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经济研究(2018年/第9卷/第1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相关研究与预测结果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未来发展不确定性加剧的客观形势下,更多学者和机构开始尝试基于现阶段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以及现有理论、方法和数据对中国未来潜在的经济增长水平做出判断。以预测方法来看,典型性研究包括以下方面。

He和Kuijs(2007)采用DRC-CGE模型,对2005~2045年的中国经济的增长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GDP年均增长率在2005~2015年、2016~2025年、2026~2035年和2036~2045年分别为8.3%、6.7%、5.6% 和4.6%。Kuijs(2009)认为尽管资本深化的规模依然可观,但由于劳动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将放慢,因此未来十年潜在GDP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放缓,并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计算出中国经济2015年增速为7.7%, 2020年为6.7%。李善同(2001)利用DRC-CGE模型,分别按照基准情景、发展方式转变较快情景以及风险情景三种方案对2011~20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进行了预测,在基准情景的各项设定下,该研究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7.9%, 2016~2020年为7.0%, 2021~2030年为6.2%。陈守东等(2017)对中国金融景气周期循环与前景进行预测分析。HSBC(2012)基于调整了的巴罗增长模型(Barro's Growth Model),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四十年可以保持大于5%的年均增长率,其中2010~2020年GDP年均增长率约为6.7%, 2021~2030年约为5.5%, 2031~2040年约为4.4%, 2041~2050年约为4.1%,该报告预计2010~20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全世界是较快的,但自2020年以后,亚洲不少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开始陆续超过中国。张平等(2011)在综合考虑能源和环境等自然约束以及城市化和技术进步这两个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后,基于总量生产函数对2010~203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2010~2015年中国经济潜在年平均增长率在9.5%左右,2016~2020年在7.3%左右,2021~2030年在5.8%左右。其中较为乐观的预期以林毅夫(2011)的研究为代表,其研究认为“通过对比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人均GDP与美国的比值在类似中国当前发展阶段上的表现”,中国经济有希望在未来20年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王小鲁等(2009)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有降到7%的可能,但通过推荐体制改革的政治经济手段可知中国经济在2008~2020年将可能克服困难,并保持9%以上的增长率。

更多的学者持较为中性的预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2012)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拐点的出现、长期增长函数要素弹性参数逆转以及经济结构服务化趋势的逐步形成,中国经济已经由高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经济高增长阶段向以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推动的稳速增长阶段转换,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中国避免经济下滑的必要因素,预计2011~2015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7.8%~8.7%,之后的2016~2020年将下降为5.7%~6.6%, 2021~2030年进一步减小到5.4%~6.3%的水平。Kuijs(2009)认为2015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7.7%~7.9%, 2020年为6.7%。在另外一项近期开展的跨国研究中,Eichengreen等(2011)预计,2011~2020年中国经济将以年均6.1%~7.0%的速度增长,到2021~2030年仍将保持在5.0%~6.2%的水平。此外,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2012)发布的报告《2030年的中国》中,课题组应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设计的DRC-CGE模型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在中国各项结构性改革基本能够得到实施的条件下,到下一个十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将从2011~2015年的8.6%下降到2016~2020年的5.9%,而在2021~2030年仅为5%。

2013年5月,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预测则代表了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悲观观点。该项研究认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将被落后的制度因素所阻碍,中国经济难以继续依靠资本投资而保持增长,特别是政治的稳定性和经济开放程度将是中国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基于此研究预测中国的经济增长将出现“急刹车”式停滞,并就此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预计到2050年,美国实际GDP是27.3万亿美元而位列世界第一,中国9.6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将仅仅相当于美国的1/3,中国经济实质上将进入衰退阶段。另外,根据联合国经社部最新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包含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超出预期的下行风险,其宏观经济存在硬着陆可能。由于主要发达国家的需求疲软,其出口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表1总结了相关机构和学者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不同预测结果。

表1 相关机构和学者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预测

基于此,本项研究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分析与预测”项目组的相关研究基础上,以该项目组获得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软科学)的年度经济预测模型为原型,通过对“系统模块的梳理和完善”、“使用数据的更新和校对”、“模型变量的筛选和重置”以及“预测功能的校准和提升”等一系列建模技术的改进措施,建立用于本项研究的中国宏观经济模型系统,并通过情景设定、数据代入和专家校准等方式,提供对中国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的模型工具和应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