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广大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充满信心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查》项目组2013年16个子项目的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十分拥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从总体上看,对于本地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充满信心。5404份城乡家庭问卷中,很有信心和有信心的比重为87.4%, 1132份干部调查问卷中,很有信心和有信心的比重为85.4%。群众的看法比干部乐观一些。当然,也有11.3% 的群众和12.9%的干部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信心不足,极少数干部群众没有信心(见表1-4)。
表1-4 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状况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21世纪初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2013年16个县问卷调查数据库。
干部群众对于本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应当肯定和鼓励,同样应当重视他们对本地区建成小康社会困难的看法或者信心不足的理由。群众认为经济收入提高慢(70.8%)、基础条件差(35.4%)、基础设施不足(33.8%)、扶持政策不到位(29.9%)是影响信心的主要因素。干部对第一项影响因素的看法与群众相同,既有69%的干部认为经济收入提高慢是信心不足的主要理由,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原因分别是基础设施不足(50.8%)、扶持政策不到位(34.9%)和社会保障不完善(37.4%)。基于上述认识,群众认为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或提出的主要建议是加快发展当地经济(61.8%)、加快基础设施建设(37.3%)、中央政策应落实到位(27.9%)、应扩大当地就业(25%);当地干部认为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加快发展当地经济(68.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44.6%)、提高教育水平(26.7%)。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数据监测和调查分析可以看出,21世纪第二个10年是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地区发展、改善民生的关键时期。到2020年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民族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对事业充满希望和信心,说明他们也希望与全国一样能够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但是,客观数据显示,民族地区要在余下的7年时间内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设定的数据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实,新时期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明确指出不唯GDP论英雄、不以增长速度论英雄,不以数据指标论英雄。新的发展观和考核办法,为地方广大干部群众谋以民生改善为目标的科学发展、全面发展松了绑。这对于民族地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