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军事故事(中华经典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孙庞斗智

国时期,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会对一个国家的实力产生巨大的影响。被魏惠王信任的庞涓,凭借自己多年研习兵法的经验,使魏国的军事力量逐渐强大起来。

魏国的强大意味着邻国的遭殃,它的第一个目标是赵国。于是,庞涓被任命为统帅,率领着大军向赵国进发,并顺利地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

赵国派使者向齐国请求援助。齐威王立刻想到了军事天才孙膑,要任命他为大将。孙膑却极力推辞:“大王,我是个被削去膝盖骨的残废人,如果当了大将,会让众人笑话的。”

齐威王没有办法,只得让孙膑作军师,让他协助大将田忌作战。

田忌得到国君的命令后,立刻调集人马,准备带领军队到赵国去解围。

孙膑上前阻止田忌说:“将军,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老话,要想解开一团乱麻,是不能拼命硬拉的。”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田忌并没有因为军务的紧张而不耐烦,他知道,孙膑的每一句话,都可能蕴含着兵法的真谛。看到田忌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孙膑继续说道:“我们去劝解正在打架的两个人,肯定不能在双方相持很紧的时刻去插手,而是要看到双方露出空当的时候,我们再赶过去,挡在他们的空当里,这时候,争斗的双方自然会停下来。危急的局面也就自行解除了。”

田忌似乎明白了孙膑话中的深意,频频点着头。

孙膑接着说:“现在魏国和赵国打仗,魏国的精锐士兵必定全部在国外,老弱疲敝的士兵则留在国内。我们最好的办法是率领部队迅速奔赴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占领它的要道,攻击魏国最虚弱的地方,这样一来,他们一定会放弃围邯郸而回兵解救大梁。那么,赵国被围的局面就可以解除了。而且,魏军长途奔袭,回救大梁,必然人马疲劳,我们在半路伏击,一定可以取胜。”

田忌听后很高兴,立刻按照孙膑的计策去部署。庞涓的军队正在攻打邯郸,突然听说齐国要去攻打大梁,急忙撤兵返回,刚刚退到桂陵(今河南长垣县西),就遇到了齐军。正如孙膑所料,急匆匆赶回的魏军已经人困马乏,两军交战,齐军取得了大胜,庞涓带着自己的残兵败将,灰溜溜地逃回了魏国。孙膑没有乘胜追击,因为邯郸之围已解,于是便和田忌带兵回国了。

几年之后,魏国派兵攻打韩国。这次的战斗,魏国势在必得,因此派出了自己最精锐的部队,由庞涓率领。韩国的实力比魏国弱小得多,根本无法抵挡魏军的攻势。在危难之际,韩国也只好向齐国求救。

这时候,齐威王已经去世,他的儿子齐宣王继位。宣王对孙膑依然非常信任,于是还是派田忌和孙膑前去解围。孙膑继续使用上次行之有效的老办法,趁魏军攻打韩国,内部空虚之际,领兵前去攻魏。

魏将庞涓眼看就要攻下韩国了,得知孙膑又来捣乱,心中又气又恨。他丢下即将取得的战果,带领着部队回援魏国,并决心这次一定要消灭可恶的孙膑。

但是,当魏军赶回魏国的时候,却发现齐军已经撤退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庞涓非常纳闷,他也是沙场老手了,担心齐军会有什么阴谋,于是,他很谨慎地率领着大军,沿着齐军退兵的痕迹一路追下去。

孙膑早已做好了安排。他传令全军,从今天开始,每天做饭时,两个士兵共用一个灶台。第二天,他又下令,三个士兵共用一个灶台。

庞涓一路上观察齐军扎过营的地方:第一天的炉灶数,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第二天的炉灶数,够五万士兵吃饭用的;第三天的炉灶数,只够三万人吃饭用的了。庞涓哈哈大笑:“我就知道齐兵都是胆小鬼,到魏国才三天,十万大军就逃散了一大半。”此时,他已经完全放下了防备。“立功的机会来了!”庞涓的内心呼喊着。终于可以打败齐军,抓住孙膑了,还有什么样的胜利能比这更完美呢?庞涓仿佛已经看到了垂头丧气的孙膑被带到自己面前的场景。于是,他挑选出一支精兵,率领他们急行追赶齐军。“敌人已经吓破了胆,逃亡了一大半啦,我们现在赶上去,正是立下大功的机会!”魏国的士兵被庞涓鼓舞着,加快脚步向那决定宿命的战场奔去。

魏军一直追到马陵(今河北大名东南),天已经黑了下来,马陵道在两山之间,路面很窄,两旁都是深涧。“这里的地形真是险峻啊。”庞涓感叹着。这时,有士兵报告:“前面山道都用木头堵住了。”庞涓急忙前去查看,只见四周的树木已经被砍伐干净,木材都堆到了道路正中,只有一棵大树没被砍倒,但一大片树皮已经被削去,露出了白茬,上面好像还写着字。庞涓命人拿火把来,借火光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下”,落款是“孙膑”。

位于山东省聊城莘县的马陵之战纪念馆。战国时期著名的齐魏马陵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不好!中计了!”庞涓这时想撤兵,但是四面埋伏的齐军士兵已经冲了出来,山上不知有多少支箭一齐射来,魏军士兵已经无路可逃!庞涓只觉得欲哭无泪,自己一生的心血,就此毁于孙膑之手。此时的他,已经无力再控制军队,茫然四顾,只见魏国的士兵们丢盔卸甲,狼狈逃窜。庞涓缓缓地拔出佩剑,向自己的颈项抹去……

【博闻馆】

《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又被称为《齐孙子》,这是为了与《孙子兵法》区别开来。这部书大约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正是这一原因,使人们产生了这样的怀疑:《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其实是同一部书,孙膑就是孙子,二者是同一个人。这样的疑虑持续了很久。

直到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出土,《孙膑兵法》得以重见天日。除此之外,《孙子兵法》及其他先秦兵书也在墓中被找到。这次考古证据有力地说明了,孙子和孙膑都是我国历史上真实的人物,都是杰出的军事家,而《孙膑兵法》也是一本与《孙子兵法》不同的兵书。在这座汉代古墓中,人们发现了《孙膑兵法》竹简364枚,分上、下编,每编各十五篇。对于这批简文,学术界一般认为,上篇是在孙膑著述和言论的基础上经其弟子辑录、整理而成的;下篇的内容虽与上篇相类,但存在着体例上的不同,是否为孙膑及其弟子所著尚无充分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