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社会生活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人们往往被一些日常现象牵着鼻子走,被动应付,辛苦忙碌而收效甚微,工作局面难有大的突破。问题出在哪里?很重要的一条,在于看不清问题中什么是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什么是次要的、处于服从地位的因素;什么是一时起作用的因素,什么是长远起作用的因素,从而不能及时抓住并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毛泽东同志把这个问题也始终放在领导工作的突出地位。他指出:“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他批评道:“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这真是一针见血之论。
拿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战役来说,当时面对的主要问题是:怎样在国民党军统帅部举棋不定的情况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行动,切断东北同关内的联系,将国民党军的重要精锐封闭在东北加以歼灭。这比其他任何问题都更重要。毛泽东同志便下了大决心,要求东北野战军主力不惜冒巨大风险,远途奔袭锦州,“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于同他作战!”没有这样的宏图大略,要夺取辽沈战役的全胜是不可能的。果然,锦州一解放,东北同关内的联系一切断,长春和沈阳两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在日常工作中,毛泽东同志也总是要分清事情的主次和轻重缓急,区别对待。他曾举黄河急流中有经验的船夫为例说:在河中,他们平时可以很放松,一当将到藏有暗礁险滩的地方,就全神贯注地用篙子撑船躲开,如果船夫时时处处都很紧张,弄得很疲劳,真遇到紧要的时候反而会使不上力了。他主张,一个时期总要有个重点。1953年4月26日,他在致李烛尘的信中写道:“工作虽多,可以安排一下,一段时间内只处理一个主要问题,这样也就会不觉得太忙了。”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这个道理,明白容易,真要做到却十分不易。毛泽东同志谈战争问题时说道:“集中兵力看来容易,实行颇难。人人皆知以多胜少是最好的办法,然而很多人不能做,相反地每每分散兵力,原因就在于指导者缺乏战略头脑,为复杂的环境所迷惑,因而被环境所支配,失掉自主能力,采取了应付主义。”结果,受许多次要因素的牵扯,分散力量,处处应付,四平八稳,下不了大决心,也就做不出大事来。
毛泽东同志指挥作战时,同样经常面对复杂的环境。他总是强调要服从全局,按照解决主要矛盾的需要,大踏步前进或后退,必要时不惜下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求得全局形势的有利发展。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向延安大举进攻,当时解放军兵力在这里处于绝对劣势,毛泽东同志断然决定撤出延安。这样做当然要付出不少代价,一些干部想不通。毛泽东同志告诉他们,要从大处着眼,权衡主次得失。他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敌人进延安是握着拳头的,他到了延安,就要把指头伸开,这样就便于我们一个一个地切掉它。”这是何等的睿见和气魄!以后的事实证明,他的决断是完全正确的。
当然,主要不等于唯一,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不等于对其他方面的问题统统丢开不管。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学会弹钢琴”,“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军、各部门的工作,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这段话是他在新中国诞生前夜说的,中国共产党正要成为全国的执政党,面对的任务十分繁重,既要以主要力量抓紧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又要像“弹钢琴”那样随时照顾到其他方面的工作。“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这就能避免工作中走向另一种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