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研究价值
当下的中国有意愿、有能力更多地参与到全球治理中,以中国智慧为国际社会贡献力量,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及时从不同角度总结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成功经验,研究经验外溢的可行路径,可以丰富中国方案的内容,帮助中国更好地在全球治理舞台上走出自己的路,做出创新贡献。
第一,基于对中国气候传播与治理研究及实践的长期跟踪,本书借用相关理论构建出一个双层多维的研究空间,从中总结出气候传播与治理的中国路径,这是一个区别于以往的综合视角,是对“多元多层”全球气候治理研究的有益补充。新的研究空间也为综合梳理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成功经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第二,国际关系中的双层博弈理论能够较准确地解释单一国家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时的决策处境。双层博弈理论是理性制度主义的一个研究分支,强调国内和国际互动的建构角度。中国学者在中国外交实践分析、对外经济政策、商务外交实践等方面已经进行了诸多有益的评介型和经验型研究尝试。本书是双层博弈理论在气候传播与治理研究中的应用,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同时,本书借用管理学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法和社会学的追踪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跨学科立体交叉研究,构建“双层多维”的全景式研究空间,试图突破既有的传播学本位的气候传播研究方法,拓展气候传播研究的理论深度和研究层次,推进跨学科视野融合。笔者发挥多年跟进联合国气候谈判的经验优势和独特的个人研究与实践经历,用双层次分析的方法跟踪研究政府、媒体和非政府组织的气候传播策略转变,界定了气候传播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宏观背景下的定义和价值,拓宽了气候传播的研究空间,丰富了全球气候治理的研究内容。
第三,无论是全球气候治理还是气候传播研究本身,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精神下,国际非政府组织和本土社会组织的作用都值得更加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中的作用已经在诸多研究成果中体现,本土社会组织也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兴趣。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中,非政府组织依靠其丰富的网络和群众基础,成为民间外交的主要力量,在推动“民心相通”方面有巨大潜力。正确理解非政府组织的类型、功能和影响力,可以帮助中国更好地与世界对话。笔者拥有丰富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和政府间组织的工作经验,在回顾政府、媒体与非政府组织的策略转变过程中立体地展示了三者的互动关系,希望能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第四,研究气候传播与治理的前提,是要对气候变化的真实性、气候传播研究的价值和定位等基本问题达成共识。这是过去八年间笔者在各种交流时遇到分歧最多的地方。缺少共识的对话会影响议题讨论的深度。本书在进行深入的交叉研究前专门用一个章节,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的文献进行搜集、分析、比较和批判,解释气候变化存在不确定性是科学研究的必然,阐释预防原则的重要性,分析了气候传播与环境传播、政治传播等相关应用传播领域的区别,明确气候传播作为独立研究方向的定位,为本书的交叉研究铺垫共识,也为其他对气候传播感兴趣的读者开展进一步的研究铺垫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综述回应对气候变化不确定性的质疑,对于推进学科间的行动共识具有现实意义。
在实践层面,本书及时总结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经验教训,对今后利益相关方开展进一步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总之,本书的选题契合国家社会重大现实关切,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从内容来看,本书仍属于使用已有理论分析经验事实的应用研究。在现阶段,实证研究的积累和跨学科的研究尝试是相对现实的研究路径。所以,本书的重点不是对跨学科的理论进行突破和创新,而是基于笔者长期参与式观察积累的一手资料和深度访谈材料进行的实证研究,并尝试将国际关系、公共管理、社会学、传播学等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引入气候传播与治理的研究中,构建一个综合的研究空间。希望这些探索对拓宽气候传播与治理的研究视野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