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埠迷宫:衢州开化霞山古村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书舍流芳

霞山书舍创建于北宋至和年间,《霞山郑氏宗谱》载:“天麟公字瑞夫,号清溪,纵情丘壑,诗酒自娱。以恩例授国子助教竟不就官,营别墅于石柱冈,颜曰石柱庵,与弟子辈游学讲道。去庵数武有亭,翼然悬额于中,名曰环翠,字如斗大,笔势凌厉陡峭,宋欧阳文忠公真迹也……”淳熙二年理学大师朱熹来包山书院讲学,石柱庵作为包山书院分舍而改名霞山书舍。明正德进士、广东副使、开邑名士徐文溥访霞山书舍时曾题诗一首:“素访名山入紫霞,重来殊胜旧繁华。遍效膏沃余千亩,比屋诗书富五车。十里幽荫彭泽柳,一川香气武陵花。群山互拥翔鸾凤,广产英贤佐帝家。”诗中所说的是,霞山人杰地灵,名士辈出,据资料显示,自唐以来七品以上官员达三百多人,国学生则不计其数。

南宋建都临安时,孔府大宗也随之南迁衢州,这一事件导致许多儒学大家云游在浙、皖、赣这片并不广阔的土地上。淳熙二年,史称“东南三贤”的朱熹、吕祖谦吕祖谦,字伯恭(1137—1181年),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学者称其为“东莱先生”,浙江婺州(今金华)人氏,金华学派主要代表。宋孝宗兴隆(1163—1164年)进士,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参与重修《徽宗实录》,编撰《皇朝文鉴》。主张道心合一,通天下无非己,认识方法取朱熹以“穷理”为本的“格物致知”说。教育上提倡“讲实理、育实材而求实用”。主张“明理躬行”,治经史以致用,反对空谈阴阳生命之说,开浙东学派新河。著作有《东莱集》《东莱博议》等。、张拭张拭(1133—1180年),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人。为南宋“中兴”贤相张浚之长子。以父荫补右承郎,先后任严州(今属浙江)、袁州(今属江西)、靖江(今属广西)、江陵(今属湖北)诸州知府。为湖湘学派主要传人,学术上虽承二程(程颢、程颐),但有别于程朱而又异于陆学。著有《南地易说》《南轩先生孟子说》《南轩先生论语解》《南轩先生文集》等。以及“三陆子之学”的代表人物陆九渊陆九渊(1139—1193年)号象山,字子静,书斋名“存”,世人称存斋先生,因其曾在贵溪龙虎山建茅舍聚徒讲学,因其山形如象,自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生、陆象山。在“金溪三陆”中最负盛名,是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是宋明两代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的开山祖。明代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心学”,对近代中国理学产生深远影响。被后人称为“陆子”。等一干理学大师云集在开化马金、霞山一带的包山书院,朱熹曾途经吕祖谦讲学之地包山,为学馆题名“听雨轩”“试问池塘春草梦,何如风雨对床诗?三薰三沐事斯语,难弟难兄此一时。”这是朱熹写的《听雨轩诗》,《衢州府志》卷十四《艺文志》载。。淳熙二年,吕祖谦为调和朱熹与“三陆子之学”的代表人物陆九渊关于哲学思想的争执,邀集“鹅湖之会”据《东莱年谱》记载:“淳熙二年乙未,四月二十一日如武夷,访朱编修元晦,潘叔昌从,留月余。同观关洛书,辑《近思录》。朱编修送公至信州鹅湖,陆子寿、陆子静、刘子澄及江浙诸友皆来会。”这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鹅湖之会”。这是场哲学史上的辩论,主持人是吕祖谦。

据史料记载,朱熹给吕祖谦写过一封信,就相会的地点等相关事宜说:“但须得一深僻去处,跧伏两三日乃佳。自金华不入衢,径往常山,道间尤妙(文集卷三十三〈答吕伯恭〉书四十五)。最后,他们商议定在开化的包山书院。至此,在鹅湖之会的第二年三月,朱熹往婺源祭归先祖墓后,过常山径往开化。28日,朱熹、陆九渊、吕祖谦、蔡元定以及从岳麓山远道赶来的南轩张拭一同来到听雨轩。庆元年间,曾就学于朱吕门墙的汪观国子汪湜、汪泓分别荣登国学进士和武举进士,并请于朝,立教官以塾为书院,宋宁宗御赐“包山书院”匾额,绍定六年(1233年)前后,汪湜、汪泓相继退仕归乡,重振学馆,并立朱熹、吕祖谦祠位,早晚奉祀。景炎元年(1276年)汪泓之孙汪继荣以进士任职朝中,经奏请,宋端宗赵昰亲赐“包山书院”字额,至此,书院正式定名,书院名闻遐迩,规模宏制而完备。元至元年间包山书院与杭州西湖、东阳八华、婺州正学并称浙江四大书院,清康熙年间与广信鹅湖书院、南康鹿洞书院、吾遂瀛山书院合称江南四大书院。自宋至清竟有六位皇帝亲赐匾额;而则培养出了如郑瓒、郑应煦、汪弥远、汪廉、胡然等一大批饱学鸿儒;至明万历年间,霞山书舍更名紫霞庵,成为浙西女学女学,旧时指以妇德、妇言、妇功、妇容四项内容教育妇女。的摇篮。

朱熹的关注使得程朱理学长久以来一直在当地得到弘扬,古时霞山“举人进士年可几人,贡生秀才不计其数”。如今,村落中仍散落着许多桅杆墩,这是当年有功名之士才可立杆。除此,在建筑装饰木雕作品上则是数量众多的文房四宝图案和祠堂匾额对联等,不计其数。

朱熹多次来包山讲学,课授子弟,仅霞山游学于朱、吕门下者达30余人。除了他钟情于“齐家治国”的教育事业、钟情于山明水秀的包山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淳熙二年(1175年)十月朱熹夫人胡氏病逝,葬于马金包山听雨轩后,故有“包山何幸伴傲竹,留得朱子三两载”的诗句。现存国学进士汪杞撰写的墓铭:“夫人胡姓,派衍安定,望出洛阳,父讳瑗,仕苏湖二州教授,因随任焉……何天夺运,先公而殁,寿三十有二。生于建炎七年九月初九戌时,终于淳熙二年九月二十日亥时,葬马金包山听雨轩后……”这年朱熹四十五岁。据开化县志办吴德良先生撰文认为:胡瑗为北宋初学者、教育家,生于993年,卒于1059年,学者称安定先生,“以仁义礼乐为学,开北宋理学之先河。”胡氏夫人生的那一年,胡瑗已去世八十三年,由此可知朱熹胡氏夫人为胡瑗之女的说法实属附会。正史所载的朱熹夫人为刘清四,淳熙三年十一月去世,享年四十七岁,而胡氏夫人则没有资料可查。戏剧家高汉先生曾根据史料及民间传说创作《千古情留听雨轩》的剧本,柔情万千,催人泪下。有意思的是,高汉先生当年并不知夫人姓胡,仅以当地老农有关狐狸精情迷书生的说法而扩展假借。清华胡氏自北宋胡瑗起有二十多位理学家,而胡安国父子四人更被敬为理学大师。《清华胡氏宗谱》记载:“霸公,宋为卢州长史,因家合肥县,改秩信安郡,即今衢州府是也。次子达分监开化场……然公,达长子,为九都霞山始祖,淳熙间为霞山书舍山长,从朱子游,生三子,曰礼、曰伦、曰谦,皆入仕……”可见朱熹与霞山胡氏的渊源是极深的。从上述资料中可以推测,胡氏夫人出自霞山石柱胡家,作为提倡“礼义孝廉,三纲五常”的朱熹的小妾,自然不可记上正史,而附会到理学先驱胡瑗身上也当属情理之中。在结庐守墓(《悼夫人》朱熹《悼夫人》:“……篱菊飘香。触景思慕兮,倍感悲伤。时瞻目观兮,无限凄凉。伤今悼古兮,泪雨沦浪。夫人柩埋兮,院之后墙。洁诚至祭兮,奠以俎觞。洋洋如在兮,来格未尝。灵慈不昧兮,鉴此衷肠。尚飨。”的石碑为证)的九个月里,朱熹竟有半数时间在石柱徘徊,此后,每到开阳,必往包山、石柱行走一番,并留下了大量的文字。

图2—4 包山书院悼夫人碑

笔者在考察期间曾录开化塘坞《余庆堂张氏家谱》朱熹的四首诗,如下:

棠谷春红

闲游谷口盼春浓,

花落棠梢相映红。

耐老千株元气满,

含香万朵化机通。

休将艳丽称妃子,

且向清阴忆召公。

漫道山居无美趣,

故家人物太和中。


(木良)坂耕耘

百年平畴事及春,

一蓑烟雨葛天明。

扶犁亟去云生足,

牵犊归来月伴身。

时雨滋苗欣发秀,

秋风报穑喜尝新。

莫言莘野徒耕乐,

当日三征亦此人。


文笔书云

挺峙危峰百仞高,

遥瞻绝顶锐如毫。

天晴霞散疑笺翰,

月朗星稀试笔刀。

谷际风云龙变化,

文成烟雾豹藏韬。

凌空杳与真元合,

济美终当起风毛。


前降凌霄

前降横遮半壁天,

中峰直上五云边。

金乌乍起迎阳近,

玉兔才升见月光。

烟雾连朝迷绝岛,

星辰永夜抖危巅。

几回翘首西南望,

侧景依稀映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