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联接世界而生:任正非的商业管理智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在梦想的路上不要掉队

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定力

2014年6月5日,包括《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中国青年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在内的多家知名报纸,纷纷刊登华为公司的一则广告。广告构图非常简单,左侧放置了一张照片,图中人物是2014年4月红遍网络的“扫地僧”李小文院士,图片下方有一行关于李小文的简要介绍:李小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名誉院长,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图片右侧则是两行非常醒目的红色字:华为坚持什么精神?就是真心向李小文学习。

李小文是我国遥感领域泰斗级人物,其“高深莫测、仙风道骨、不拘小节”的形象——蓄着胡子,身着黑衣,脚穿黑布鞋,不穿袜子,低头念稿的小老头——早已随着4月的那张照片深入人心。李小文曾经说过一句话:“就像科研一样,你要看到对的方向,现在觉得当时的放弃是对的。”任正非也不止一次地表示,华为应该要形成自己的定力,要走自己的路,要发扬“乌龟精神”,要继续“自我批判”。通过26年的努力,华为取得了巨大的成绩,2013年,华为研发投入高达307亿元,华为的产品已经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多亿人口。在肯定这一成就的同时,任正非也希望所有华为人不要骄傲,因为这个时代到处都在宣讲成功,到处都在宣讲“速成战略”,到处都在做“数据工程”,容易让人忽略“脚踏实地,不疾而速”的道理。

过去的华为是低调的,基本上不在媒体上做广告。任正非历来低调,过去20多年基本上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网上大量流传的任正非内部讲话似乎成了外界了解华为的唯一途径。华为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打破传统”,借助李小文的形象高调对外?原来,任正非认为,在日益浮躁的大环境下,所有华为人都应该向李小文学习,“做个广告也是给员工看的,目的是希望华为人能够继续踏踏实实地做事,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而任正非一改往日用内部讲话传递信息的形式,选择高调地“广而告之”,其实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做法。对于其中的难处,任正非也毫不避讳:“其实我们很多员工都不听我们的,包括高级干部,他们常常不看公司的文件夹,而是从互联网上汲取能量。”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信息开放也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沉着冷静地应对突变的时代背景成了所有公司要认真思考的关键问题。

唯有艰苦奋斗才能应变,才能捕获未来的希望。任正非认为,未来10—20年一定会爆发一场技术革命,社会也将从硅时代跃进到石墨时代,社会也会因此而需要一批全新的人才,他们的未来来自今天的艰苦奋斗。“今天的孩子就是20年以后的博士、准博士,他们担负起祖国为世界作出贡献的能量。当然他们也可能会是工人、技师、职业经理人……打好了社会基础,使得中国社会能持续前进,几十年后,中国梦就可能实现。”

任正非还希望,当下的年轻人应该要简单一些,阿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企业在培养人才时也要考虑往这个方面倾斜。“别人说你要好好向雷锋学习才有希望,他就向雷锋学习了,当了班长。然后还要学,就变成排长,才有机会做连长、营长。做到旅长、军长后,他就能把社会的负能量变成正能量。”任正非认为,现在有不少人天天在网上找负能量,结果是消耗了自己,成全了“阿甘”。当然,企业管理者也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反思,现有的人才机制是否能够让员工安心地像乌龟一样踏实前行。

用平和的心态面对未来

一个企业要发展,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适当的理解、相互的忍让是必需的。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未来,不断奋斗不断进取,才可能找到自己的机会。2000年1月14日下午,任正非与华为内部部分思想上有疙瘩的成员进行了座谈,他们多半因为遭受挫折或考验而“身处逆境”,工作效能大大降低,有的因为作出了成绩却没被领导赏识,有的因为个人的能力没有得到重用,有的因为在绩效评定中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为此,任正非对这些心存顾虑的华为人进行了开导:

“人生受点磨难,经历点逆境有什么关系呢?历史上有多少名人都是这样。”

“人生哪有那么顺利?我们总喜欢设计自己的人生:今天这样,明天、后天这样……所以你们不要把人生之路看得太顺利了,太顺利了你们反而容易栽跟头。卢刚就是一个最典型的教训,他在美国是留学博士,在美国开枪杀人,在国内也有这种状况,一同学习的人,论文不如人家写得好,就想搞人家一下,这种事情在我们这里也是存在的。”

“人要受得了委屈,特别是做了好事都还要受得了委屈。刚才我听你们讲了很多话,你们本身也没做什么好事,所以受了委屈。假如做了好事,人家不评价我,我回家自己写一篇文章表扬自己,贴在墙上,字写大一点,每天看,我自己做了好事,心里高兴,有什么不好?为什么一定要别人知道?所以做了好事受委屈要受得起,更何况你们还没有做好事,不过就是不敢提意见。我认为你们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怎么去要求别人十全十美呢?所以我说受一点委屈对人生没有害处的,我讲这句话希望与大家共勉。我自己一生走过的路也不平坦,我自己对这些事情都有很多的感受。”

其实,任正非强调的就是“适者生存”的道理,并且希望华为公司上至管理者,下至基层奋斗者都要懂得这一道理。3年之后的5月25日,任正非在华为公司干部管理培训班上发表了题为《在理性与平实中存活》的讲话,对干部强调了同样的问题:“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中高层干部要经受得住磨难与委屈的考验。磨难是种财富,逆境中最能产生将军。没有挫折,一帆风顺反而是成长不起来的。因此,所有华为的干部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接受磨难与委屈的洗礼。

对于各种考验,要心怀崇高的使命感与责任意识去对待,不可浮躁抱怨,要耐得寂寞,受得委屈,懂得灰色。对于降职调整中的干部,任正非鼓励道:“我们要求降职的干部,要调整好心态,正确地反思,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振作起来,不要自怨自艾,也不要牢骚满腹。在什么地方跌倒就在什么地方爬起来。特别是那些受委屈而降职的干部,无怨无悔地继续努力,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任何时候,都要拥有必胜的信心

2017年1月的市场大会上,任正非说:世界上肯定会有不同意见,我们一定要有战略自信。自信,不管是对一个人,还是对一个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自信才能胜利,自信才能强大。“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中国要富强,必须靠自己。我们从事的事业,是为了祖国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利益。相信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胜利,一定能胜利。”

任正非曾着重表扬过一名叫做毛生江的华为员工。他认为毛生江在经历了艰难的挫折和打击后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释放出了自己全部的能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值得全体华为人学习。

毛生江进华为公司后做产品开发,不久便担任华为拳头产品08机的开发项目经理,参与了第一台08机的开发。1994年,华为市场部集体大辞职,华为干部能上能下、打造职业管理队伍和制度化让贤的序幕被拉开。辞职意味着可能降职、降薪、地位更换,意味着离开自己熟悉的岗位从头做起,从头学起,也意味着被淘汰出局的可能,那是一种脱胎换骨般的新生阵痛。毛生江和其他许多人一样,也经历了这场阵痛。

随后,毛生江别妻离子,全身心投入了山东市场的开拓。山东是华为的传统市场,市场容量及潜力都十分可观。然而,由于通信市场的竞争日趋残酷,特别是个别厂家进行低价倾销,华为在山东市场上的推进缓慢。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将团队塑造成一个进退有形、富有战斗力的集体?如何营造出团结进取的组织氛围?毛生江一到山东代表处便在脑子里筹划这些紧要的事。他知道,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必然能克服眼前的重重困难。他通过多次召开民主生活会,引导大家开展自我批评,改进不足,又针对具体项目,进行项目分析会和定期的工作例会,并按需组织培训,坚持不懈地推行新员工思想导师制。

山东一线员工在毛生江的带领下,面对一个又一个困难,承受着一次又一次被磨砺的痛苦。1999年,山东代表处实现市场格局均衡化,取得了骄人的业绩:销售目标比1998年增长50%,总销售额达93亿元,回款接近90%。2000年1月18日,毛生江被任命为公司执行副总裁。

危难中,企业要看到光明和希望,要有必胜的信心和豪情,只有这样,才能“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这种必胜的精神,与其说是一种信念,不如说是一种狼性,一种不畏强敌的自信!

在面临困境、危机四伏的紧要关头,企业一定要克服畏敌情绪,拥有必胜的信心,这才是战略决策的关键。一个没有信心的企业是无法在竞争中取胜的,因此,在遇到问题时,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正确、客观、公正地估量竞争对手的实力,切不可“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更不能盲目自卑、不战而退,要用必胜的信念为成功杀出一条血路。

不仅仅是企业管理,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必胜的信念几乎是将领们生命的喉咙,它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败。回顾历史上那些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无一不闪烁着将领们智慧的火花和豪迈的战斗激情。斯巴达用300名勇士的鲜血创造了“温泉关战役”以少胜多的奇迹,虽然付出了全军覆没的惨重代价,却为波希战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使得希腊军队唱响了凯旋的赞歌。这样的奇迹,没有信念的支撑是无论如何也创造不出来的。

信念就是有着这样的力量,它能够使处于逆境中的团队发挥出超常能量,反败为胜,也能够让企业在看似穷途末路的时候杀出重围,走进一片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自满是危机的开始

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任正非曾说,在任何荣耀与失败面前,都要平静得像一湖水。这也是任正非所认为的、华为人对于华为现今所取得的成就应有的态度的概括。华为已经取得了为世人所瞩目的成就,对此华为人可以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满足于现有的成绩、沾沾自喜,不能把眼光放在更远的地方,企业的发展势必会停步甚至后退。

沾沾自喜是很多中小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中小企业取得一定成就后,很容易得到舆论和媒体的关注,人们知晓中小企业获取成功的不易,于是不吝褒奖之词。在一片夸赞声中,很多中小企业就此安于现状,失去了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信念。华为此时正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在赞扬声中保持华为传统的艰苦奋斗精神,不自我满足,是华为继续发展下去的关键。

此外,中小企业多是什么赚钱就做什么,东方不亮西方亮,这行不赚钱马上改行,依靠船小好调头、机动灵活而获取利润。但随着企业越做越大,还像这样以投机的心态做企业,必将面临企业发展的瓶颈,没有长期战略规划,企业必然无法做大做强。而着眼长远,就要做出痛苦的选择,割舍一些眼前的利益,放弃一些机会,这对于靠机会起家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很痛苦的;但没有宏图大志,长远规划,小企业将永远在小企业阵营中徘徊。华为已经成长为国际性的大企业,不能为眼前的小成就所满足,而是应该有更加长远的目标,这是任正非所要传达给员工的思想。

自满往往是企业危机的开始,因此管理者要时刻具备忧患意识。

1999年,陈天桥靠他借来的50万元开始了创业之路。2005年,32岁的他成为华人首富。短短6年间,他一手创建的盛大网络资产已逾百亿元,并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和世界最大的网络游戏公司之一。200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盛大实现了第十一个季度的稳健增长,而且超出行业第二名1.4倍。

盛大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忧患意识是其利器之一。在外人看来,盛大似乎有花不完的钱,它的财务状况足够健康。按照陈天桥的描述,盛大没有银行贷款,没有应收账款,每天的现金收入超百万元,但陈天桥的心里一直都认同比尔·盖茨的那句话:“微软距离倒闭永远只有14天。”微软帝国尚且如此,何况他的盛大呢!

陈天桥曾说:“在2001年之前,盛大每天都可能死去;在2002年,盛大每个月都可能死去;在2003年,盛大每个季度都可能死去。”在盛大的发展过程中,陈天桥说自己每一年里都承担了别人十年的风险。遭遇过与合作伙伴对簿公堂,遭遇过投资方突然撤资,遭遇过黑客的大规模袭击,也遭遇过竞争对手“举报”所谓的偷漏税……政策、业务、技术风险,盛大始终觉得自己“危机重重”。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陈天桥始终是直面现实又憧憬梦想的清醒者,忧患意识是他的一支清醒剂。新的技术每天以加速度变化着,盛大每天在追求机遇的过程中也都面临着新的危机,同时又在不断解决危机中抓住新的机遇。这就是盛大的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所谓高人,往往是比常人多看到两三步,多做了两三手准备而已。正如陈天桥所说,变是常态,不变是非常态。在陈天桥看来,一家企业如果不能在快速竞争的市场中,始终保持小步快跑的速度,就会被市场所淘汰。也正是这样的危机意识,促使陈天桥带领盛大一次次跨越死亡线,成为国内最大的游戏运营商、最受人尊敬的IT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