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甜瓜病虫害诊治原色图鉴(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西瓜、小西瓜蔓枯病

症状 西瓜蔓枯病又叫黑腐病,俗称“流黄水病”,是西瓜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和果实。幼苗染病,常发生在子叶分杈处,初呈水渍状小点,后变褐色坏死、缢缩,病部产生黑色小粒点;成株叶片发病,初在叶片上产生近圆形至不规则形黑褐色病斑,大小2cm,不向上下扩展,后中央灰白色,边缘黑褐色微具轮纹,直径5~25mm,上生小黑点,即病原菌载孢体,严重时病部扩展至全叶变黑枯死,有时该病沿叶脉向下扩展,呈褐色水渍状坏死。茎蔓染病,初在茎节附近产生水渍状椭圆形小斑,后变成梭形或不规则形褐色坏死斑,造成幼茎失绿,似开水烫过并缢缩,病情严重的致全株枯死,从病部流出黄褐色黏液,也产生很多黑色小粒点。果实染病,产生不规则形水渍状坏死斑,扩展迅速,后在病部长出很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该病不为害根部和维管束,病斑上产生很多小黑点及分泌褐色胶质物,这是本病区别于炭疽病、枯萎病、疫病的主要特征。

病原 Didymella bryoniae(Auersw.)Rehm,称蔓枯亚隔壳,属真菌界子囊菌门亚隔孢壳属。无性型为Phoma cucurbitacearum(Fr.∶Fr.)Sacc,称瓜茎点霉,属子囊菌门茎点霉属子囊壳球形,黑褐色,子囊孢子无色透明,双胞,梭形至椭圆形,大小13μm×5μm。分生孢子器生在表面,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无色透明,两端钝圆,单胞或双胞,大小8μm×3μm。菌丝生长温度10~34℃,适温25~28℃,pH值4~10均可生长,最佳pH值5~8。

西瓜蔓枯病菌有性态(余文英摄)

1.假囊壳;2.子囊孢子;3.分生孢子器;4.分生孢子

小西瓜蔓枯病病蔓症状

西瓜蔓枯病病斑深褐色,上生黑色小粒点

放大的西瓜蔓枯病病蔓上的小黑点(分生孢子)

西瓜蔓枯病病瓜上的大病斑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翌年南方1~2月、北方晚些,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通过气流或灌溉水传播,经伤口侵入引起苗期发病。病菌发育适温20~30℃,相对湿度高于85%利其发病。棚室栽培较露地发病重,关键原因就是棚室内湿度大,利于该病发生。西瓜生长期雨天多,施肥跟不上,光照不足,植株生长势差易诱发该病发生。生产上多雨的年份易流行成灾,严重的发病后10天左右毁园,造成惨重损失。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948、西农8号、京欣、新农宝、W23-18、郑抗、早冠农、中华英雄、西农双康等抗蔓枯病的品种。②种子用2.5%咯菌腈悬浮剂8ml对水100ml与1kg西瓜种子充分拌匀,晾干后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4%的37%多·福·酮或50%异菌脲拌种。③与非瓜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④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⑤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洒或每667m2浇灌21.4%氟吡菌酰胺·肟菌酯(露娜森)悬浮剂15~26ml或1500倍液;或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2500倍液、68.75%恶酮·锰锌水分散粒剂900倍液、55%硅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00倍液、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4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10天1次,连防2~3次。对发病重的先用刀刮去腐烂的组织,再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100倍液涂抹病部,可较好控制西瓜蔓枯病。⑥整蔓后该病易从留下的伤口或裂蔓伤口侵入,也可用上述杀菌剂中任一种对少量水拌成糊状涂抹在病部,防效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