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穴位贴敷技术原理和优势
一、穴位贴敷技术原理
穴位贴敷技术主要通过两方面起到治疗调理的作用,一方面是贴敷药物所起的药效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贴敷所在穴位对机体产生刺激与调节作用。
1.贴敷药物的药效作用
贴敷于皮肤上的药物可经透皮吸收进入机体发挥作用,贴敷时局部处于“气闭藏而不泄”的状态下,皮温有所升高,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加之贴敷方中多采用的芳香类药物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和走窜性,可以起到引药入经的作用,使贴敷中所使用的药物易于进入血液循环,被机体所吸收,发挥相应的作用。正如清·徐大椿在其《医学源流论·薄贴论》中所说:“若其病既有定所,在于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故凡病之气聚血结而有形者,薄贴之法为良。”
现代医学认为,药物经皮肤吸收后不经过消化道,也极少通过肝脏代谢,而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可以很快在局部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对局部病变进行治疗,同时也避免了消化道内各种消化酶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能够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在体内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另外,也避免了口服药物经过胃肠道吸收时对胃肠产生刺激,从而导致胃肠道产生的不良反应。
2.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
穴位贴敷的穴位选择应遵循治疗选穴的一般规律,正如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提出穴位贴敷部位“当分十二经”,外治时所选取的经络穴位“与针灸之取穴同一理”。通过在一定穴位上施以贴敷疗法,可以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及相应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传达于体内,从而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以通郁闭之气……以散瘀结之肿”,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调整阴阳的偏胜偏衰,从而对脏腑功能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
穴位贴敷所应用药物与穴位相互配合,可以使两者的作用协同得到发挥,从而形成叠加放大作用,能够更为有效地治疗疾病。相对于内服药物来说,穴位贴敷法对于肢节痹痛、局部损伤类的疾病,以及畏针畏药的患者群体尤为适合。
二、穴位贴敷技术的优势
穴位贴敷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易学,药物取材方便、量少价廉、安全性强、起效快、疗效肯定、适应范围广泛等优势,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1.操作简单易学,便于推广
穴位贴敷技术操作简单,也不需要特殊的医疗设备和仪器,即使是非专业人员在学习后也很容易掌握其操作技术,通常情况下,在医务人员提供贴敷用药后,贴敷者即可根据自身需求自行进行贴敷,不需每次都到医院治疗,医患双方都节省了大量的精力。特别是其中一些药物配伍简单、制作方便,取穴精简,患者经过简单的学习后就可掌握,可以随学随用。
2.药物取材方便,量少价廉
穴位贴敷技术的药物取材范围广,除了很少一部分药物价格高(如穿山甲、麝香),多数为常见中草药,部分药物取材于食材和身边植物,价格低廉。穴位贴敷的用药量少,一个穴位用药仅为3~5克,远远低于内服药物的用量,不但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也能够节省大量的药材。
3.安全性强,毒副作用小
穴位贴敷技术不经胃肠道吸收,对脾胃的损伤很小,而且贴敷施术于人体表面,可随时观察到局部的反应,如有不适即可迅速去除药物,即使贴敷药物中有一些具有毒性,也不会对人体产生强烈的毒副作用。如果产生皮肤过敏反应,及时中止贴敷并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很快会消失,也不影响今后在该处继续使用贴敷技术。
4.起效快,疗效肯定,适用广泛
穴位贴敷技术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药物通过透皮吸收后在局部很快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在局部直接产生作用,对于一些主要表现为局部症状的疾病如痈肿疮毒、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尤为适合。不仅对某些急性病症能够迅速起效,也适用于慢性病症,疗效肯定,适应范围广泛。特别是这种疗法无创无痛苦,对于惧针畏药的人群以及脾胃虚弱难以服药的人群尤为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