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明帝国](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914/23886914/b_23886914.jpg)
第333章 “算法”与“配件”
“陛下,我们保证将会尽己所能践行观察者议会的意志与准则。”
“但是陛下,观察者议会的各位并不希望自己的报告中尽是模棱两可、闪烁其词的句子,更不希望下辖工作人员只是空洞乏味地记录一切。进行这些观察的本质是为了学习,以收获有价值的知识并尝试为己所用。”
“所以陛下,这样的事情在短时间内难以取得很大成绩。请再多给我们一些时间”
对于维多维尔的关注,观察者们表示接受,同时,他们也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们知道观察者计划曾经经历多次起伏,也知道观察者计划的重要性。而正是因此,他们就更需要认真地执行自己的任务,而不是急急火火的交出一份粗糙的答卷作为成果。
这是观察者议会的答复。观察者们正在积累知识与经验,他们已经做到了能够与被观察的对象共存而不被发现。现在,他们需要向下一个阶段进步,同当前的帝国一样。
帝国自身也正在迈向下一阶段——在经历了最猛烈的打击、最惨烈的伤亡以及最关键的峰回路转之后,帝国终于重新恢复了一丝清醒、
现在,这个残破的文明正试图从古老的废墟中再次成长起来。
过往的惨痛经历摧毁了帝国存在和发展的希望,这最终导致了帝国生命的失控,在发自灵魂深处的尖啸中,帝国所有的灵魂都被撕碎,无数碎片扭结成了一团无可名状的混沌,来自灵魂的最后尖啸横扫整个帝国,使得那时候的帝失去了大部分理性与知识,即便坐拥强大力量和足以傲视无数世界的技术,帝国生命和帝国本身却连最基本的正常生存状态都难以维持。
在上一个时代终于结束之后,帝国耗费了可能达几亿年的时间,动用大量资源与人力,穷尽一切猜测和思路,从世界内外的所有现象与可能入手,重新检测信息与信息之间互动的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对现实的影响。这些工作遍布帝国的各个领域,从每个人每时每刻的生活轨迹和行动,到虚空烈阳那可能跨越虚空的恒星风……
帝国,或者说构成帝国的无数生命,这个群体试图研究明白日常生活中随时会遇到的现象和事件,以及该如何应对。在清醒而自由的新时代里,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大家需要这些知识。
到了现在,有关于这些内容的研究已完成。但对整个帝国来说,这些研究是“基础”性的——它们如同基石,相互组合可堆砌出更加宏伟、辉煌的高塔,但毫无疑问,这一“堆砌”过程既不简单,也难以一蹴而就。
……
在某个世界的角落,空间不断升维,确定一个点的位置需要越来越多的信息。而在遥远太空深处的世界中心,已恢复部分功能的世界回路始终座向该区间投入了更多的演算资源和信息总量。
随着专为试验准备的超凡能量广播阵列启动,这里的本底资讯变得无比丰厚,宛如一片沃土,时间线与可能性在此迅速滋生,如同怒放的生命。
时间线不再唯一,历史迭代不再浅薄,当面临关键选择时,发展路径的不再单向延伸,而是如破碎的镜子一般,每一块镜子的碎片之间都折射出玄奥复杂的光影——那既是光影,是虚假,也是真实。
“时空背景复杂程度正在提升,信息集度与总度正以超越3指数塔迭代的速度增长,请迅速完成试验,否则本区间时空结构体将在超过复杂度阈值以后因演算力不足而自行崩溃。”
“了解,靶标已激活,开始追踪。”
一艘小型战舰驶入其中。这艘特殊的舰船搭载了帝国新制造的舰载计算机,在检测计算机自身稳定性与演算能力极限的同时,作为靶标的它也在为其他试验提供支持。此刻,它需尽可能深入时空结构体最复杂混乱的深处,利用大量混杂的时间轴和世界线遮蔽自身在这个世界中的“目标位点”。
数千光年外,一艘真理级母舰启动了锁定系统,经过特别调制的晶能脉冲被舰体发出,这些扫描波开始按照舰载计算机的规划,逐步还原出庞大复杂的时空结构体内部的参数和细节。
“确认目标存在属性,跟踪增强,相关三秩位点同步体现……存在属性锁定系统工作状况良好,目标已锁定,激活晶能主炮当前附加配件:离散状态攻击强度可控配件,主炮攻击模式:强度强度随时间递增。”
在舰体的前端,暗淡的晶能护盾表面,游离的活化晶能光点开始凝聚,一颗紧贴护盾的“小太阳”被点亮。淡金色的光芒跨越太空,射入复杂的时空结构体,并毫无延迟地击中了那艘仍在时间线与高维空间中不断跳跃躲避的小型战舰。
“确认,经过常规调制后融入追踪能力和敌我识别能力的晶能超凡属性仍然成立,高频晶能可跨越复杂程度远超寻常世界的大型时空结构体,并保持其超越秩序世界内部规则限制的性质。”
“但目前仍需质疑:若面对严格意义上真正无限的时空线,此性质是否仍能生效?目前我们可通过归纳的做法来确定晶能具有等同于世界本身的‘位阶’,但我们还不能清晰地确定位阶的真实成因,以及位阶之间的差距为什么会带来如此的特殊性。”
“换言之,我们尚未彻底明确类似超凡能量为何超凡,它们因何比世界内的一切更为高明。换言之,若真正存在具有无尽时空,无限维度与无限时间线世界线的时空结构体,晶能将如何与之相互作用……我们尚不得而知。”
“小型战舰舰载计算机演算负担提高——护盾读数已传递,护盾工作状态稳定,数据记录过程稳定。”
“真理级主炮输出强度提升,继续测试。”
那颗小太阳的亮度开始提高,在部分可察觉其存在的区间内,它更加明亮耀眼,大小却与之前无异;而在其他区间,这明亮的金芒则微弱到几乎不可察觉。
试验人员刻意调制了它对外表现出的属性,它被设计为只能在一定的观察频率内才能被看到。它做到了这一点,这表明帝国设备的信息散逸现象得到了进一步减弱,也表明帝国人员们对超凡能量的调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在舰体内被拓展活化过的空间中,一系列复杂的水晶系统围绕在主炮的激发端口,它们与战舰的演算主机保持联系,并不断调整被调制晶能的属性和运作方式。从性质上看,它们类似于调制光的各种透镜和棱镜,只是它们不是调节激光的,它们被用于调制和约束晶能。
虽然是被用在完全不同的领域之中,但是它们两者在本质上仍有相似之处。
在时空结构体内部,被攻击的小型战舰的护盾记录读数迅速上升,在炮击之前,双方约定相对方提供特殊晶能靶点,用以观察超凡能量之间互相作用的情况。
现在,炮火与护盾正在相互吞噬彼此,在这个过程中所引发的扰动正在被传感器记录并上报至网络中。
“监测系统汇报——确认靶点工作状态,靶点外晶能护盾与舰体运作状况稳定,舰体对外监视系统表明周围空间与环境未遭受严重损伤,晶能主炮的非指向性破坏处于可控区间,确定敌我识别系统工作良好。本舰导航系统稳定,本时空结构体内环境可解析,舰载计算机输出正逼近极限阈值……”
“停止检测,所有与试验无关的设备及人员撤离标记区间,世界回路始终座开始切割相关时空结构体,开始检测相关时空结构的虚空吞噬过程并记录,确认目前舰船的目标锁定系统与火控系统效能良好,识别算法与扫描算法的效能正在评定……”
在为舰船配制各项算法系统的同时,重新修复舰船的战斗配件的行动也在同步进行着。为了完成这些试验,帝国在远疆之中设置了大量的试验区,这使得帝国看上去就像是被一圈虚空靶场围住了一般。
“以 SCFLG—XM—9镇星级战斗要塞作为载体,承担战斗型的虚空巡天雷达,这种搭配在旧时代并不存在,是一种全新的方式。”
在其中的一个试验区里,应项目小组的负责人请求,艾思凯特亲自带队前来为试验提供支持。
“陛下。我们进一步调整了舰队矩阵的巡天雷达叙事捕捉位点来增强解析能力,这使得虚空巡天雷达在独自工作下的工况得到了显著增强,及时不依赖成体系的叙事网,这座雷达也可以肚子分析一些故事线索了。同时,我们在舰船上加装此雷达系统,是为了与甚高频非线性扫描雷达形成互补。”
“现在,甚高频非线性扫描雷达阵列虽仍能跨越虚空捕捉目标信息,但受限于设备条件,它们所能发挥的效能已经大不如其巅峰时期,而且,甚高频非线性扫描雷达本身并不适合大范围追踪目标。若目标在虚空中偏转速度过快,我们的雷达系统就会因范围扩大导致计算负载剧增而过载。”
“以往,遇到此类目标只能动用更激烈的手段清除,但很多时候,这类目标与我们的关联强度较弱,在叙事破坏导致的连锁过程蔓延之前,映射连接可能会先被切断,我们会彻底丢失目标。若有这样的补充雷达阵列来约束范围,我们的甚高频雷达就无需不间断扫描周围所有区间,相关计算负担也会大幅减轻。”
“目前需要您和您的团队做的,是监控镇星要塞的晶能反应堆组的晶能流动状况,并在失控前远程镇压。”负责这一项目的总师解释道,“爱思凯特陛下,您有能力更进一步的操作晶能,这很重要,我们需要您的力量来保证环境与设备的稳定。”
“我们尽可能使用晶能系统把虚空巡天雷达与镇星的动力系统接驳在一起,虚空巡天雷达自身需要大量能量维持运作,为此我们不得不改造整座镇星要塞,拆除了绝大部分武器系统并改造了动力源……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它们或许难以投入实际应用,但作为技术储备和指导思路储备是没问题的。”
“那就开始试验吧。”艾思凯特下达了许可。
“最后一次检查试验场范围内所有检测系统的稳定性,检查完毕后,在规定时间内撤出所有无关人员与设备。所有熔断系统与硬件系统进行最后自检确认,试验场边界结构启动熔断性隔离,所有检测流程完成后,启动相关测试主进程!”
秩序场内的舰队首先启动了常用的第一组“眼睛”——非线性扫描雷达阵列。而它们要捕捉的目标,即一系列经过机动升级的小型战舰,它们开始调整自己的秩序场频率压制了自身的“秩序场频率”并在虚空中跳跃穿梭。很快,它们的身影开始变得模糊,它所在的位置变动速度极快,这已经已经快要脱离非线性扫描雷达探测范围。
“启动虚空巡天雷达,开始跟踪目标。”
命令一经下达,秩序场内,舰队的第二组“眼睛”旋即激活。作为试验体的镇星要塞历经大幅改装,它的球形主舰体的每一个卦限都被挖出一个巨大的圆弧凹口,用于承载虚空巡天雷达那跨度达数千万公里的广阔弧面。而在凹口下方,则埋设有支持雷达运作的强劲动力组和演算阵列。
命令下达之后,已完成点火流程的它们,徐徐铺展着那等待叙述故事的“纸张”,并以信息波动生成涟漪的特征作为“笔触”,记录故事,剖析其中的种种可能。
无形的视线跨越镇星要塞外侧环绕主星运行的数道巨型防卫星环,绕过成千上万以不同轨道围绕主星运转的牧羊卫星,甩开舰队矩阵的无数舰船和秩序场,扫向未知的虚空。这些特殊的眼睛能依据目标残留的痕迹与线索追踪留下它们的本体,推测、演绎,最终记录下与目标有关的故事与可能。
“捕捉到相关信号,确定目标所在区间。扫描雷达削减扫描区间并增强频率,进一步确定精确度后同舰队叙事网进行情报校准……”
“已经重新锁定目标……可以确定,两套雷达捕捉虚空中高速改变自身位置表征的目标的方案可行。”
“镇星要塞主反应炉不稳定程度加剧,特别频率的晶能稳定性下滑。减小输出带宽并准备中止试验……警报!不稳定程度超限!超限!所有边缘舰队紧急规避,做好牺牲准备!陛下,需要您们的力量!!”
……
“安普斯强击长矛的增幅系统已有部分功能恢复……指向性倍增镜面与约束设施技术恢复。”
“强击长矛用于对超高强度目标进行攻坚作业……单论攻击的强度,在当前的量产战舰里,强击长矛堪称第一。考虑到我们的舰队目前的配制,我们需要舰队里有至少一款成熟的攻坚武器,而作为目前不二选择的强击长矛,则完全有必要无限制提升其破坏力……”
“强击长矛的火力输出端在增添聚焦配件和倍增镜面之后,其破坏力之高,连秩序场本身都难以承受,必须以秩序场本身作为介质载体,从秩序场外侧融合攻击信息源……着实罕见。”
“5 - 2 - 1 - oy4845332,一方面你也负责跟改造舰船有关的项目,一方面你还是帝国未来与传承部门的顾问,可以肯定,跟改造舰船相关的部分必然有一些内容会被纳入下一版的帝国指导意见里,这一部分你规划得如何了?”
“这一部分……我是这么想的:作为一个战舰—配件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战舰要保证自身能独立稳定运作,另一方面,我们要保证战舰的主要作用具备延展能力。而激发那些延展能力的关键组件,便是这些能够随意拆装的配件。利用这些配件,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战舰的效能,或者是可以调整战舰设备的生效方式,让战舰的效能更强或者变得更泛用......”
“这是直接的思路,当然,这其中有很多细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中小型战舰如今也开始尝试开发配件或新型算法。我认为,当这些战舰不处于大型舰队中时,它们以及它们组成的小舰队可能暴露出一些额外的缺陷,这些缺陷在大型舰队的联合护盾保护下可能并不显眼,但是如果联合护盾的保护被撤去,那么这些缺陷就有可能成为致命的因素。
而这些缺陷,就是这些系统算法和配件所要解决的了。”
“环境千变万化,大部分环境的稳定并不意味着混乱不复存在,倘若那些小舰队在独自行动是陷入某些环境怪异且错综复杂的战场内部,那么那些新系统和新增加的配件便能为它们的安全增添保障。”
“毕竟虚空中的环境……似乎推导不出任何的‘理应如此’。只盼环境永远平稳而不出意外……那太过渺茫。而支援即便再快,恐怕也比不上自身具备应对能力。”
“无论最初的设计与目标为何,它们都应做好应对意外的准备。”
“对了,我们做出的这些改动……应该还是因为我们当下依循这样的思路做出选择,才最终定下相关决策吧?这么说可能有点怪,我的意思是,如果我们选取另外一些略显极端的思路,我们或许会选择专攻精确功能、队列编制和无延时支援技术?”
“这说法倒也正确。毕竟像我们如今这样,让舰船具有多功能的属性并使其具备拓展能力也好,还是换个思路,不拓展舰船的其他功能,让它们仅专精于自身被设计的目标,凭借更多不同功能的单一功能单元拼接成整体,并且让这个整体能运作稳定也好……本质上,它们都是在为技术实现目标这一根本宗旨服务。”
“只要在我们需要之时,我们能以任何一种方式拿出准备的东西并达成目标,那么无论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其做法都不算失败。只是当下,我们需要多考虑一些与环境相关的内容罢了。”
“确实,我们如今需要考量帝国的底线,不过这样也挺好,至少对我而言,这多了些源自日常的挑战与趣味……至于直接来自虚空的灾难和断裂带,自然是越少越好。”
观测站点内,在试验结束之后,参与试验的人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自己的发现以及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观测站点外,随着强击长矛激发完毕,“白热”的秩序场在经历了剧烈的“蒸发”之后,目前正趋于稳定。
以当下所能达到的最高标准,装配了所有威力增强部件的安普斯强击长矛近乎以自毁的方式测试了当前的极限——作为目标的联合世界群已被贯穿。
聚焦配件和倍增镜面达到了设计要求。
与此同时,没有多余的信息碎片从封锁中逸出,用于控制信息流动的约束设施也已经达到了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