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对其他地方老年人自杀的未来想象
调查表明,在南方很多农村地区,比如江西、湖南、福建、广东,既有老人对子女的强烈的情感或价值寄托,对子辈有着深厚的向下的考虑,存在“利他”的价值基础;也有“老人太老对子女不好”的信仰,老人在生病后也会觉得自己给儿子带来了负担,从而希望自己早点死,存在“利他”的现实考虑。但之所以没有出现利他型自杀,是因为这些地区尚未形成自杀秩序,还没有给予老人自杀一个正常化、合理化的意识形态论证,社会上还不接受老人自杀是一种正常的、可选择的行为。根源在于人们尚有着对死后世界的想象,对死亡的方式和时空有着严格的要求,人们不能自主、随意处置自己的身体,没有正当性的权力和说法允许自己结束生命。老人依然受到普遍的尊崇,对老人没有从“有用”“没用”角度去考虑。因此,人们对于老人自杀一般持否定态度,人们不会去追究老人自杀的具体原因,都笼统地将它归结为子辈的不孝或虐待,从而给子辈以沉重的压力,使其“五代人”都抬不起头来,子辈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即便是有利他的成分在——老人想减轻子辈的经济压力或信仰上的心理负担,老人自杀需要子辈承担的成本远大于收益,因此老人不会选择自杀。
所以,这些地方还没有出现大规模老年人自杀的现象,即便有老人自杀,也不是自杀秩序的缘故,一般是价值失落后的决绝行为,即老一辈对子辈有着强烈的价值寄寓,将其整个人生和生命都寄托在子辈身上。20世纪80~90年代的社会转型之后,子辈开始忤逆父辈,从而对父辈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使父辈“气不过”,因而决绝地自杀。湘南调查中,即便年轻人稍微说了句狠话,老人觉得受不了就自杀,自杀过程没有经过理性计算。这些地方的自杀是社会结构和价值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与京山的自杀性质完全不同。
随着现代性进一步融入江西、湘南等地农村,革命、科学和社会性竞争的话语将更深刻地解构其内部的鬼神观、生命观、老人观和自杀观,使人们对待鬼神、生命、老人的态度,进而对待老人自杀的态度都会向京山方向发展,到时候很可能形成类似于京山农村的自杀秩序。在有“利他”的价值基础和现实考虑的条件下,加上自杀秩序的形成,利他型自杀就很可能在这些地区出现。
事实上,在湘北农村的调查已经发现利他型自杀的存在,而且社会上对这些利他型自杀已趋理解,不再将老人自杀笼统地归罪于子女,而是开始追根溯源,并往好处着想。这说明原有的对自杀的限制性条件和解释系统正趋衰弱,新的关于自杀的话语体系和秩序开始形构。
参考文献
〔法〕迪尔凯姆:《自杀论》,冯韵文译,商务印书馆,1996。
陈柏峰:《基督教在湖北通山农村的传播》,工作论文,2008。
陈柏峰:《价值观变迁背景下的农民自杀问题》,载黄宗智主编《中国乡村研究》第六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陈柏峰、郭俊霞:《农民生活及其价值世界——皖北李圩村调查》,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陈涛:《村将不村——鄂中村治模式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董磊明、刘燕舞、汪永涛:《湖北京山曹村调查》,工作论文,2008。
费立鹏、李献云、张艳萍:《中国的自杀率:1995—1999年》,《柳叶刀》(英国)2005年第8期。
郭亮:《走出祖荫——赣南村治模式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贺雪峰:《农村非正常死亡情况》(未刊稿),2008。
贺雪峰:《农民价值观的类型及相互关系——对当前中国农村严重伦理危机的讨论》,《开放时代》2008年第3期。
贺雪峰:《乡村的前途》,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刘燕舞:《三赎基督教在湖南的传播——基于湖南三村的调查》,工作论文,2008。
刘燕舞:《他们为什么不会自杀——湘北源村老人状况调查》,工作论文,2008。
刘洋:《村庄发展的社会基础——一个豫东村庄的村治模式》,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吕德文:《涧村的圈子——一个客家村庄的村治模式》,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欧阳静:《地下基督教在宗族性村落的发展——江西左村调查》,工作论文,2008。
欧阳静:《宗族性村落的老人状况——江西龙村调查》,工作论文,2008。
汪永涛:《农村民间信仰考察——江西永春村调查》,工作论文,2008。
王习明:《川西平原的村社治理——四川罗江县井村调查》,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王小军:《转型之痛——赣中南路东村调查》,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吴飞:《论“过日子”》,《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6期。
谢丽华:《农村妇女自杀报告》,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颜廷健:《社会转型期老人自杀现象研究》,《人口研究》2003年第5期。
杨华:《绵延之维——湘南宗族性村落的意义世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杨镇涛:《正常人自杀问题与危机干预初探》,《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第6期。
袁松、李欣欣:《流动的村庄——J县顾村调查报告(节选)》,三农中国网,http://www.snzg.cn/article/2008/1122/article_12563.html, 2008年11月22日。
袁松、李欣欣、陈婧:《湖北京山顾村调查》,工作论文,2008。
翟书涛:《社会因素与自杀》,《医学与社会》2001年第6期。
张世勇:《积极分子治村——徽州村治模式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