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先来讲一讲拜占庭帝国
与罗马相比,拜占庭帝国在中国的知名度显然要小得多,但如果我告诉你它又叫东罗马帝国,那你可能就会有些印象了。拜占庭帝国具有千年之久的历史,一般认为,这个帝国创建于330年,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毁灭,最辉煌的时候帝国疆域横跨欧亚,包含今天的土耳其、叙利亚、巴勒斯坦、意大利、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西班牙南部、前南斯拉夫、埃及、利比亚、突尼斯、塞浦路斯以及克里特岛和法国的科西嘉岛,曾经与盛唐时期的中国和伊斯兰教巅峰时代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的三个超级大国。公元3世纪,强盛一时的罗马帝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为了维护帝国的统治,皇帝戴克里先实行了一种称为“四头制”的制度,他将整个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各设立一个皇帝,称为奥古斯都,设一个副皇帝辅佐他们,称为凯撒,这是帝国分裂的开始。公元324年,帝国东部的统治者君士坦丁(Constantine I)自立为帝,兴建首都君士坦丁堡,330年该城完工,这一年也习惯上被认为是东罗马帝国的开国之年。
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今貌
那么,为什么放着响当当的东罗马帝国不叫,而称其为拜占庭帝国呢?拜占庭(Byzantium)这一名称最初是指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一个小镇,始建于公元前657年,希腊人在广泛开拓海外殖民地的时候,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欧洲一侧建立了新的据点,并以希腊城邦迈加拉的军事首领拜扎兹(Byzas)的名字命名为拜占庭城。公元324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经过长期艰苦的内战,实现了国内的统一,为了加强对罗马东部世界的控制,他决心放弃罗马旧城,在帝国的东部建立新都。他认真考察了几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城,一日,当他夜宿拜占庭城时,梦见拜占庭的保护神——一位年老体衰的老婆婆在一夜之间变成了美丽的少女。梦醒时分,他感到这是个吉兆,就决定遵循神的选择,开始在这里建设新都。看来,无论是多么伟大的统治者,都多多少少有那么点迷信,而君士坦丁大帝的迷信还不是一点点。6年后,这座新都已经初具规模,君士坦丁大帝举行了盛大的迁都仪式,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其为君士坦丁堡。此后这座城市就以君士坦丁堡的名称载入史册,见证了这个帝国的辉煌历史,直到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末代王朝帕列奥列格王朝灭亡,辉煌一时的帝国由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座城市也随着土耳其人的统治而变成了一座伊斯兰教的城市,即今天的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君士坦丁堡的繁荣景象
然而,在中世纪的欧洲历史上并不存在所谓的“拜占庭帝国”,也没有任何民族自称为“拜占庭人”。当时,原罗马帝国的东部被称为“东罗马帝国”,其君主自称为“罗马皇帝”,当地的居民自称为“罗马人”,他们认为自己是正统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并为此而自豪,如果你叫他们“拜占庭人”,可能会挨一顿暴打。那么,“拜占庭国家”、“拜占庭人”这些称谓究竟从何而来?这些称谓实际上是近代学者在其研究工作中开始采用的。因为在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一些学者认为有必要为这个不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帝国取一个不含“罗马”字样的新名字。虽然东罗马帝国大多数时间都定都在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今天的伊斯坦布尔),但是“君士坦丁堡帝国”(Constantinoplitan Empire)的名字听起来既罗嗦又不优雅,学者们最终将其定名为“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或者“拜占庭”。如今,拜占庭学已经成为显学。
和古代中国的朝代相类似,在拜占庭帝国1100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君士坦丁王朝、塞奥多西王朝、利奥王朝、查士丁尼王朝、伊拉克略王朝、伊苏里亚王朝、阿莫利王朝、马其顿王朝、科穆宁-杜卡斯王朝、安苴鲁斯王朝、拉丁帝国、尼西亚流亡政府的拉斯卡利斯王朝、末代王朝帕列奥列格王朝,曾有过93个皇帝执政。和古代几乎所有的皇帝一样,拜占庭帝国的皇帝也是大权在握,进行独裁统治,个人的决定往往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但西方的皇帝又和中国的皇帝不一样,中国的皇帝一夫多妻,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后宫三千佳丽,把天下的美女都搜集全了,所以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一般都拥有众多子嗣,皇帝可以从其中选取自己中意的继承人,当然这也造成了宫廷内部血腥的争斗。拜占庭帝国是基督教国家,严守教义,实行一夫一妻制,即使贵为皇帝,也只能娶一个老婆,而且娶什么样的老婆十分自由,例如著名的查士丁尼皇帝的皇后塞奥多拉就是一个滑稽剧演员,在当时这种职业就是变相的妓女,这在中华帝国是不可想象的。
这种一夫一妻制造成皇室继承人短缺的问题,有的皇帝为了能有合适的继承人,不惜多次结婚、离婚,但是拜占庭帝国的基督教只承认第一次婚姻的神圣性,谴责第二次婚姻,限制第三次婚姻,坚决反对第四次婚姻,这样,有的皇帝想多次结婚也不行。实际上,在拜占庭帝国历史上的93个皇帝中,有50个只结过一次婚,16个结过两次婚,4个结过三次婚,结过四次婚的只有2人,分别是马其顿王朝的利奥六世和邹伊公主。利奥六世前三次婚姻曾产生一子三女,千顷地,一根苗,很不幸,这一根苗还夭折了,为了产生新的继承人,他要求结第四次婚,遭到教会的激烈反对,引发长期的教俗斗争,他死后,其第四任妻子生的儿子的合法地位多年得不到教会的承认,把皇帝逼成这样的,大概古今中外都少有。邹伊为君士坦丁八世的次女,先后四次结婚,终因她天生丧失生育能力,王朝难以继续,因而成为马其顿王朝的末代女皇。很多皇帝就算结了婚,也不能保证一定生儿子。在拜占庭历史上,结婚而无子的皇帝有22人,还有的皇帝甚至连女性继承人也没有。这样,拜占庭历史上就有许多在中华帝国看来杂七杂八的人成为皇位继承人。在拜占庭帝国的93个皇帝中,65个是通过血亲继承皇位,其中长子继承的只有24例,其他儿子继承的11例,兄弟继承和情人继承各5例,遗孀、远亲继承各4例,侄甥、姐妹、女儿继承的分别为3例,父母和孙子继承分别为2例和1例。以查士丁尼王朝为例,第一位皇帝查士丁一世的继承人查士丁尼是他的外甥,查士丁尼的继承人查士丁二世是他的侄子,查士丁二世的继承人君士坦丁二世是查士丁一世侄孙的岳父,君士坦丁二世的继承人莫里斯一世是他的女婿,是不是很混乱?有的时候,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继承人,外人也可以。例如,利奥王朝末代皇帝死后,由于没有继承人,大家就推举宫廷御林军军官、查士丁尼大帝的舅舅查士丁当皇帝,这在中华帝国看来,简直就是谋反篡逆。拜占庭法律承认女性的继承权,拜占庭历史上共有6位女性皇帝继承人,但是她们没有实权,其皇权多由丈夫代行,只有8世纪末9世纪初的伊琳尼女皇真正掌握皇权。当然,拜占庭帝国的这种制度是当时西方基督教国家的代表,欧洲信仰基督教的国家大体都是如此。与拜占庭帝国的苦命皇帝们相比,中华帝国的皇帝根本不存在继承人短缺的问题,而是继承人过剩。例如清朝的康熙共有35个儿子,乾隆有17个儿子,就凭这一点,不知羡煞多少拜占庭的皇帝了。
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330-610年的初创期、610-1056年的强盛期、1056-1453年的帝国没落衰亡期。
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外陈列的拜占庭皇家棺椁
初创时期,伟大的君士坦丁大帝进行了成功的改革,确定基督教为国教,强化君主集权制度,奠定了拜占庭帝国的发展基础,确定了其发展方向。此后,帝国不断遭到周边国家和蛮族的骚扰,基本采取守势,直到查士丁尼时代到来。查士丁尼皇帝是帝国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积极革新内政,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为后世的法律制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和杰出的将领贝利撒留一道,努力重现罗马帝国昔日的辉煌,为此发动了多次战争,扩展帝国的疆土,533年侵入北非,534年灭汪达尔王国,535-554年征服意大利的东哥特王国,552年占据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东南部,使帝国的疆域空前扩大,恢复了除高卢以外的前罗马帝国的版图。但是,连年征战使国库空虚、人民疲惫不堪,经济、人力资源极度匮乏,政局不稳。查士丁尼死后,周边蛮族国家趁火打劫,不断入侵,帝国不仅丢失大量占领的土地,连原有的疆土也不断沦丧。不难看出,查士丁尼皇帝有些类似于我国清朝的乾隆皇帝,都是有作为、好征战的皇帝,都给继承者留下了空空的国库。
第二个时期,拜占庭帝国逐渐走向强盛。伊拉克略一世从登基之后开始着手推行新的体制——军区制,加速帝国军事化进程。拜占庭的军区制又称塞姆制,是一种军政合一制度,即按军区、师、团、营等军事序列管理帝国各级行政区域,地方军事长官兼有行政权,类似于中国唐朝的节度使,这使整个帝国成了一座军营,能够有效应对外来入侵;除此之外,帝国还实行了军事屯田制,伊拉克略将战时没收的土地和田产分封给服军役的官兵,作为军饷。他们战时作战,平时耕地,兵农一体。兵农们拥有的土地可以世袭,也可以转让。拜占庭帝国的军区制和军屯制加强了国防力量,促进了社会稳定,解决了帝国当时面临的财政危机,推动帝国走向强盛。这一时期,拜占庭帝国战胜了多年的宿敌波斯帝国,但也间接促使阿拉伯世界的兴起,此后穆斯林世界的强国成为帝国的劲敌,先是阿拉伯帝国,后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阿拉伯帝国与拜占庭进行了长久的战争,7世纪中期叙利亚、埃及相继被阿拉伯帝国占领,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则最终成为拜占庭的掘墓人。领土的丧失也给拜占庭帝国带来了好处,就是其民族、宗教等方面不那么混杂,这使帝国逐渐希腊化,希腊语成为官方语言,希腊文化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到了马其顿王朝时代,帝国开始走向鼎盛。巴西尔一世颇有当年查士丁尼之风,在他和其他马其顿王朝皇帝的统治下,拜占庭帝国东征西讨,占领了意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亚的大部分,并最终于1018年彻底灭亡了第一保加利亚王国,除此之外,帝国还控制了亚得里亚海的制海权,并与基辅罗斯(俄罗斯的前身)结为盟友。这一时期帝国疆域不断扩张,到了巴西尔二世(976-1025)时拜占庭已经收复此前高峰时期所曾拥有的大部分领土。但是,这一时期的强盛中也埋下了日后衰亡的隐患,军区制度虽然为帝国的内部兴盛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随着军区制度的发展,地方豪强崛起,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与中央集权相抗衡。大地主阶级巧取豪夺,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大批自由农民沦为农奴,小农经济瓦解,农民起义频发。外部,除了阿拉伯帝国等不断侵扰外,拜占庭与西方的关系也日益紧张,政治和宗教上与西欧的离心现象愈趋严重,最终1054年东西方教会正式分裂。这样,在马其顿王朝的末期,拜占庭重新陷入到了内忧外患之中,帝国开始由盛转衰。
第三个时期为帝国的衰败期。军区制随着大地主的兼并土地而瓦解,帝国军力一落千丈。而大地主阶级争权夺势,角逐皇位,自相残杀。十字军的多次东征不但没有消灭“异”教敌人,反而使拜占庭雪上加霜,西欧联军大肆掠夺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其他地区的财富,甚至在1204年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并将其劫掠一空。君士坦丁堡陷落后,拜占庭人在尼西亚(小亚西部)、伊庇鲁斯(希腊西北沿岸)和特拉比松(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建立了三个流亡王朝。1261年,尼西亚帝国帕里奥洛加斯王朝的摄政迈克尔八世解放了君士坦丁堡,恢复了拜占庭帝国,但帝国已不复昔日的强盛。其他两个流亡王朝各自为政,不服从拜占庭帝国的统治,帝国内部的分裂势力之间不断争斗,使本已积弱的国力更加衰落,帝国的领土不断缩小,沦为东地中海的一个小国,苟延残喘。14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兴起,不断侵犯拜占庭领土,帝国最后只能偏安君士坦丁堡一隅。在这种情况下,拜占庭只能向西方求救,但后者提出的条件是东西方两个教会必须统一。拜占庭迫不得已虽然颁布法律,统一教会,但拜占庭的老百姓拒绝接受罗马天主教。因此,在奥斯曼土耳其入侵拜占庭帝国时,欧洲各国均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坐视奥斯曼帝国将拜占庭的剩余地域蚕食殆尽。1453年5月29日,在经过两年的保卫战之后,君士坦丁堡坚固的城墙被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威力强大的火炮攻破,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和最后留守部队浴血奋战,最终全部阵亡,拜占庭帝国至此灭亡。
本书所讲述的是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这也是其由初创走向强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南北朝分裂时期,大大小小的国家不断灭亡和诞生,真真假假的皇帝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乱局于589年终结于隋王朝的统治之下,中华帝国也开始走向封建时代的巅峰——盛唐。另一个文明古国印度的情况正和中国相反,笈多王朝瓦解之后,各地藩邦兴起,割据混战,形成了印度次大陆的长期混战和分裂局面。在欧洲,西罗马帝国在蛮族入侵的浪潮中土崩瓦解,一系列新的国家纷纷建立。在东西方都处于混乱纷争的情况下,只有拜占庭帝国与波斯帝国相对平稳地发展,逐渐成为亚欧世界两个最强大的国家。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在查士丁尼一世(527-565年在位)的领导下,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开始走上正轨,逐步摆脱古罗马影响,步入中世纪希腊化文明的过渡历史时期。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军队进攻君士坦丁堡。
在政治方面,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开始实施改革,整顿律法,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此前,拜占庭帝国律法混乱,成为国家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查士丁尼即位后不久,就召集一批权威法学家整顿混乱的律法。529年4月,10卷本的《查士丁尼法典》正式颁布,这是当时最为全面完整的法典,也成为拜占庭帝国唯一具有权威性的法律文件。在此基础上,查士丁尼一世通过一系列内政改革以加强中央集权:中央政府各部门实行机构精简,一些可能对皇权形成潜在威胁的官职被取消,如542年就取消执政官一职;在地方,帝国的一些小行省被合并,这样有利于中央的统一管理;而在帝国边疆和一些形势不稳定地区如意大利的拉文纳和北非的迦太基实行总督制,总督统揽地方军政大权,在敌人入侵时能够及时应付紧急情况;帝国还完善了对皇帝的礼仪制度,除了保有原来的各种仪式之外,还效仿波斯等东方国家君主专制制度,制定了大量对皇帝顶礼膜拜的仪式,通过个人崇拜来强化皇权统治。
在经济方面,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加强了税收,取消贵族地主享有的免税权,按照大地主占有的土地和劳动力数量收税,对逃税的豪强依法严惩;除此之外,帝国还整顿吏治,打击腐败。由于帝国处于东西方交界处,具有发展贸易的便利条件,帝国通过战争,打破了波斯对国际贸易的垄断,使拜占庭人在对东方的贸易中占有更大的份额。改革税收和发展贸易使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国库不断充实,国家实力有所提高,也为这一时期帝国的四处征战奠定了基础。正是这一时期,几位来自印度的僧侣将蚕种和养蚕技术从中国带到拜占庭,从此,拜占庭开始发展起自己的丝织业,在科林斯、伯罗奔尼撒半岛形成了几个丝织业中心。
6世纪拜占庭帝国的军队
与政治、经济方面的发展相比,6世纪拜占庭帝国最显赫的成就是在军事方面。查士丁尼皇帝胸怀大志,力图恢复古代罗马帝国的疆域,为此发动多次对外战争,其中最著名的主要有波斯战争、汪达尔战争和哥特战争,普罗柯比在《战史》中对这三大战争进行了详尽记载。当年的波斯帝国位于今天的伊朗高原,尽管边界一直在变化,但始终控制着伊朗高原属于今天伊朗的部分,今属伊拉克的两河流域,和今日土库曼斯坦南部、阿富汗、巴基斯坦西部的大片地区,是东方的强国,与拜占庭帝国在边疆领土、经济贸易等方面有利益纠纷和冲突。查士丁尼皇帝试图彻底打败波斯人,任命年轻英俊、文武双全的名将贝利撒留担任东部军区总司令。530年,拜占庭军队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达拉城与波斯军队激战,贝利撒留英勇机智、指挥有方,拜占庭军队大获全胜。此后在一系列战役中,双方互有胜负,但拜占庭一方总体上占据优势。532年,双方进行和谈,拜占庭人获得了亚美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领土,扩大了帝国的疆域。随后,拜占庭帝国剑指北非,533年6月,贝利撒留统领1.5万人和数百艘战舰渡海直取汪达尔王国(位于北部非洲,版图曾囊括意大利的西西里、科西嘉和撒丁岛)。贝利撒留再次展现了他过人的军事才能,避敌主力,打其虚弱,一路势如破竹,最终在德西莫姆决战中重创汪达尔主力军,并乘势夺取首都迦太基城(位于今天的突尼斯郊区),征服了汪达尔王国,帝国的疆域由此扩展到北非。汪达尔战争胜利后,拜占庭帝国又发动征服东哥特王国(即今天的意大利)的战争。535年,查士丁尼皇帝命令爱将贝利撒留再次领军作战,登陆西西里岛,沿意大利西海岸向北推进,一路节节胜利,先后占领重镇那不勒斯和罗马古都。但是,孤军深入的拜占庭军队很快就陷入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的敌军的包围之中,困守罗马城。危急关头,查士丁尼一世增派拜占庭将领纳尔泽斯采取围魏救赵之计,率军攻打东哥特人都城拉文纳方解罗马之围,最终取得了胜利。拜占庭军队一系列对外扩张的军事成就使查士丁尼一世重建罗马帝国的政治抱负得以实现。虽然,查士丁尼一世重建的罗马帝国还不能与古罗马帝国相比,但是其疆域比他即位之初几乎扩大了一倍,拜占庭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面积达到270万平方公里。帝国疆域西起直布罗陀海峡,东至两河流域中上游,北达多瑙河和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半岛,南抵尼罗河第二瀑布和马格里布。这就是普罗柯比所生活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英雄时代。普罗柯比有幸生在这样一个时代,有幸亲身经历拜占庭帝国的一系列战争和重大事件,更为可贵的是,他能将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录下来,留给后人评说,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6世纪拜占庭帝国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