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政策制定者
大数据的发展与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紧密相关,政策制定者要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IT基础实力体现在硬、软两个方面。硬件方面,从元器件,到FPGA、ASIC、SOC、CPU的自主设计开发能力,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基础软件借力开源运动,国内对Linux操作系统、开源的UNIX操作系统及OpenSolaris都有了比较好的掌握。这里要指出的是,开源不等于免费,与之相应的许多使用开发协议,如GPL(GNU Public License),对怎样使用和开发有明确的知识产权规定。国际化是国家战略目标,遵从相应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是必需的。除立项扶持大数据相关项目外,还应当高度重视对国际知识产权的尊重,这是作为一个IT大国应当具备的素质。
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对整个行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把控作用。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和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这一国家战略。国务院所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就是对于这一战略的最好诠释,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以期在2025年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
实际上,在此之前,德国已有德国制造工业4.0,并且已经在部分行业中得以实现。所谓德国制造工业4.0(简称工业4.0),是德国政府在《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一次以智能制造为主的工业革命。它把德国的传统制造技术与工业物联网及互联网技术相融合,产生智能化的机械设备制造。最先这个概念由几个大的协会组织共同提出,并组建起“信息物理制造系统”(Cyber Physical Production System, CPPS)。这个系统就是工业4.0的核心,其承担起制定工业4.0的规范和标准的任务。德国的大部分企业、科研机构围绕工业4.0定义的众多项目,组合在一起开展科研和开发工作,以求再次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德国的竞争力。
不管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或者再早些的由SMLC(智能制造领袖联盟)所发起的美国智能制造,主题都是围绕着“智能”。而“智能”离不开大数据在背后的支持。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大数据技术在工业领域发挥作用,进一步帮助提高生产力,帮助财富创造和进行社会升级。
当企业被资本市场看好,IPO进入公开资本市场后,对企业发展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资本流通后,股东逼迫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向运作要效益。IT类上市公司,当然需要遵循针对IT行业的质量、合规体系,如美国的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和英国的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为了在经济新常态下营造一个有信誉的资本市场,从大数据作为新兴概念股,到对整个资本市场的监管上,中国很有必要出台类似于美国的萨班斯法案(SOX)这样的规章。其中需要以法律条文的方式规定:禁止任何人对审计事务施加不当影响;公司信息披露必须公开透明,将一些所谓的潜规则扫地出门;设定最低检查期,并在指定的日期内检查分析师是否存在利益关联;公司治理实务,执行信贷评级机构等的专项研究报告等。
国家层面与大数据的紧密相关,还在于政府是最大的公民大数据的拥有者,包括个人资料、社保信息、公共安全信息、医疗信息、教育信息等,涉及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吃、住、行、游、购、娱。要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这是一个宏大的工程,需要战略同时需要战术。图2-6给出了大数据政府融资项目建设资金申请及运作流程,曾经用在一个一线城市的交通大数据项目中。同时,类似规模的大数据项目,光靠政府资金是远远不够的,一些PPP模式也可以考虑,如图2-7所示。这里特别强调的是“现金流”,没有正向的,不能够自负盈亏的大数据项目是很难持久的。
图2-6 大数据政府融资项目建设资金申请及运作流程
图2-7 政府公共大数据项目建设PPP模式
国家政策支持,应该着眼于在IT硬、软两方面发展国家层面的基础实力;加大核高基的发展力度,以国际化的视野管理好知识产权;同时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例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和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推出的税收返还政策,以鼓励政府部门和企业使用大数据技术。另外,类似前文提到的《广东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这样的地方性文件,是将国家战略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落实到位的根本,值得仔细研究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