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第一节 文化概说

一、文化的含义

大文化的概念不同于具体的文化,诸如文化教育、文化娱乐、文化知识、文化事业等。大文化即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比如:考古文化、文化遗址、史前文化等概念,即使当时还没有文字,谈不上审美娱乐,更不可能有什么文化事业,但人类的行为方式及其结果,即使以非语言文字的物质形态存在,也无疑凝聚了当时先民们生活的信息,当然应该视为文化,不过这些属于大文化。跟大文化对应的是狭义的文化,指的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也就是“文化”的通常内涵。

二、文化的结构层面

一般认为,文化可分为四个结构层面。

第一是物态文化层,这是最浅表的文化。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物质文化形态稍加比较就能感觉其中的差异。比如建筑文化,欧洲的哥特式、中国的四合院、阿拉伯世界的清真寺,三者风格明显不同;再如服饰文化,一百年前的长衫马褂瓜皮帽,跟今天的男装也明显不同,各民族的传统服装也各不相同。物质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凭直观就能辨别出来。

第二是制度文化层,包括政治、经济、教育、社会保障等各种制度。虽然制度文化不像物质文化那样一看便知,但制度的强制性让人一旦进入其间生活就很容易感受到。比如现行中国的教育制度跟一百年前的私塾教育完全不同,跟现今欧美实行的学分制也有所不同。

第三是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风俗和习惯。它们不像制度那样带有强制性,但却是社会的集体的行为方式。比如传统节日遵行的风俗,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等等,再比如婚丧喜事的礼节,西方人白色用于婚事,象征爱情的纯洁,而按中国传统是红色用于婚事,表示大喜大吉,白色是用于丧事的,但西方人丧事用黑色。

第四是心态文化层,包括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史、哲等意识形态。比如群体主义的价值观,历史上表现为家族主义,现今表现为集体主义,中国人的名字是姓在先,名在后,意即所属的家族群体放在前面,个人自我在其后。西方人与此不同,个人的名字领先,所属家族的姓在其后,这是个人主义价值观在姓名排序上的解码。再比如审美情趣,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大量“伤春悲秋”的情绪跟古希腊悲剧的那种拗不过命运的壮烈亦迥然不同。

三、文化的内蕴因素

心态文化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它决定着其他三个文化层面。那么民族的心态究竟又由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是符号。人与动物不同,人有符号,而语言是最重要最普遍使用的符号。思维和语言好比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思维为里,语言为表,二者在人类发展史上同时合成,是人脑进化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因此是思维产生语言还是语言产生思维的问题恰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无法选择,也毋须选择。所以,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就可以从汉语的特点上观察出来。

但是归根结蒂,民族的心态特点还是来源于它们所主要从事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其生产方式。中国传统文化是典型的农耕文化,或者叫农业文明,特别表现在哲学上,是我们的祖先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经验和感悟的结晶。

在原始时代,先民主要从事何种生产活动是不容选择的,它取决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中华大地上,黄河、长江两条大河横贯东西,流域广大至数百万平方公里。这块土地的大部分纬度处于温带,四季分明。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十分有利于作物的栽培,在这样的环境中劳作、生存、繁衍的民族创生并发展了大陆型的农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