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人生本就一出戏
周日,我吃过早饭,拿着木篓来到村口的杏树下等人。时间不大,周大壮和刘志高先后到了。他们每人也用胳膊拐着一个木条编成的篓子,里边放着一条白色的尼龙袋。
我带路,沿着村头小路,向北一直走,出村不远便到山角下。抬头远望,山上草木深深,景色秀丽,可以看到半山腰一块突出的山石。那大石很大,像一个天然的石桌。石下,是十几丈高的悬崖。秋天,如果遇到雨季,山谷里的水就会从石上流下来,非常壮观。这地方学校组枳春游时,老师带我来过。那天,我记得还有一个同学受伤,流了好多血,被老师背着到村里的药舍包扎。
这条小路是黄土路,刚好能走一架马车。那会村里还穷,没有拖拉机。小路的左边是一条大山沟,一层层的梯田,上下排列,整齐有绪。那些梯田越走越窄,最后消失不见,只剩下一条大沟,通向山谷。右边有大片的果园,我们家分到的果园就在其中。
周大壮边走边问:“我知道这山上有条山洞,从前山通往后山,你俩有没有胆量去试试?”
刘志高随意摇头,兴趣不大。我笑问道:“大壮,还记得那年我们钻山洞,你棉袄着火的事吗?”周大壮正色说道:“这事怎么能忘?回家后,还被俺爹打一顿屁股。俺娘非常伤心,一句话也没说。唉,我宁愿挨十顿打,也不愿意看到娘那眼神。”
我笑道:“那你还敢去?不怕再闯祸?”
“我们又不是小孩子,怕?”周大壮故意压低声,说道,“我听人说,山洞内藏有储备库。不仅有枪和炮,还有好多吃的东西。”
刘志高笑道:“傻,如果有这些好东西,还能轮到你们去捡?”说话间,到了山上。他们各自将尼龙袋放到半山腰的那块大石上。然后,拐着篓子,分头行动采摘松果。山上松果很多,不一会就摘满篓子,转身回来将松果倒进袋子,再去摘。
我也不敢落后,就近忙着摘松果。
山上的松果,有大有小。那种叫白顶松的果最好,一个个都很大。
中午,相互约定并不回家,而是从四面八方回到大石上。这时,周大壮拾柴生火,我去捉蚂蚱,刘志高自告奋勇,说去附近自家地里寻找可以烤着吃的玉米。
一会儿,周大壮将火生起来了。刘志高收获满满,怀里抱着一堆玉米回来。我用木棒穿起玉米,在火上烤着吃。吃饱之后,躺在大石头上闲聊。
周大壮随手扯过身边一把野草,含在嘴里问:“你们都说说,长大想做啥?”
刘志高说:“我这人也没什么远大志向,就想当一名老师。每天站在讲台上,教学育人。”
周大壮笑道:“呵呵,就你这脑瓜想当老师?依我看,还是算了吧,别误人子弟。”他转过头,问我,“你呢?石子尘,说来听听。”
我将双臂枕在头下,仰望天空,摇头道:“我暂时没有想好,不过长大后,还是想出去走一走。山那边是海,想先去海边,看一看。”
周大壮首屈一指,点头说道:“了不起。”
“周大壮,你想做啥?”刘志高翻身起来,问道,“我们大伙洗耳恭听。”
“我?”周大壮笑道,“不怕说出来吓死你,我长大要去当官。”
“当官?”刘志高哈哈笑道,“当什么官?羊倌吗?”
“滚。”周大壮怒道,“你才去当羊倌,你家里人都去当。”
天空,白云朵朵,正从山顶慢慢地飘过来。我嘴角含笑,缓缓地闭上眼睛。耳边,山风轻轻地在吹,仿佛正在吹奏一曲天籁之音。
回家时,在门口遇到冷云。她邀请我下周天,一起上山摘松果。
我爽快答应,那会母亲还有她家绣花。我经常去她家找母亲拿钥匙开门,有一年夏天,她在家里的院内洗澡,忘了锁门。我推门进去,就看到她……
我匆忙关上门,退了出去。
后来,我们两人就结伴上山摘松果,在北山上。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都很单纯。彼此相知关心,共同守护着心底那份喜爱。
就像一个梦。
。。。。。。
放学时,我喜欢走村子东边的那条路。出了校门,向北先爬上大房子前面的陡坡,再经过大院,看看有没有挂幕。有时,刚进村头,就会看到一群小孩满街疯跑,口中高喊:“来电影了,来电影了。”瞧那神情,生怕别人不知道。
当然,这活儿我也经常干,恨不得说电影是我叫来的。
最早的时候,村里还没有通电,放电影的来就要自带发电机。他把发电机放在大院后边的街上,再将电缆从线轮上放到前院内。白色的电影幕,早早挂上大队北墙之后,仿佛揭开夜晚狂欢前的序幕。很多孩子,顾不上吃晚饭就开始在院内中间位置占地方。这儿放一块石头,那里画几条红线。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能和平相处,互不侵犯。后来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多,地方就不够用。于是,就有人偷偷地搬走我放下的石头,我再悄悄地擦掉他画的线,全乱了套。更有讨人厌的家伙,你丢来一块乱泥,我就还你一方石子。那些空中飞来飞去的石子和泥块可不长眼,不是落在三大爷头上,就是砸中他王二婶,让很多大爷大妈跟着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要不是有大人呵骂,真能反了天。
天还没有完全落黑,大院内早已经人山人海。吃过晚饭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涌过来。村里的男女老少,上到堂上八旬老翁,下到怀中吃奶婴儿。多数锁上院门,全家一齐出动看电影。有自带小板凳的,有扛椅子的,有些人懒得来回搬运座椅,干脆就从墙脚抱来一捆玉米杆,坐在上面。孩子们大声尖叫,争抢地盘,在观看电影的人群前你追我赶疯跑。老人们则聚集在一起,拉拉张家长,说说李家短,难得不用干活,清闲片刻。
天黑之后,放电影的人喝足了茶水,慢慢腾腾地从大队会计室出来。等在门外探听消息的孩子们一轰而散,各就各位,等他调整机位时,很多双小手高高地举起来,映射到前面,引来无数声喝骂。
最先播放的一般都是加演片,类似宣传片。因为放映时间很短,都叫它眨眼片。那时正式放映的电影,多数都是战争片。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解放石家庄》,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南征北战》等等,印象深刻。
当然,也有我看不懂的电影。例如,根据老舍先生小说改编的电影《骆驼祥子》。
我在邻村,我们习惯叫下疃,看过电影《戴手铐的旅客》,《路漫漫》等等。那时,母亲出于安全考虑,不让我去看。于是,我就趁机逃跑,连晚饭也不吃。记得有年深秋,我穿着件单衣出门,邻居家的大姨问我:“得胜,你穿这么少不冷?”我说:“不冷。”大姨笑:“你穿的是火炼丹吗?”
这件事,记忆犹新,恍如昨日。
电影放完,人们如同潮水般向四面八方散去。空旷的大院内,瞬间安静下来。人生或许是一场电影,每个人都是主角。从出生那天开始,角本早就已经备好。也许,唯一有点不同,没有人会对你说,请开始你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