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以吉林发展为视角》一书是笔者自《科技创新引领区域发展》一书出版三年以来的又一成果。本书汇集了著者作为课题负责人进行区域战略研究和实地调查研究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围绕着区域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以创新为指导,进行了相应论述。
本书分上、下两篇。
上篇为“区域发展战略的若干探讨”,共四章。笔者结合近年来参加的战略规划研究等工作,对沿边开发开放、科技发展、长吉图区域发展、综合运输系统发展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第一章是对沿边开发开放战略的探讨。该章在总结回顾吉林省沿边开发开放既有战略的基础上,提出吉林省沿边开发开放的“突破口”要强化通道建设和货物集散,推进“过路”经济向“基地”经济发展;要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进“传统”经济向“高端”经济发展;要强化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推进生态环境和制度环境并重发展;要强化企业主体和体制改革,推进“外生”经济向“内生”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预测发展目标,按照“构建内陆沿边沿海全方位互动开放、互利共赢的开放体系,培育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枢纽和战略新高地”的要求,设计了对应的任务体系和支撑体系。
第二章是对科技发展战略的探讨。该章在回顾吉林省科技创新成就的基础上,指出吉林省已经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倒逼科技创新的关键期、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化期、“一带一路”助力开放创新的探索期、中国制造需求协同创新的增长期、“互联网+”推进网络创新的试验期和深化改革保障创新效益的实践期,同时,该时期也是吉林省科技发展外部形势可能恶化的时期,区域创新资源竞争加剧、财政科技资金相对紧缩、人才流失现象可能加剧、新兴产业发展亟待跃升、区域创新能力有所下滑等现象可能进一步加剧。为此,迫切需要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先导,以打造创新平台为支撑,以企业主体地位为重点,优化区域布局,突出四个体系和四个制度,优化创新生态系统,营造创新良好环境,巩固现有创新基础,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促进分享经济发展,提升协同创新水平,推动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
第三章是对长吉图区域发展战略的探讨。该章在总结长吉图区域发展成就的基础上,指出了国内战略催生新机遇、国际形势演化新格局的发展新态势,提出了还存在周边国际环境复杂、区域联动力度不够、经济转型任重道远、“先行先试”探索深度不够、受国内尤其是区域发展环境影响较大等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长吉图区域要紧抓重大历史机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指导,以全面扩大开放为宗旨,以创新驱动开发为基础,以重构区域布局为依托,以法律制度建设为保障,突出区域特色产业体系引领作用,加快完善通道网络支撑系统,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和深度,大幅提高开放合作水平,构建新型城镇化、新型信息化、新型工业化三足支撑,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全面开放三位一体的发展新格局,把长吉图打造成为吉林省改革开放的平台、产业集聚的平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平台、科技创新的平台和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的平台。
第四章是对综合运输系统发展战略的探讨。该章指出交通运输和通道建设是开放发展的重要保障,并基于十八大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系统分析了吉林省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现状,梳理了综合运输系统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机理,建立了综合运输系统内在协调性、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的定量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结论。该章设计了“综合交通是核心,智慧交通是关键,绿色交通是引领,平安交通是基础,协同交通是必然,民生交通是目标,交通体制是根本”的发展框架和“制度创新引领,市场配置资源;培育企业主体,营造环境公平;七个交通并举,系统推进支撑;强化需求导向,质量绩效优先”的发展思路,以及以运输需求为导向重构运输系统、以科学技术为依托提高运输效率、以重点区域为核心打造交通枢纽、以民生需求为目标配置运输资源、以市场机制为根本推进制度改革等对策建议。
下篇是“调研报告选编”,包括第五章至第七章,共计13篇调研报告。这些报告是笔者从事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基础。
第五章是关于科技金融问题的相关报告。该章不仅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实施新“三动”战略,而且从微观层面利用大数据、科技金融信息等对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行了评估,并对其他省区科技金融发展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第六章是关于创新战略问题的相关报告。该章不仅指出了通过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可以推动吉林省实体经济发展,还就特殊群体创新创业、传统产业“二次创业”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此外,本章还以医药企业为例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关情况进行了探索。
第七章是有关区域发展问题的相关报告。本章共六节,其中前三节是关于城镇化、城市建设方面的调研报告,第四节至第五节是关于区域开发开放的调研报告,第六节是关于区域宏观发展政策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