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体验式心理咨询技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心理学家对心理咨询概念的理解一直是百花齐放。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咨询是通过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一种安全的关系,让来访者在这种关系中接纳自己、整合自己的过程;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咨询是咨询师运用专业技术帮助来访者认识自我、理解自我,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另一些心理学家则认为心理咨询中,咨询师要帮助来访者分辨他们对生活的看法,通过帮助他们解决一些人际关系的问题,使他们学会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这些心理学家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中我们可以看出,心理咨询强调来访者自我认识的增加、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个人的成长。西方的心理学家并不认为帮助来访者解决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意味着咨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们认为只有协助来访者超越了原来的自我,才是对来访者有重大意义的帮助。确实,超越是一种境界。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来访者在解决了一个问题后,另一个问题又接踵而至。这时,问题本身可能并不是问题,问题后隐藏着的内心更深的伤痛才是来访者要面对的。我国心理咨询发展历史不长,有的心理咨询师往往将西方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直接用于我国人民的心理咨询工作,而忽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要做好国人的心理咨询工作,就要把西方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与中国文化有机结合,西方心理学要在中华大地上生长必须要有国学的土壤。我自少年时代起,深受中国传统医学的助益和传统医学思想的熏陶,青年时代又学习了西方医学和西方心理学,还曾在大学业余学习过五年中国文学,这些学习无意中吻合了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医学模式,使我获益匪浅。在从事医学心理学教学与临床心理学实践工作近三十个春秋里,我一直在思考和实践,将中华传统文化运用在国人心理咨询中。在参加各种国内外心理治疗师培训的过程中,我接触过当今西方心理治疗领域的众多学者。在近距离的观察中,我发现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相当推崇,经常从他们口中出现有关“道”的思想和语言的表达,或者看到大师们的工作殊途同归地体现着“无为”的精神。这些观察推动我将传统文化思想与西方心理咨询技术相结合,运用于国人的心理咨询,努力运用本土化的心理咨询技术。

2009年我编辑出版了《实用循环式心理咨询技术》一书,体现了我在这方面的实践与思考的心得。该书出版以来,许多热心读者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肯定,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对心理咨询理论和实践的思考和总结的基础上,我对《实用循环式心理咨询技术》进一步修改、提炼和扩充而编成本书,由于其关键词为“分析”和“体验”,所以我将其暂定名为《分析体验式心理咨询技术》。全书用七个章节具体描述该模式如何推动咨访双方在分析和体验中的互动循环。第一章叙述模式的形成、技术路线、思维方式和指导思想;第二章详细阐述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第三、四、五、六章则从咨询过程的初始阶段、中期阶段和结束阶段分别阐释模式的技术运用,并以“来访者体验和表达-咨询师感受和技术运用-来访者新的体验和表达-咨询师再感受和技术运用-来访者成长”的形式,从文字上描述分析体验咨询模式的具体实现过程;第七章重点描述咨询中的阻碍因素及其处理。本书展示了我在多年咨询工作过程中对渗透国学精神的心理咨询技术的体悟,也有咨访双方相互影响、循环往复的咨询思想的实践心得。由于对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局限,见诸文字时唯恐有违国学精神,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故在编写过程中存在很大难度。虽多易其稿仍感言犹未尽,错误和瑕疵也在所难免。如果本书能够抛砖引玉,对国人学习心理咨询技术有所帮助,就是对作者的最大鼓励。如果能引发心理学界和国学界对本土化心理咨询的思考与讨论,促进国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心理学实践,将是对作者的极大鼓舞。

本书是我的研究生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大量的文字工作都是他们完成的,没有他们,我很难想象本书的完成。除了前面列出的编者之外,耿雪和姚怡明也做了一些文字校对工作,在此表示感谢。此外,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向所有为本书的出版做出贡献的人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杨凤池

二〇一四年十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