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前言
这本书是三位映秀镇中心小学老师经历大地震的真实故事,讲述了他们让人钦佩的意志和信念,以及他们一步一步死里逃生的挣扎和痛失至亲后的艰难重生。
它缘起于2009年夏天,汶川县映秀小学正在水磨八一小学过渡复课。那时我和刘忠能主任已经是无所不谈的朋友了。一天我们在宾馆后山走着,刘主任说他非常担心,他对“5·12”地震当天发生的点点滴滴似乎不如先前记得那么清楚和细致了。他不愿这惊心动魄的片刻淡去,更不愿忘却他与爱人生离死别的痛楚。我虽然没能明白刘主任的感受和执着,但我还是愿意尽我所能去支持朋友。作为一位研究员,记录是我的强项,我毫不犹豫地建议可以协助刘主任把想说的进行录音,然后逐字转录。刘主任欣喜地同意了。后来董雪峰副校长和苏成刚主任也加入其中。经过一番讨论和计划之后,几位老师决定和我进行个人深度访谈。我和老师们草拟了提纲,共包括十方面。
1.地震以前总体状况——个人、家庭关系(家庭成员图)、工作的情况
2.地震那一瞬间的经历
3.“5·12”之后的一两个星期的救援经历
4.准备复课阶段,开学第一个学期、第二个学期
5.地震后与家人、朋友的关系
6.地震后身心的发展与改变
7.自我调整的过程和方法(个人的生活、所用的方法,例如听音乐、看电视、上网等)
8.寻求过的帮助和人(比如社工、心理咨询),哪些有用,哪些没有用?
9.自己的体会(如,对人生、家庭和自己的看法)
10.对今后的预期和展望
我请当时社工站的督导(西南石油大学刘立祥老师)协助我一起和三位老师逐一将他们的震前成长经历和地震故事细细说来。可想而知,这个过程对三位老师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备感意外的是几位老师和我说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感受、想法和地震的细节。结果,三人的访谈,在2009年8月初整整进行了3天,共转录了231130字。
和三位老师访谈后,我非常担心给他们带来二次伤害。2009年10月,我们在水磨后山老师住的板房进行了一次小组讨论,目的在于总结这次访谈的经验。董副校长言简意赅地说:“我没有想到这些痛苦经历竟然能够成为我的财富。”苏主任微笑着说:“我那几天虽然和你谈的东西很细,但是也许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谈到。但谈了之后,一下子突然从头到尾整个记忆翻新了,好像如释重负,就放下、沉淀下去了。也没有像你说的,噩梦啊,伴随着一些不安啦!这些都没有。”刘主任赶紧接上,好像在安慰我似的:“我愿意谈,所以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愿意和你谈。什么东西都可以谈,可以敞开心扉,愿意和你去分享这些东西。我愿意说给你听,你也愿意听我说。”我很欣慰这次深入的分享给老师们带来了莫大的收获。
我深信三位老师的故事是能够给许多人力量的,特别是能够激励处于逆境中的人。于是我当场建议把他们的故事整理成集和更多人分享。他们一口答应下来。于是,出版一本有关三位老师的书的计划就在板房里敲定了。2011年7月,我们又进行了一次个人访谈,跟进震后三位老师的发展和改变。那时,映秀镇中心小学已经搬入了重建后的新校舍。
三位老师对这本书的每一行、每一句都是最后的“说话人”,哪个情节可以加入、哪个地方需要修改,最终他们说了算。因为我很清楚:这是关于三位老师的书。我已经不记得对访谈记录和撰写的稿件进行过多少遍校对了。但是,每看一次我都觉得很震撼,往往不能自已,每看一次,都有所启发。
能够结识三位老师是我极大的福气。虽然他们都比我年轻许多,但是这几年与他们结识及共事,我学到了许多。这些年他们影响了我对心理治疗的看法、做法和教法,对人的抗逆能力有了新的诠释,对感恩的展现有不同的体会。他们让我看到人在大自然和生命的无常中,可以不断地调适与成长。董副校长、苏主任、刘主任,谢谢他们的分享、他们的情谊和他们对我的信任。感恩有你!
沈文伟
香港理工大学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