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林业产业集群的内涵与特征
2.2.1 林业产业集群的内涵
产业生态学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模拟生命系统的原理和规律,来研究产业结构、功能、形状和行为的优化思路与目标模式,旨在促进产业持续发展演进。如果将产业集群置于企业仿生学的理论视野内加以审视,可以发现:产业集群是一个由多种环境要素组成的有机复杂体,每一个环境要素都不同程度地对集群的发展起着推动和制约作用。这些要素绝不是外在于集群及其构成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它们实际上已经与集群及构成主体一起构成了以持续发展过程为中心的具有特定的内部结构、功能机制和作用表现的产业集群生态系统[135]。
所以,林业产业集群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各产业中间相互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经济结构单元,它通常包含至少一个主导产业,还有与之相互配套、相互支持的关联产业,这些产业在特定区域范围内,相互依存,相互依赖,集群成员通过复杂的群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也可以说,林业产业集群是由顾客、市场、产品或服务、经营过程、组织、利益相关者、社会价值和政府政策等利益相关方组成的价值交换和利益相关的复杂系统[136]。
每一利益相关方在系统中都拥有各自的利益。顾客要求得到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员工希望得到符合标准的工作条件和相应的劳动报酬,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希望得到销售收入和稳定的合作关系,社会要求人民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只有各个利益相关方的积极参与,才能保证系统正常有效地运行[137]。林业产业集群系统的运行过程实际上是系统中各利益相关方通过组织和市场进行的价值交换过程,组织和市场既是这种价值交换的平台和媒介,也是实现系统中各方利益的具体形式。而以组织生态学的观点看,组织与市场从群体的本质上说是生态型的,它们与人口—经济环境、技术—自然环境、政治—法律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并且受环境变迁的影响而演化。因此无论从系统内部构成的角度上,还是从其运行的机制的角度上考察,都可以将林业产业集群系统看成是一种生态系统[138]。
本研究将集群视为生态系统,集群内的企业、政府、大学及科研机构等是集群整体的子系统和个体,集群作为一种系统,必然涉及内部结构及变化与外部影响及反应两方面因素。从系统外部联系看,集群是一种“开放系统”即系统将自身与环境相区别,拥有环境所不具备的独特秩序:系统从环境中引进输入、释放输出,系统受环境的影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从系统内部变化看,集群是一种“自组织系统”即在变化着的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不仅对决定规则进行调整,而且具有能动地改变自身秩序和结构的能力。系统之所以能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和发展,在于系统的个体之间的联系以及系统的个体与环境的个体之间的联系都以相互吸引的联系为主导。相互吸引的联系导致系统的内部结构走向紧密,从而导致系统的有序化,相互吸引的联系是系统有序化的根本动力。当环境中这些相互吸引的联系有无穷的源泉时就导致了系统的不断发展。[139]
2.2.2 林业产业集群的特征
林业产业集群与一般产业集群组织一样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40]。
(1)动态性。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林业产业集群始终与经济系统、政治系统、教育系统、科技系统、文化系统等存在着不同形式的互动联接,一方面吸收这些系统提供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因子,不断优化集群的结构形态与功能机制;另一方面通过输出相关产业的产品、技术和服务,不断适应和满足外部市场需求及变化,进而对外部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说,林业产业集群既是产业集群长期适应外部环境的结果的体现,也是产业集群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适应,以及其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的反映。林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体现出明显的动态性特征。
(2)区域性。区域性是林业产业集群的一个显著特征,表现为产品区域特色化和服务区域特色化。如果某一个区域内部存在诸多生产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并且彼此间存在地理上邻近和交互关联性,那么这些企业通常会结合起来,其产品和服务就会体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成为外部环境识别产业集群的重要标志。事实上,区域特色是区域专业化形成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既可以优化集群内部各主体之间的关系结构,也可以提高集群外部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集群的区域性特征是打造产业集群品牌,发挥集群品牌效应的重要依据。
(3)网络性。在林业产业集群内部,存在诸多相互间既具有关联性又各自独立的企业和组织机构,这些构成要素聚集并形成集群特有的标识,集中表现为基于专业化分工的交易网络和基于技术同源、技术衔接和技术交叉或组合的技术网络,而且还由于企业之间、人员之间长期频繁的正式或非正式接触,共同地域文化、产业文化和复杂的人缘关系所形成的社会网络[141]。可见,林业产业集群是一个交易网络、技术网络和社会网络相互交织的网络化系统。
(4)调节性。从产业集群演化轨迹来看,其发展的趋势主要由众多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在自组织机制作用的推动下完成,当内外环境处于稳定或相对平衡状态时,其运作和演化具有较为明确的方向。一旦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结构关系调整促使集群系统处于某种不稳定的状态时,它的发展演进方向就极易出现分岔而走向退化、衰落。为了保持内外环境及相互关系的平衡,产业集群需要在内部层面上合理协调要素结构关系,有效搭配要素组分,在外部层面上优化整合与外部环境的物能输出,增强动态适应能力。
(5)延续性。产业集群的延续性主要表现为技术的延续性和集群特色的延续性。技术的延续性是指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技术知识、技术信息、技术诀窍、技术经验等方面的传递共享。集群特色的延续性是指集群内部的各企业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方式来长时期地保持自身已有的特色、专长和优势。技术和集群特色发展延续目标的实现,需要密切关注内外环境变化走向,不断推陈出新,进行系统结构优化和功能机制创新。
林业产业是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以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技术和资金为手段,有效组织生产和提供各种物质和非物质产品的行业。林业产业是一个覆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的复合产业群体,同时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涉及国民经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多个门类。林业产业包括森林培育和采伐、木材和林产品加工利用、森林旅游等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群体。
因此,林业产业集群除了具有一般产业集群特征之外,还具有以下自身的特殊性。
(1)林业产业的生态性为林业产业集群经济功能的发挥设定了限定条件。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以森林为依托的林业产业集群,对增加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林业第一产业是以培育森林资源为主的产业,能够直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从而发挥巨大的生态效益。第二产业是第一产业的延续,是森林资源综合利用和提高附加值的加工业,在满足人们对林产品刚性需求的同时,通过产业的后向带动效应,充分拉动森林培育业的发展,实现资源越用越多。山东临沂、菏泽等地胶合板、人造板等行业的发展加大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带动了山东省速生杨树基地的发展,2014年山东省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24%,虽然在全国排名依然在22位,但是已经比2000年的17.8%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第三产业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典型的森林景观为依托的产业,更具有十分明显的生态性。林业产业的生态性对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林业产业集群的经济功能发挥设定了限定条件,要求林业产业集群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状态下运行。森林旅游业等的发展必须充分尊重森林的自我发展规律和生态性特征,在保护生态环境、不破坏森林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发展。
(2)林业产业的同质性使林业产业集群内各要素的合作协同效应减弱。产业集群虽然都以某一主导产业或主导产品为主链,但产品的差异化是产业集群的显著特征[142]。无论是山东临沂的人造板产业集群,还是广东顺德的家具产业集群,其貌似同质的产品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每一厂家生产的产品都富有个性,没有完全相同的产品,产品上市的时间也存在差异,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市场细分。根据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依据不同的变数对市场进行细分,选择不同的目标市场,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这本身便是创新。林业第一产业的诸多产业集群具有某一林产品生产经营的集聚,同一区域的林产品与工业品相比具有明显的同质性,而且上市时间相对集中,难以实行差异化的市场战略,难以实现市场细分和差异化的市场竞争优势,也使林业产业集群内各要素的合作协同效应减弱,同时也给林业产业集群差异化创新效应的发挥增加了难度。
(3)林业产业的复杂性使林业产业集群内各要素的协调难度加大。林业产业既是资源限制性产业,又是资源再生性产业。林业产业是一个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的复合产业群体,同时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143]。林业产业涉及国民经济三次产业中的多个门类,由此增加了各环节的协调难度,致使产业集群构成复杂。集群内的不同主体均为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有着自身的利益追求,而对各自利益的重视,将可能导致基于林产品带来的利益共享问题的复杂化,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4)林业产业集群的自组织能力弱,难以形成内部良性商业生态环境。协同论认为,系统的性质改变是由于系统中要素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任何系统的子系统都有两种运动趋势,一种是自发地倾向无规无序运动,这是系统走向瓦解的重要原因;另一种是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引起的协调、合作的运动,是系统自发走向有序的重要原因。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自于集群内部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与协同效应,成员企业之间的产业联系又是合作与系统效应的基础[144]。
我国林业发展处于传统林业技术与现代林业技术并存阶段,尤其是对于森林培育与采伐业和非木材林产品的培育与采集业来讲,农(林)户在无须任何主体帮助的情况下也可以独立地完成林业生产过程;林业生产的昀终产品绝大多数既可以表现为昀终消费品,也可以表现为中间消费品;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林)户经营比较封闭,表现出极强的独立性[145]。这些特点导致林业对其关联产业的依赖性可强可弱,使农(林)户在林业产业化过程中表现出两面性行为,即在林产品畅销或生产顺利时试图摆脱关联企业,而在生产或销售遇到困难时希望得到关联企业的帮助,农(林)户的机会主义行为时有发生,难以形成相互依赖的利益共同体。农(林)户的独立性和行为的两面性是农(林)户与关联企业密切协作关系的障碍,也是我国林业产业集群难以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产业集群的自组织作用来源于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相互协作和竞争,失去企业间的合作与协同的良好产业生态环境,产业集群将不复存在。
集群内不同成员间存在着复杂的依赖与博弈关系。一方面,各成员为追求共同利益的昀大化而通过集群组织纽带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协同关系;另一方面,各成员又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昀大化而在集群内外进行相互竞争,甚至在合作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机会主义行为[146]。林业产业集群自组织能力弱的特点,在危及林业产业集群本身的稳定关系的同时,林业产业集群的内部的生态环境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上述林业产业集群的特殊性体现在林业的第一产业集群上比较明显,因此,林业第一产业集群在实践中相对其他产业集群发展的比较缓慢,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集群发展规律与其他产业集群相似,无论从集群发展的内在动力还是集群的外在效应都是比较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