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含义表达研究:心智之用,可以攻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语言运用的心智性:意识性

4.0 引言

语言是“心灵之镜”,这是乔姆斯基在《思考语言》(Reflections on Language)一书中对语言的评价,同时他也承认正是这一评价引导他对语言进行研究。(Chomsky 1975)乔姆斯基的言论——语言是心灵之境——道破了语言和心智之间的关系。语言是心智的窗户,借助语言我们可以观察人类的心智;通过对语言的研究可以为洞察人类的心智本质提供一丝曙光。

“语言的最重要的性质是基于心智的,因此,意义和意向性先于语言的心智能力,在我们能够阐明语言的性质之前,我们必须将先于语言的心智能力搞清楚。语言依赖于心智,甚于心智依赖于语言。”(蔡曙山2010: 7)这些言论指出了心智对于语言的重要性。“斯隆报告”(Sloan Report)指出,认知科学研究智能实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原理,其各分支学科分享一个共同的研究对象:发现心智的具象(brain-imaging)、计算能力和它们在脑中的结构和功能表象(蔡曙山2009: 25),从而揭开了认知科学研究的序幕。语言运用实际上就是作为智能实体的人,通过与环境中的物事的互动而形成对外界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作为语义内容进一步形成语言表达。

这样来看,语言和心智的关系非常密切。心智是语言产生的源泉,语言的生成、运用和发展离不开心智的参与。从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的视角来看,语言最基本的性质是基于心智的,这一基本性质对语言的认知研究起着全方位的指导作用:对语言进行研究,应从最基础的性质入手来探究语言和心智的互动关系,诸如语言是如何基于心智的、心智如何塑造语言、语言的意义是如何建基于心智状态之上的。因此,语言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剖析语言运用的心智属性。只有这样才能追根溯源,从认知的源头剖析语言的认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