经陕南商州突出武关,转战河南,灾民争相追随,接连攻下豫西南各州县。崇祯十四年初,攻克洛阳,擒杀明朝福王朱常洵,开仓济贫,声势迅速扩大。此后,又三次围攻开封,接连获得项城、襄城、朱仙镇、郏县、汝宁五次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明军主力。李自成的起义军控制了河南全省,部众近百万,成为明末农民起义军的主力。从此,李自成起义军根据力量壮大的态势,逐渐放弃过去的流动作战方式,改为夺城占地的军事战略。针对天灾人祸横行、人心思变的局面,李自成打出“剿兵安民”、“三年不征”的旗号,宣传自己兴仁义之师、救民于水火的宗旨,结果饱受苦难的百姓纷纷响应。两年多时间里,李自成起义军席卷中原。崇祯十七年正月,起义军攻克西安,乘胜取宁夏、兰州、西宁、永昌、庄浪等地。起义军占领西安后,即正式定国号为大顺,改元永昌,以崇祯十六年为永昌元年。并改西安为长安。李自成改名自晟,称王。同年2月,大顺军分两路进攻北京。3月18日围城,次日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今景山)。至此,明朝灭亡,在这场阶级对抗的斗争中,李自成起义军充分利用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各种有利条件,最终取得了胜利。

占领北京后,李自成并没有做好面对治理国家这个更艰难任务的准备,大顺军被胜利冲昏头脑,兵骄将奢,军纪涣散,战斗力大减。之前针对明朝地权集中与赋税繁重的情况而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这时并未得到真正实施,加之很多将士经不起都市豪华生活的诱惑,打着“劫富济贫”的幌子奸淫掳掠,这些都使民众大失所望。先是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因家人被掳降而复叛,后是李自成骄傲轻敌草率出兵。这个偶然事件成了大顺军从大捷走向溃败的导火索——吴三桂为得自保,竟向对峙多年的满清军队求援,本来就虎视眈眈的满清军队立刻蜂拥入关。这是李自成始料未及的,而斗志涣散的大顺军面对两面夹击,更是稍触即溃。大顺永昌元年4月29日,李自成仓促即帝位,次日即离北京南下,经晋入陕,试图仍以陕西为基地再起。但是,在清军步步进逼下,大顺军再没有得到喘息机会。9月,李自成在九宫山被地主乡团围攻,力竭被杀。至此,由于缺乏长远战略眼光,李自成农民军就在极短时间內盛极而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