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第2版)(列国志(新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特色资源

一 风景名胜区与历史遗迹

新西兰的地形地貌复杂,有众多的风景名胜。下面仅介绍其中主要的旅游名胜地区。

汤加里罗国家公园(Tongariro National Park) 位于北岛中央的罗托鲁阿-陶波湖地热区南端,是由火山组成的熔岩区。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新西兰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新西兰建设最早的国家公园。该公园中心的高山地带对毛利族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宗教意义,它体现了毛利社会与其环境的精神联系。汤加里罗国家公园有15座近代活动过或仍在活动的火山,其中以汤加里罗、鲁阿佩胡、瑙鲁霍伊3座火山最为著名。汤加里罗火山海拔6488英尺,被毛利人视为圣地。瑙鲁霍伊火山海拔7515英尺,火山口烟雾缭绕,常年不息。鲁阿佩胡山是北岛最高的山峰。公园内山峰巍峨壮丽,层峦叠嶂的群山、苍翠的天然森林和绿草如茵的草原交相辉映,地热的白色烟雾弥漫在空中。由火山口形成的湖泊碧波荡漾,沸泉、间歇泉、沸泥塘随处可见。汤加里罗国家公园展示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特殊的地质地貌。

蒂瓦希波乌纳穆地区[Te Wahipounamu(South-west New Zealand)] 199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新西兰西南部,含早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韦斯特兰国家公园和库克山国家公园以及峡湾地区国家公园。这一地区在冰川长期作用下,形成独特的地形地貌。深深的峡湾,美丽的海岸,高耸的峭壁,波光粼粼的湖泊和众多的瀑布,把这一地区装点得绚丽多姿。公园里长满了山毛榉和罗汉松,其中有的树龄已达800年之久,公园里栖息有新西兰特有的啄羊鹦鹉以及濒临灭绝的、不会飞的大鸟短翅水鸡。

亚南极群岛(Sub-Antarctic Islands) 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由新西兰东南的南太平洋上的5个岛群(斯奈尔斯群岛、邦蒂群岛、奥克兰群岛、安蒂波迪斯群岛和坎贝尔岛)组成。亚南极群岛位于南极大陆和亚热带之间,在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密度以及鸟类、植物、无脊椎动物的独特性和数量方面都是无与伦比的。群岛地区有品种繁多的海鸟和企鹅在那里栖息,包括40种海鸟在内的鸟类共126种,其中有5种海鸟在世界其他地方是没有的。

毛利之乡罗托鲁阿(Rotorua) 驰名海内外的风景名胜地,曾是新西兰七大毛利部落之一的蒂阿拉娃部落的故乡。那里有丰富的毛利文化景观,有毛利博物馆、毛利工艺研究所、毛利会议厅以及具有毛利特色的村寨,在毛利居民中完好地保留着毛利人的文化习俗。罗托鲁阿有山有水,花木繁盛,泉水叮咚,景色宜人。罗托鲁阿有一个娃卡雷瓦地热保护区,那里有毛利人村寨、工艺学院、地热喷泉和几维鸟馆,集自然景观和毛利人人文景观于一处,是游客必到的景点。毛利人村寨有毛利会议厅、展示毛利人编织品的工艺房、原始的毛利厨房和毛利战船等。如有重要客人来访,毛利人还会在草地上举行欢迎仪式,跳哈卡舞欢迎来客。在游客集中的市区大旅馆里,每天晚上举办“毛利文化之夜”表演:吃毛利饭,唱毛利歌,跳毛利舞。

罗托鲁阿地处太平洋西侧的地震火山带南端,位于两种不同走向的山体结合处,属地壳最脆弱部分,地壳运动剧烈,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时把炙热的岩石和岩浆埋藏在地下,形成丰富的地热资源。地下水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喷出地面,形成温泉、沸泥塘、泥浆泉、间歇泉等奇异景观,这里有“太平洋温泉奇景”的美称。有的温泉水温很高,毛利人可利用地热直接烹煮食物。众多的地热温泉雾气缭绕。那里还有形态各异的泥浆泉,热气从地底下向上翻腾,冲破稀泥的表面张力,使得表面坑洼不平。泥浆泉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对皮肤病有治疗效果。与泥浆泉齐名的还有间歇泉,时停时喷,喷涌时声若雷鸣,间歇泉中最壮观的有威尔士王子羽饰泉和浦湖土泉,喷出泉水的水柱高达二三十米,十分壮观。还有淙淙作响的滴水泉,滴水之声宛若琴声。地热区成天烟雾缭绕,随泉水喷涌出的硫黄等矿物质,黄绿相间,色彩斑斓,把整个景区装点得异常美丽。

在罗托鲁阿有爱哥顿剪羊毛表演中心,在这里可以观看牧民精彩的剪羊毛表演。在彩虹公园可以观看四处游动的虹鳟鱼,还可以看到野猪、鹿、鸟、袋鼠和有“活恐龙”之称的珍稀动物——杜阿塔拉。在波利尼西亚浴池可以享受温泉浴。

历史名城怀唐伊(Waitangi) 怀唐伊因1840年2月6日在这里签订《怀唐伊条约》而出名。怀唐伊位于北岛的岛屿湾畔,主要旅游景点就是《怀唐伊条约》的签字屋。它原是英国驻新西兰代表巴比斯的住宅,是乔治时代风格的木结构建筑。当年霍布森总督与毛利酋长们签字的小屋只有10平方米,现在已列为历史保护地。室内陈列有霍布森和毛利酋长的画像、《怀唐伊条约》的毛利文本、第一面独立部落旗以及毛利人用的斧头、长枪和毛利工艺品等。1940年,为纪念《怀唐伊条约》签订100周年,在签字屋左边10米处修建了一座毛利会议厅,厅里陈列有毛利各部落的精美木雕。除此之外,还建造了一艘长36.5米的毛利战船,露天陈放,供游人参观。北岛最北端是雷恩加角,它被称为新西兰的“天涯海角”,是毛利人的圣地。根据传说,毛利人祖先的灵魂从这里跳入海中,经过三王群岛到达了夏威夷。这里风景很美,海角的左边是塔斯曼海,右边是太平洋,天海相连,海面白浪滔滔,空中海鸟翱翔,令人心旷神怡。因为这里是圣地,毛利人不希望把此处辟为旅游地,为此经常和旅游当局发生冲突。雷恩加角附近是有名的九十里海滩,海沙细软,是进行日光浴的好去处。离雷恩加角不远的地方有考雷树森林区,它是一片原始森林。树木高大茂密,其中有一棵千年古树,树干粗得惊人,3个人拉起手都不能合抱,树梢直冲云端。附近有一个陈列古树的考雷树博物馆,陈列的古树是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已经有5万年历史,树洞足有一间房子大,里边陈列有古木家具和各种工艺摆设。

怀唐伊附近的岛屿湾经常有海豚和鲸出没,在那里可以看到成群的海豚跳跃飞腾,追逐嬉戏。如果运气好,还可以看到鲸的沉浮,有时鲸喷出高高的水柱,蔚为壮观。岛屿湾有一个小岛,岛上怪石嶙峋,奇异的石柱屹立岛上,其中有一处被称为“姑娘石”,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伫立海边。岛上有一个很大的岩石洞,洞内常有小海豹出没,是游客常去的地方。

怀托莫溶洞(Waitomo Caves) 位于新西兰北岛奥克兰地区哈密尔顿以南约50里的怀托莫,是新西兰著名风景区,该地区属喀斯特石灰岩地质结构,在雨水的长年侵蚀下,形成千姿百态的溶洞。著名的溶洞有三个:怀托莫萤火虫洞、鲁阿库尔洞和阿拉纽伊洞,怀托莫溶洞是其总称。萤火虫洞被英国文豪萧伯纳称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观。洞口有一巨大天然石柱,深入地下42英尺,在灯光照耀下光彩夺目。洞里除了有一般溶洞特有的石笋和石柱外,还有数不清的萤火虫,因此而得名。洞中有一个被称为教堂洞的地方,高47英尺,在彩灯映衬下,洞顶和洞壁五彩斑斓,宛如金碧辉煌的教堂。其右侧有一巨大石钟乳,形似一架大风琴,叩之可发出优美悦耳的声音。洞内有地下河与洞外相通。洞分上下两层,上层干,下层湿。石钟乳形态万千,有的像大象,有的像鳄鱼,有的像猴子……任凭游客想象。洞壁上爬满了重重叠叠的萤火虫,构成一个奇妙的世界。沿着洞内的溪流可以驾小艇漫游,还可以在暗河中漂流。鲁阿库尔洞是三个洞中最大的一个,洞内石钟乳如条条白练垂下,洞里到处都是石笋和石幔。洞中有一个大厅,富丽堂皇,宛如一座宫殿,遂称“皇宫洞”。阿拉纽伊洞蜿蜒曲折,石钟乳和石笋婀娜多姿,洞中的水晶宫玉树银花,如琉璃灯闪烁,多姿多彩的石笋和石钟乳似神似仙,令游客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怀卡雷莫纳湖(Lake Waikaremoana) 位于北岛东部吉斯伯恩地区群峦丛林之中。西邻乌雷未拉国家公园,东连怀卡雷泰湖。怀卡雷莫纳湖原为怀卡雷塔黑凯河的首段,几千年前因地层陷落,山体塌方挡住河道而形成湖泊。该湖海拔2015英尺,面积为21平方英里,湖水很深,有的地方深达800英尺。湖面烟波浩渺,湖周围悬崖峭壁,山峰耸立,景色如画。湖区鸟类繁多,花草争奇斗艳。附近的深山老林是早期毛利人的聚居区,这里流传着毛利人领袖英勇抗击英军的传说。湖附近有北岛最古老的原始森林,林中有莫考和阿尼瓦尼瓦瀑布,湖畔有新西兰特有的奇树拉塔树,每当圣诞节前后,树上开满绯红色的花朵,分外娇艳。

塔拉纳基 塔拉纳基位于新西兰北岛西南部,西临塔斯曼海,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畜牧业发达。20世纪60年代在这里发现石油,给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了新的活力。塔拉纳基的中心是新普利茅斯,是1841年首批英国普利茅斯的移民定居的地方,他们用自己家乡的名字给这个地方命名,只是在名字前加了一个“新”字。新普利茅斯是毛利人和移民交会的地方,移民在这里的开发侵占了毛利人的土地,因而引发了毛利人与移民的冲突,并于1860年爆发了土地战争(又称“新西兰战争”),战争持续了20年,塔拉纳基是新西兰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新普利茅斯有一座圣玛丽教堂,曾经是殖民军的军营和弹药库,在战争中牺牲的一些战士就长眠于此。教堂后面有一个马斯兰山丘,战时这里曾发生过激烈的战斗,毛利人曾经在这里修建防御工事,因此是土地战争的重要历史遗迹。教堂本身也是一座历史建筑,它建于1842年,是新西兰最古老的石砌教堂,设计精巧,被誉为“诗一般的建筑”。塔拉纳基地区有埃格蒙特国家公园,著名的埃格蒙特峰海拔2518米。这是一座休眠火山,山顶呈圆锥形,有点像日本的富士山。200年前火山喷发时的熔岩流形成了奇特的地貌。山上气候变化万千,林木苍翠,被称为新西兰国花的银蕨生长茂盛。

怀拉基(Wairakei) 北岛的新兴市镇,是以地热资源闻名的旅游胜地。怀拉基位于陶波湖附近的怀卡托河畔,处于罗托鲁阿-陶波湖地热区中心。这里的地热资源极其丰富,井中喷出的热气温度可达300℃以上。这里有仅次于意大利格尔雷德洛的世界第二大地热发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9.26万千瓦。这里有100多口气井,其中有60口用于发电。向地热区远远望去,白色水蒸气喷涌而出,转眼即在空中化为烟云。地热区四周苍松叠翠,原野绿草如茵,蒸腾的水蒸气和绿色的大地交相辉映,蔚为壮观。有的气井压力很大,喷出的水蒸气夹杂着泥沙,发出刺耳的轰鸣声,扣人心弦。

昆斯顿(Qeenstown) 昆斯顿又译为“皇后镇”,是新西兰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1999年在美国《旅游与休闲》杂志评选的世界最佳旅游城市中排第三位,1996年和1998年还被另一家美国旅游杂志评为世界最友好的城市。昆斯顿位于南岛南部,濒临新西兰第三大湖瓦卡蒂普湖,群山环绕,可谓依山傍水,环境清幽。瓦卡蒂普湖是一个冰川湖,湖水清澈,在微风吹拂下碧波荡漾。昆斯顿的旅游开发已经很成熟,游览项目丰富,如蹦极、漂流、开快艇、跳伞、乘热气球、滑翔等。昆斯顿是早期的淘金地,金矿枯竭后,淘金者人去屋空,这里留下了他们生活和劳作的遗迹,淘金者栖身的石屋、牛车和矿车是旅游者追寻淘金之路的重要文物。当年探矿的崎岖小道,盘旋于山丘之间,是游客探幽访胜的必然去处。淘金热期间,曾有几百名华人远渡重洋来此淘金,这里留下的中文招牌上写着“本行出售港币,收购金沙,经办存款,利息优厚”。城内政府公园内,伫立着纪念南极探险者斯科特及其战友的纪念碑。附近的戈劳奈峰海拔5431英尺,是新西兰著名的滑雪胜地。登上峰顶,可以饱览市镇内外的湖光山色。

二 著名城市

新西兰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6个。2013年,按人口的多少依次是奥克兰(Auckland, 141.5万人)、克赖斯特彻奇(Christchurch, 34.1万人)、惠灵顿(Wellington, 19.1万人)、哈密尔顿(Hamilton, 14.2万人)、达尼丁(Dunedin, 12万人)、陶朗加(Tauranga, 11.5万人)。此外,10万人以下5万人以上的城市有下哈特(Lower Hutt)、北帕默斯顿(Palmerston North)、内皮尔(Napier)和波里鲁阿(Porirua)。奥克兰和惠灵顿是新西兰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惠灵顿 新西兰的首都,位于北岛的南端,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运输中心,现有人口19.1万人,是新西兰的第二大城市。它濒临库克海峡,与南岛隔海相望。惠灵顿空气清新,风景秀丽,城市环抱着尼科森港,周围是连绵的群山,从空中鸟瞰,宛若古罗马的斗兽场。航空港和海港将它与国内主要城市和国际大都市连接起来。这里有国内最大的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和大学。新西兰国立美术馆陈列着国内最优秀的绘画、雕刻和其他艺术品。道明尼安博物馆集中收集、陈列毛利人和太平洋岛民的文物。特恩布尔图书馆藏书100万册以上,馆内收藏有关于太平洋岛国历史和地理的研究资料。图书馆为木质结构建筑,是惠灵顿最古老的建筑。这里还有著名的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皇家学会及其他高水平的学术和教育机构。新西兰皇家芭蕾舞团和交响乐团等文艺团体的演出活动丰富了这里的文化生活。

惠灵顿街道宽阔,城市繁华,建筑独特,是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城市。式样美观、风格质朴、造型典雅的木质建筑赋予惠灵顿独特的风貌。政府办公大楼和圣保罗大教堂都是风格别具的木质建筑,雄伟壮观,享誉全世界。位于市区北侧的国会大厦外形像一个大蜂窝,被称为“蜂房大厦”。

惠灵顿位于北岛的最南端,处在库克海峡的边缘,从塔斯曼海峡吹来的西风经过宽阔的海面进入狭窄的库克海峡,风力变得非常强劲,使惠灵顿终年多风,因此有“风城”之称。

惠灵顿在国家经济生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繁荣的牛羊肉市场和品种齐全的奶制品凸显了这个畜牧业发达国家的固有特点。惠灵顿除了新兴的汽车装配业、橡胶制品业、印刷业、金属制品业和电子工业以外,还有传统的冻肉、炼乳、毛毯、皮革等畜产品加工业。但总体来说,惠灵顿是一座消费城市。作为首都,不宜发展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产业;作为一座山城,工业发展又受到地域和环境的限制。

惠灵顿与北京的时差为4个小时,北京早晨8点时,惠灵顿已经是中午12点。新西兰大部分地区都在同一个时区,均比北京早4个小时。

奥克兰 奥克兰是新西兰最大的城市,曾经是新西兰的第二任首都,也是新西兰唯一的国际化都市。城市面积为482.79平方公里,2013年人口达到141.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3。奥克兰也是新西兰的工业、商业、金融、交通和文化中心,这里有优良的商港、军港和机场。铁路把哈密尔顿、奥托罗杭格(Otorohanga)、怀托莫溶洞、国家公园、北帕默斯顿和首都惠灵顿连接起来。奥克兰素有“风帆之都”的美誉,在城市附近的港湾,到处都有造型各异、种类繁多的游艇,点点白帆随风荡漾,装点着这个海滨城市。奥克兰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全年气温在6℃~28℃,四季温差不明显,夏季平均气温18℃,冬季平均气温11℃。夏天早晚温差较大。晴天正午紫外线很强,在阳光下需对裸露的皮肤采取防护措施。

奥克兰居民以白人为主,此外还有大量毛利人、亚裔人和来自其他国家的民族的人。城里居住着6万余名毛利人,再加上其他太平洋岛民,是世界上波利尼西亚人最多的城市。多种族的人群共居在这里,使奥克兰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绚丽色彩。

奥克兰市内街道整洁,空气清新,是世界上少有的洁净城市。城里高楼大厦不多,多数建筑是木质平房;在环境特别优美的地方还有一些富丽堂皇的别墅;而老城区的街道则比较狭窄。在奥克兰街上,商店、饭店、酒吧、影剧院、旅馆鳞次栉比,洋溢着现代气息。市内的战争博物馆陈列了与两次世界大战有关的文物和纪念品,馆内还收藏了大量毛利人的雕刻艺术品、武器、手工艺品,是当今世界上收藏毛利人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帕涅尔村”有殖民地时代留下的各式住宅。

奥克兰的伊甸山、奥克兰海港大桥(Auckland Habour Bridge)、动物园、艺术中心、战争博物馆、交通博物馆和“帕涅尔村”是旅游观光胜地。在奥克兰周边有22个环境保护区。怀塔克雷山是奥克兰最大的地区性公园。在西海岸有很多冲浪海滩,其中有法蒂普、卡里卡里、皮哈、贝索斯和穆里怀海滩。

奥克兰工业发达,全国1/3的工厂集中在这里。工业以轻工业为主,有纺织、食品、烟草、家具、服装、鞋、电子、塑料、化肥等加工业,此外,机器制造、钢铁、造船、化工业等也有一定的发展。奥克兰还是全国最繁忙的商业和金融中心,股票交易所和几家大银行的总部坐落在这里。它是全国最大的商港和交通枢纽,奥克兰港是新西兰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全国约有46%的进口货物和25%的出口货物在这里装卸。

奥克兰在文化教育方面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市内有藏品丰富的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坐落在市中心的奥克兰大学历史悠久,是新西兰最有名的高等学府,其综合排名居全国第一位,在2011年《泰晤士报》世界名校排行榜的500强中列第65位。

克赖斯特彻奇 克赖斯特彻奇是有名的“花园之城”,位于南岛东海岸的坎特伯雷平原,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4.1万人,其中75.4%为欧洲裔人,7.6%为毛利人,居民中20.8%出生在国外,可见外来移民在居民中所占比例之大。克赖斯特彻奇是南岛最大的城市,也是新西兰第三大城市,是小麦和谷物的集散中心。这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市区草木葱茏,鲜花四季常开。城内有植物园、玫瑰园、石楠花园、岩石公园、蒙娜谷花园等众多园囿,到处都可以听到小鸟鸣啼,“花园之城”的美称名副其实。艾汶河穿流其间,河两岸树木青翠,河畔的垂柳和橡树在微风吹拂下沙沙作响,是游人漫步的理想去处。城市街道宁静,林木葱郁,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郁,令人陶醉。

克赖斯特彻奇是由信仰新教的基督徒殖民者创建,克赖斯特彻奇即“基督城”(Christchurch)的音译。城市建筑有鲜明的英国风格,建筑物、公园和城市文化都使人联想起英国。市中心有宏伟壮丽的哥特式大教堂,教堂前是巨大的中心广场。市中心的坎特伯雷博物馆藏品丰富,植物园满布奇花异草,精华荟萃,古老的有轨电车经过风景名胜地区,把古典和现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新西兰有2所大学坐落在这里,它们是坎特伯雷大学和林肯大学。新西兰是临近南极的国家,在克赖斯特彻奇有一个南极中心。它是南极的信息和研究中心,是新西兰、美国、意大利南极研究项目的大本营。它还是游客游览的好去处,在那里游人可以感受到南极特有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特点。

克赖斯特彻奇气候宜人,夏季1月的气温为15℃~30℃,冬季7月的气温为5℃~10℃,全年平均气温为17.1℃。与新西兰其他地区相比较,克赖斯特彻奇降雨量偏低,全年平均降雨量为648毫米。受来自西北方信风的影响,风力较大,有时强风会对建筑物造成破坏。

克赖斯特彻奇是南岛的畜牧产品加工中心,橡胶、纺织等工业发达,是农牧产品和工业品的重要集散地。东南部的利特尔顿是新西兰的主要港口之一。

中国的武汉市与克赖斯特彻奇在经贸、科教、文化和旅游等方面交流密切,2006年4月,两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更加强了各方面的交流。

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路易·艾黎就出生在克赖斯特彻奇市的斯普林菲尔德镇。他1927年来到中国,开展工业合作运动,用生产的物资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

近年来,克赖斯特彻奇连续发生地震,城市受到严峻考验。2010年9月4日发生里氏7.2级地震,造成数十亿新元的损失,这是自1968年以来新西兰发生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但万幸的是,因房屋抗震性能好,死伤人数并不多。时隔不到一年,2011年2月22日,该城东南的利特尔顿发生里氏6.3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城市再次遭受严重破坏。震后的重建工作刺激了新西兰建筑业的繁荣。

哈密尔顿 北岛第三大城市,现有人口14.2万人。它位于北岛中西部怀卡托河中游两岸,距离奥克兰110公里。哈密尔顿是怀卡托河流域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并且是农牧产品的加工基地,是新西兰的农业服务中心,被称为“世界奶类产品之都”。怀卡托河穿流其间,把该城装扮得非常美丽。沿河两岸,树木葱郁,树枝随风飘动,游客漫步河岸,心旷神怡。怀卡托当代艺术和历史博物馆以及动物园可以使游客更多地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新西兰特有的动物。有名的怀卡托大学和怀卡托技术学院增强了城市的文化氛围,学校的学生就占了该城市人口的近1/5。1986年7月15日,哈密尔顿与中国的无锡结为友好城市,加强了两城市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达尼丁 达尼丁是南岛的第二大城市,奥塔戈区的首府,位于南岛的东南海岸,现有人口12万人。以城市人口和面积计算,达尼丁在新西兰城市中排第五位。达尼丁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夏季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达尼丁市东北16公里处的奥塔戈湾口有查默斯港与外界相通,不远处有著名的皇后镇、瓦纳卡湖和米尔福德峡湾。达尼丁是有名的大学城,新西兰的第一所大学——奥塔戈大学就诞生在这里。除奥塔戈大学以外,达尼丁还有一所工学院、一所师范学院,全市人口中有1/5是大学生。教育和服务业是达尼丁重要的产业。达尼丁还是羊毛交易中心,并拥有天然良港,是南岛南端的运输枢纽。19世纪中叶,奥塔戈中部地区发现金矿,淘金热随之兴起,淘金者从世界各地蜂拥而至,使该城迅速发展起来。但时隔不久,金矿枯竭,淘金热退潮,20世纪初达尼丁人口有所减少,经济重要性有所下降。

达尼丁坐落在休眠的火山上,火山喷发的熔岩经过长时期的风化侵蚀,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新西兰独一无二的城堡拉纳克城堡就在这里,它是重要的名胜古迹。拉纳克城堡建于1871年,总面积为3716平方米,坐落在占地35公顷的花园内。古堡的主人拉纳克是一个富有的银行家。离达尼丁不远的泰瓦鲁阿是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皇家信天翁中心。皇家信天翁是一种巨大的海鸟,两翼展开长达3米多,擅长远距离飞行,可以整天飞行不落林休息。除信天翁以外,人们还可以在保护区内看到其他珍稀动物,如稀有的黄眼企鹅、纤巧的蓝企鹅、软毛海豹和各种海鸟。达尼丁是新西兰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达尼丁居民的祖先多来自苏格兰,因此这座城市保持着浓郁的苏格兰情调。这里盛产威士忌酒和啤酒,威士忌酒的酿造技术来自威士忌酒的故乡苏格兰,该市所产的威士忌酒口感醇厚,质量上乘,久负盛名。达尼丁的支柱产业为农牧产品加工业,主要工业有羊毛制品制造、制衣和化肥工业。市中心的博物馆、艺术馆、教堂和学校增强了达尼丁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