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与中国居民生活质量(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对主观幸福感结构分类图式的诊断

时至今日,客观生活质量研究总体上坚持的仍然是西方国家自17世纪以来的经济和社会报告传统,只是在侧重点上更倾向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而主观生活质量研究则侧重于对人们的态度、期望、感受、欲望、价值等方面的考察,着眼于人们的幸福体验,该研究取向常被称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研究(邢占军,2005)。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迪纳等人(Diener et al. , 1984)认为主要包含两个方面:①情感成分,包括积极情感(pleasant affect, PA)和消极情感(un-pleasant affect, NA);②认知成分,被称为生活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这里将这两个因素作为独立的变量因素分别进行考察,研究其各自主要成分对以情感要素为测量取向的快乐感和以认知要素为测量取向的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