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音乐与舞蹈学·音乐学篇
第一节 学科动态
自从2011年2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通过将一级学科的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的议案内容,并在2011年3月由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2011年3月8日起实施)中将艺术学下辖的一级学科变更为如下五个,即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设计学以来,音乐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呈现出更加活跃与繁荣的局面。
一 人才培养概况
截至2013年,全国拥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单位是:中央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单位,除以上12家还有78所院校,其中大部分院校设有舞蹈专业方向,较为主要的院校如下。
1.综合性艺术院校,主要包括广西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
2.单科性艺术院校,主要有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
3.师范类大学,主要有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
4.综合大学,主要有延边大学、内蒙古大学、重庆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通过以上分类可以看出,拥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数量最多的是单科性艺术院校与师范类大学,数量第二的是综合性艺术院校。目前,所有博士和硕士点依然在音乐学方向较为偏重。
本学科的人才培养层次包括博士后、博士、硕士和本科四类。目前,国内音乐学博士后新增加了一个单位,在原有三个单位(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国音乐学院,无论哪一个单位,基本上每年国内音乐学博士后的招生人数不超过4个,方向主要集中于音乐学或作曲技术理论。
2013年全国各个高校及研究机构具备音乐学博士生培养资格的单位有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这些高校及研究机构招生的方向分别如下。
1.中央音乐学院:(1)音乐学专业:音乐美学、中国音乐美学史、音乐心理学、中国传统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世界民族音乐、音乐声学;(2)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作曲、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配器、律学、电子音乐作曲、电子音乐技术理论;(3)音乐教育方向:音乐教育学。
2.上海音乐学院:(1)音乐学专业: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乐律学、东方音乐研究、西方音乐史、外国作曲家与作品研究、钢琴艺术理论、流行音乐研究;(2)作曲、和声、复调、配器、音乐分析;(3)系统音乐学研究:音乐人类学、音乐美学。
3.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史、乐律学和声学、音乐文化人类学、民族音乐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4.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理论、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等。
5.福建师范大学: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西方音乐史学。
6.南京艺术学院:当代音乐研究、音乐批评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
7.首都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理论研究、音乐心理学研究、外国作曲家与作品研究。
8.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史、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从专业上看,专业艺术类院校主要集中于音乐学和作曲技术理论研究两个方面。音乐学领域除了音乐史、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律学等传统专业方向外,中央音乐学院开设了世界民族音乐方向,上海音乐学院开设了流行音乐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学院和南京艺术学院增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向,南京艺术学院开设了音乐批评研究的方向,上海音乐学院设立了钢琴艺术理论方向,中国音乐学院设立了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研究、民族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琵琶、古琴)方向。师范类院校所设立的博士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音乐史、音乐教育和民族音乐学三个领域。
从博士生招生的专业要求来看,各院校变得更为严格,以中央音乐学院为例,报考音乐学方向的考生应提交:①本人硕士学位论文;②考生自写的一篇有关自己报考方向的学科研究现状和对本学科发展前景看法的报告;③考生准备在博士阶段进行的课题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案);④本人独立署名的2篇发表于历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及扩展版来源期刊(CSSCI)。这对考生来说,需要对博士期间所研究的课题有大致的想法,并通过发表文章的限制来作为学生是否具有科研能力的标准。作曲系的博士招生考试也变得越来越全面,不仅把关学生所报考的专业,而且将作曲技术理论所有的课程均列入考查范围内。
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专业音乐院校、独立综合院校和师范院校的招生情况如下。
1.十大专科音乐学院及研究机构包括: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此处仅以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为例)。
(1)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音乐美学、中国音乐美学史、音乐心理学、中国传统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世界民族音乐、律学、音乐声学。
(2)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东方音乐研究;外国音乐史论研究:西方音乐史、作品分析、和声风格分析、音乐文献编译;系统音乐学研究: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乐器学、音乐批评、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音乐戏剧研究、流行音乐研究。
(3)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音乐文化、音乐考古学、乐律学、和声学、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西方音乐文献翻译、世界音乐、少数民族音乐。
其他专科音乐学院招生专业目录在这里不一一列出,就招生人数而言,中国音乐学院招生人数为70人;西安音乐学院招生人数为70人;四川音乐学院招生人数为80人。由此可见,除了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招生规模在100人左右外,其他各个艺术类院校的招生人数均控制在70人左右。从招生的专业来看,各个艺术院校所设立的专业方向主要集中于音乐史论、音乐批评、民族音乐、音乐美学,以及同音乐表演相关的专项研究方面。
2.独立综合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新疆艺术学院、鲁迅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北京广播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此处以南京艺术学院和山东艺术学院为例)。
(1)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美学、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当代音乐研究、音乐教育理论流行音乐研究。
(2)山东艺术学院。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齐鲁音乐文化研究、西方音乐史。
此类独立综合艺术学院的招生规模都在30人左右。专业方向集中于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计算机音乐、音乐学、音乐表演与教学等几个方面。音乐学作为理论学科,招生规模相对较小。此外,师范类院校招收音乐学专业的学校包括福建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它们多根据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需求,开设音乐学相关的理论课程并招收少部分学生参与地方性音乐研究,招生规模不大。
在本科招生方面,各大专业院校基本建设健全了音乐学专业的本科培养机制,拥有了明确的本科音乐学专业。在其他综合大学和师范类院校,音乐学本科专业也在蓬勃兴起。很多爱好音乐理论的学生投入本科学习,根据地方特点和学校学科发展要求进行系统的音乐学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初步学习。但是,音乐学本科招生数量的扩大也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位的报考带来压力。学生人数的增加还对本科教学质量提出挑战,许多院校的音乐学教育因为缺少得力师资和相关研究资源,学生培养品质下降,难以同音乐学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相适应。与此相应,各大音乐专业院校则在音乐学本科招生上缩减人数或保持招生名额多年一贯制,确保教学资源的平衡,为培养专业水平高、具有发展潜力的音乐学本科学生而努力。
二 学术研究
2013年我国音乐学术研究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随着相关学术会议的开展,各研究领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此外,学术研讨会也为相关专家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平台,为青年学子提供了直接向专家请教的机会。笔者将一一阐述音乐学科各方向在2013年的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情况。
(一)研究课题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涉及音乐领域的共有14项(见表1),其中,国家重点课题1项,国家一般课题8项,国家青年课题3项,国家西部课题2项。从立项的课题名称来看,2013年的立项课题着重点在民族民间方向,涉及这一方向的课题就有8项,占全年立项的57%;涉及中国音乐史方向的有3项,占全年立项的21%;特定音乐体裁的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研究以及特定群体作曲家的创作技法各有1项,占全年立项的7%。
表1 涉及音乐领域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
2013年的立项中体现出音乐研究中的一些特点,最为突出的就是国家大力鼓励对中国传统音乐和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立项中有13项涉及中国音乐文化,占到总立项数的93%。
2013年,结项的课题有两项,分别涉及器乐与管弦乐研究,这两项课题如表2所示。
表2 结项课题
(二)学术著作
2013年的音乐类出版物众多,这反映了2012年各音乐方向的丰硕成果。本报告将按照音乐表演、音乐创作、音乐学与音乐理论、音乐教材的顺序对2013年的出版著述分别加以梳理。
音乐表演类的图书市场呈现十分繁荣的局面,这在民族类器乐、西方管弦类乐器、钢琴(先民乐器、后西洋乐器)以及声乐等方向均如此。音乐表演类的出版物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各表演方向的练习曲与乐曲乐谱;另一类是关于乐曲演奏、演唱的文字著述。
2013年,关于器乐的出版物中以乐谱居多。主要的出版物有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琵琶左手活指训练五十首》(葛咏)、《二胡五声音阶高级训练四十二首》(柴帅)、《竹笛气息控制训练六十首》(张维良)、《古筝南派风格乐曲训练八首》(邱霁)等,除此之外还有上海音乐出版社的《现代唢呐练习曲选》(朱颖)、《丝竹音乐》(李景文)、《每日必练——二胡技法练习》(刘长福)、《胡开长二胡曲集》(胡开长)等。这些练习曲与曲集的出版为学习者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资料,学习者既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曲提高自己的技巧,又能够丰富和扩充自己的曲目量。另一类是与乐器相关的理论著述,主要有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扬琴演艺知识500问》(黄河),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古筝使用手册》(王国振)、《中国民族乐器小百科》(系列)、《二胡演奏教学概论》(陈兴华)等。
在西方管弦乐器表演领域,占比最大的出版物是乐器的技巧练习,像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新概念小提琴音阶教程》(李果)、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大提琴音阶练习》(林应荣)都是这一类。除了技巧训练的出版物之外,在2013年还出版了基于管弦乐队视角中的演奏训练教程,如人民音乐出版社的《经典管弦乐作品大提琴声部重要片段及演奏释义》(刘蔓)、上海音乐出版社的《管乐队现代化训练教程》(约翰·奥莱利、马克·威廉姆斯编,胡越菲译)。
钢琴演奏的出版物在2013年也呈现出很丰富的局面,既有针对儿童教育的乐谱,又有针对老年钢琴爱好者的乐谱;既有著名作曲家的全集作品问世,又有流行歌曲改编版的曲选。除了独奏乐曲之外,还有四手、六手连弹形式的乐曲。针对儿童教育方面的图书与教程,主要的趋势是引进国外富有成效的钢琴儿童教学体系,如人民音乐出版社引进的《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这一教程分为课程与乐理、技巧和演奏两个分册,在2013年,已经出版到第四级。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儿童尤克里里实用教程》(骆元),这本教程在选琴指导、琴体介绍、调弦方法等基础知识的铺垫下,以儿童熟悉的歌谣为素材,学习弹奏方法和音乐知识。每个环节都配有演示大图和有趣的活动,分步骤系统性地讲解弹奏方法。
声乐表演类出版物主要有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声乐艺术知识300问》(金铁霖)。这本书以问答形式回答了声乐表演者在演唱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金铁霖声乐教学法》是金铁霖在长达五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深思熟虑的想法、科学实用的方法和卓有成效的办法。它是众多教学者的借鉴与参照,也是众多企望自学成才者可依可信的教科书。上海音乐出版社也出版了一系列的教程,即《跟指挥学歌剧视频教程》(男高音咏叹调、女高音咏叹调、男中音咏叹调、女中音咏叹调,各附DVD一张),这一系列由四位意大利音乐家、教育家独创的视频互动教学方式创作,随书所配DVD内容为书中歌剧选段的指挥视频,并在宣叙调、自由速度等难以掌握速度的段落,指挥家均会通过指挥从而让演唱者准确控制节奏速度,在大段停止音乐后依然能准确配合乐队演唱。上海音乐出版社还出版了个人的曲选与曲集,如《薛范60年翻译歌曲选》(薛范)、《孟卫东创作歌曲精选》(孟卫东附CD4张)。
在音乐创作领域中,主要的出版物也十分丰富多样,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黄虎威器乐独奏曲选集》、《24首钢琴赋格曲及创作分析》(于苏贤)、《施万春作品选集——民族管弦乐》、赵季平的《华夏之根组曲》以及方可杰的《圣光龙门》《江山多娇》《风》《故土》《大起板》等作品。上海音乐出版社也出版了《桑桐音乐作品全集》(共三册)、《中国著名作曲家钢琴作品系列汪立三钢琴作品选》(童道锦、王秦雁)、《中国著名作曲家钢琴作品系列》(童道锦、王秦雁)等。在这些作品中,于苏贤的《24首钢琴赋格曲及创作分析》不仅仅是创作的作品,而且书中还对每首赋格写作技法进行分析讲解;《桑桐音乐作品全集》是对桑桐六十年音乐创作生涯的全面总结,也是对这位中国无调性作曲技法音乐创作第一人、和声理论研究集大成者最有意义的纪念;《中国著名作曲家钢琴作品系列汪立三钢琴作品选》中所有作品都是由作曲家亲自修订的第一手材料,包括演奏注释和创作笔记。
在音乐学与音乐理论方面,2013年的出版著述涵盖了下设的各方向。在音乐学领域,出版的著作包括中外音乐流史、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音乐哲学、音乐声学以及音乐语言学等。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中外音乐交流史先秦·清末》(冯文慈)、《朝鲜族传统音乐节奏形态“长短”的研究》(权吉浩)、《和谐与协和的探索——和声学的本源追溯》(付晓东)以及《淮北花鼓戏音乐研究》等。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日本史籍中的唐乐舞考辨》(田耀农主编,王克芬著,江东译)、《中日韩传统雅乐舞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田耀农主编)、《浙派琴学之艺术成就及文化内涵》(翁持更主编,浙江省作家协会)等。
在音乐理论方面,涉及作品研究、曲式、和声、复调等多方面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音乐创作的同构思维及其应用》(李嘉)在书中叙述了选题的缘起、意义以及同构的概念,并从构成音乐作品的最小完整单位——元结构及其映射方式入手,观察、归纳了元结构的概念及其生成手法。著作《秩序中的自由——巴托克弦乐四重奏创作技法研究》(王桂升)则主要探讨了巴托克六首弦乐四重奏中的曲式、和声、复调、陈述结构四个方面的问题。此外,比较重要的著作还有《斯洛尼姆斯基24首前奏曲与赋格研究》(张旭冬)、《复调音乐基础》(龚晓婷)、《管弦乐队配器法(修订版)》(牟洪)等。上海音乐出版社在音乐理论方面的主要出版物有《中国乐理基础教程》(杜亚雄主编)、《调性音乐的曲式结构》(林育编著)和《乐学原理释义》(〔德〕赫尔曼·格拉布纳著,钱泥译)等。
最后,2013年在教材、教程、辅导教程等建设方面,成果颇多。人民音乐出版社先后在2012年出版了《调性和声及二十世纪音乐概述练习册》第六版(〔美〕斯蒂凡·库斯特卡、多萝茜·佩恩著,杜晓十译)、《〈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教与学同步辅导》(刘学严、刘明著)、《和声分析:谱例分析与和弦标记》(王瑞年)、《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写作教程》(樊祖荫)等。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集》(翁持更主编)、《乐理与视唱》(舒京主编)、视唱练耳考前必备(梁良编著)、《西方音乐史教程》(李秀军编著)、《音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家祥分册主编)、《中外音乐简史及名作赏析》(田明俊分册主编)等。
(三)学术论文
从各学报发表的学术文章与各学术授予单位的学位论文来看,2013年的学术研究不仅研究角度多、涉及的研究问题广,研究的成果也有了十分可喜的进展,呈现学术繁荣的景象。
西方音乐的研究涉及不同的方面,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是关于该学科整体的研究:姚亚平的《中国西方音乐研究的几个话题》、贾抒冰的《论当今西方音乐史领域的几个核心问题》、孙国忠《西方音乐史研究:学术传统与当代视野》以及杨燕迪的《再议中国的西方音乐研究:当前处境与学科愿景》等都属于这种研究范畴。第二是对作品的音乐学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伍维曦的《风格叙事与历史语境——作为“音乐史事件”的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韩钟恩的《以适度中庸的姿态在古典与现代中间寻求动态平衡——施尼特凯大协奏曲相关问题讨论》等。第三是关于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姚红卫的学位论文《论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产生及主要风格流变》、朱苹的《拉索的世俗经文歌初探》、李建武的《戏剧性的牧歌式的戏剧——谈蒙特威尔弟〈唐克雷德与克洛琳达之争〉的体裁归属》以及高晓东的《人文主义对文艺复兴时期声乐发展的影响》等。第四,对瓦格纳的研究也是2013年的一个热点,主要集中在瓦格纳的乐剧及其表现出来的美学思想方面,主要研究论文有:伍维曦的《古典精神与哥特传奇——瓦格纳1850年前后文论中的二元性音乐戏剧观及其民族意识与阶级意识》、上海音乐学院刘榛的学位论文《瓦格纳乐剧思想研究》等。第五,对某一体裁与乐派的研究也是西方音乐研究的方面之一,主要研究成果有:武汉音乐学院杨雪的《19世纪德奥钢琴奏鸣曲研究》、浙江师范大学卢杰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班牙民族乐派研究》等。第六,也是2013年的一个研究热点,是音乐哲学与音乐社会学,研究成果较多,主要有:上海音乐学院江松杰的学位论文《19世纪的钢琴与欧洲中产阶级:钢琴的社会意义与文化功能研究》、上海音乐学院聂愿青的学位论文《皮特·基维音乐哲学中的形式主义思想》、张璐倩的《黑格尔音乐哲学的审美判断——基于〈美学〉中的西方音乐史事件》、夏滟洲的《社会学对于音乐史学的几个切入点——以18世纪维也纳音乐生活并莫扎特为例》、黄宗权的《音乐中的线性与非线性研究——对乔纳森·克拉默音乐时间新观念的哲学美学考察》与《走向新阐释与寻求新意义——“新音乐学”的音乐分析与阐释观探析》等。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方向,无论从学位论文来看,还是从期刊中的学术论文来看,研究者对周朝、春秋战国、汉代时期的研究热情依然不减,其研究的角度也十分多样,有年代学研究,如田君的《〈乐经〉年代学研究》、董兵的《〈诗经〉曲式结构研究的反思》、山西大学介移风的学位论文《春秋战国时期晋音乐研究》与西南大学李艳梅的硕士论文《汉晋音乐制度与俗乐》等。隋唐以及宋代的音乐同样是古代音乐史学研究者热衷的研究对象,在过去一年中,主要的研究文章有:张晓未的《历史不能承受之轻——隋朝的乐人乐事》、柏互玖的《宋代大曲承载机构研究》以及上海音乐学院黄艺鸥的学位论文《北宋音乐编年史》等。在中国古代音乐的研究领域,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研究,如范子泉的《浅谈中国古代音乐史中的“女乐”问题》、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科完成现代学术转型的第一本著作——从音乐学术史角度看王光祈的〈中国音乐史〉》等。
近现代音乐史学的研究关于历史分期的讨论和研究仍然是2013年的研究关注点,如淩瑞兰的《音乐本体的历史分期——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历史分期》、程兴旺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分期的若干问题》等。关于音乐学家王光祈的研究也是2013年中比较引起研究者关注的一个方面,筑小强的《论王光祈的音乐美学思想》、胡扬吉的《王光祈研究述要(1924~2012)》等对王光祈的研究进行了再研究。中外音乐的交流史也在2013年的研究当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的文章有:赵维平的《日本的音乐史料、研究及与中国音乐研究的关系》、项筱刚的《民国时期流行音乐对1949年后香港、台湾流行音乐的影响》以及王秀峰的《近代(1840~1949)外籍音乐家在华活动简析》等。
在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方面,周耕的《开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之先河——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发展回顾》、周来达的《越剧音乐的历史回顾与发展思考》以及宫宏宇的《民歌〈茉莉花〉在欧美的流传与演变考——1795~1917》等。关于这一研究的学位论文主要有:中央民族大学张源的《吕宏久豪古音乐研究之切探》、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李佳的《新时期以来内蒙古音乐艺术理论与批评研究》等。
在作曲技术理论方面,主要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关于某一成体系理论的研究,如上海音乐学院陈沛的《亨利·考埃尔创新理论及其作曲实践研究》、西安音乐学院马千越的《解析赵晓生太极作曲系统对音高材料的控制》以及四川音乐学院杨歌的《十二音调性音乐理论的研究》等。第二,对西方作曲家作品的研究,这也是2013年研究中的主体部分,涉及这一部分的学术论文很多,但是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在2013年一年中比较关注自由无调性和序列主义的作品、俄罗斯近代作曲家的作品以及带有民族特点的近当代作曲家的作品。主要的文章有赵曦的《威伯恩自由无调性管弦乐作品中节奏的结构力体现》、唐荣的《勋伯格交响诗〈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Op.5)中的主导动机探析》、严逸澄的《达拉皮科拉十二音矩阵技法研究》、郭新的《半音进行掩盖下的八声音阶和声语汇——也谈斯克里亚宾晚期〈钢琴前奏曲〉Op.74的音高组织关系》等。第三,对中国作曲家作品的研究,其中以对中国当代作曲家作品的研究居多,如檀革胜的《王西麟〈钢琴协奏曲〉中传统戏曲因素研究——兼论“戏曲音乐交响化”问题》、西安音乐学院陈蓉的《陈晓勇〈水印〉创作技法之研究》、西安音乐学院姚林江的《徐振民管弦乐作品创作研究》、上海音乐学院王自东的《周文中音乐作品“音高构造法”研究》、上海音乐学院王茜的《中国民族音乐语言特征在中国现代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中央音乐学院欧阳力行的《马思聪乐队作品中的管弦乐法分析》以及上海音乐学院李珺的《谭盾早期作品的技法与风格研究》等。
可以看出,民族音乐创作越来越成为音乐研究者关注的领域,这在2013年表现得尤为明显,在音乐领域内的任何一个门类,大家都对民族化因素充满着热情,本报告将提供音乐领域内的民族化研究专题。
三 学术交流
(一)音乐表演
在音乐表演方面,民族乐器与声乐主题艺术节、音乐节的举办,民族器乐表演的相关理论研究得到了进一步丰富。这也体现了音乐界响应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及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的相关政策。2013年举办的民族乐器艺术节中,有很多都是首届举办,比如中国弓弦艺术节、中国箜篌艺术节等。可以说,2013年是民族音乐的“丰收年”,主要有2013年4月24~28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中国首届弓弦艺术节,2013年5月25日至6月10日在北京和广州举办的“中国竹笛音节”等。下面是对这些学术交流活动的简要综述。
1.中国首届弓弦艺术节
2013年4月24~28日,开展了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中国音乐学院中国弓弦艺术中心和国乐系承办、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协办的中国首届弓弦艺术节,它是以“当代大型二胡作品暨经典名曲展演、教学、研讨”为主题的大型艺术节。在国家大剧院、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等地分别举行并开展相关的示范教学公开课3场,由十余位二胡名家以2013年“金钟奖”二胡比赛规定的地方风格15首曲目作为公开课教学内容进行讲授。弓弦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四场内容不同的研讨会,主要围绕刘文金、关乃忠、王建民三位作曲家的专场音乐会,以及二胡艺术的创作、表演、教学与传播进行研讨。
2.首届中国箜篌艺术节
2013年5月23日,在沈阳音乐学院开展了首届中国箜篌艺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箜篌演奏家、爱好者,以及来自中央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的专家学者出席。沈阳音乐学院将成立“沈阳箜篌培训基地”,致力于积极吸收优秀箜篌教师,实现人才共用、资源共享。艺术节活动中,沈阳音乐学院华彩厅还举行了箜篌演奏音乐会,演奏了《阳关三叠》《清明上河图》《清影》等箜篌名曲。
3.中国竹笛音乐节
2013年5月25日至6月10日,分别在北京和广州举办了“中国竹笛音乐节”,该音乐节是中国音乐学院竹笛专业建设的展示平台,此次音乐节主要在各大高校中免费进行,推广竹笛这一中国民族乐器,对民族器乐的教学、课程与学科建设有重大意义。音乐节包括“协奏曲”、“笛箫与室内乐”、“传统与现代的对话”、“竹笛乐团建团音乐会”、“吴音粤韵”和“李暮传奇”六场音乐会,以及系列学术讲座和两场研讨会。
4.首届唢呐学术研讨暨全国唢呐邀请赛
2013年8月在安徽合肥举办了首届唢呐学术研讨暨全国唢呐邀请赛,这次邀请赛是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唢呐专业委员会主办,其目的在于响应十八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号召,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普及唢呐器乐知识,推出唢呐器乐新人新作,促进唢呐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给广大唢呐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领导及专家学者,国内九大音乐学院相关专家、学者,海内外知名乐团的相关人士,皖派唢呐艺术研究院专家领导,民间原生态唢呐艺术传承人及演奏家,当代著名音乐人等。
5.首届上海音乐学院古筝艺术周
2013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了首届上海音乐学院古筝艺术周。此次古筝艺术周吸引了全国多所音乐院校的古筝教师、演奏家、学者、学生近400人参加,艺术周共安排九场大师讲座、三场体现出老中青三代演奏家风采的敦煌国乐系列音乐会及古筝教学研讨会。艺术周为全国优秀古筝导师、演奏家提供展示平台的同时,也为全国古筝学习者、爱好者得到更多学习机会与专业信息创造条件,为全国古筝艺术交流构筑桥梁,汇集各方力量与智慧,共同为古筝艺术发展做出贡献。
2013年12月14日,“上海古琴研究会”(简称上海琴会)正式成立。上海古琴研究会的发起者戴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言,宣读了龚一先生的贺词,并提出了“上海古琴研究会”当前的工作设想。第一,做古琴现状调查,涉及琴曲、琴人、琴器等;第二,编辑整理“上海地区琴家口述史”;第三,定期举办雅集音乐会、古琴进学校的讲座;第四,发掘整理优秀老录音、老唱片等,旨在同心协力传承古琴艺术,传扬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博采众家之长,交流各方操习研究琴艺之心得。
6.第六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
2013年9月22~25日,第六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中国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联合主办,上海音乐学院承办,指导单位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与会代表分成七组,围绕本届论坛主题——如何传承、创新、发展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展开了热烈讨论。论坛期间举办了三场学术报告,分别为金铁霖教授的《中国声乐的发展与未来——继承、借鉴、发展、创新》、刘辉教授的《关于建设中国声乐学派的思考》、廖昌永教授的《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路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此外,还举行了徐沛东教授大师课和刘辉教授大师课,以及上海音乐学院专场音乐会和院校交流专场音乐会。
这些器乐、声乐音乐节的举办一方面展示了当前我国民族艺术发展的水平,另一方面为这些艺术形式的技术交流提供了平台,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二)音乐学研究
1.西方音乐史研究
沈阳音乐学院举行的“2013·沈阳·西方音乐学会第四届年会”,是西方音乐史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本届年会以“西方音乐研究的中国视野和西学前沿”为中心议题,陈述了各自在相关主题的思考。所谓“中国视野”是西方音乐所得到的新的理论内涵,更好地与我国现有音乐研究成果有机结合,更好地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服务。本届年会特别安排了一次由副会长余志刚教授主持的“中国视野和西学前沿”的自由讨论会议。在这一环节,与会人员各抒己见,将会议推向高潮。伍维曦提出研究西方音乐史应当多翻译和吸收国外的一些成果;高拂晓提出“中国视野”提法不是特别好,应改为“中国人眼中的西方研究”;杨燕迪则认为“中国视野”不常用,用“中国关怀”比较好;孙国忠则反驳不要为追求中国特色而追求,目的还是要对西方音乐有所了解,并深入理解;此外,姚亚平、李秀军、刘经树等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2.中国音乐史研究
近年来的研究趋势是断代史和专题史论研究的不断加强。2013年12月在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举办“第二届宋代音乐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体现了断代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本届会议旨在梳理宋代音乐研究的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总结已有学术成果,推动该领域研究进一步发展。会议为期三天,会议形式包括主题报告、专题讲座、代表发言和自由研讨。主题报告部分,洛秦教授作题为“宋代音乐研究近况分析与思考(2009~2013)”的主题报告。来自海内外的中国音乐史学家陈应时教授、刘再生教授、戴微教授等,青年学者赵玉卿、章华英、于韵菲等就宋代音乐研究的现状分析与前景思考、姜白石与俗字谱研究、宋代琴学研究等内容发表了会议演讲。在会议最后的自由研讨中,各位专家就本届会议的发言,以及当下的中国音乐学语境中的“新史学”、“跨学科研究”、“古乐重建”和宋代/古代音乐研究的专题史、断代史研究前景等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讨论和对话。
3.民族音乐学研究领域
2013年6月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与中国音乐学院、广东省文联合作,共同举办“京沪穗当代地方音乐文化高峰论坛”,对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具有显著地域风格特征的音乐文化进行阐述与研讨。会议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有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洛秦教授的《城市,区域地方音乐研究的重中之重——城市及上海音乐文化研究的学理基础、方法与思考》,胡斌博士的《权力、知识、身体:“系谱”视角下上海今虞琴人的文化政治实践》,广东省当代文艺研究所冯明洋研究员的《都市音乐核心价值论——岭南文化与广府音乐之魂》、《从岭南文化研究到岭南学构建》和《传承模式创新实验:岭南音乐资源库建设与服务传承研究——以星海音乐学院为例》等。在互动交流环节,参会现场的青年教师与学生针对音乐地理学、城市音乐的具体研究方法等问题向专家提出疑问,这次论坛为专家与年轻学子的互动交流搭起了一座桥梁。
(三)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2013年在作曲方面最有影响力的交流活动首先是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第三届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它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际性暑期作曲交流平台,大师班邀请了来自美国、德国、瑞典的作曲家以及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采用讲座、讨论、小组课、自由论坛以及音乐会等多样形式,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实践的机会。另外,以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为核心的创作、理论学术讲座和研讨活动成为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的一大特色,在2013年的这届大师班中,民乐工作坊活动——二胡和板胡——大放异彩。此外,年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活动还有以下几项。
2013年1月9日,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的第一届“中国之声”作曲比赛在京开始,比赛提倡创新性、艺术性和学术性,鼓励推出中国风格的原创音乐作品,它是面向全球作曲家及在校学生的专业性比赛,无国籍和年龄之分。此次比赛的主旨是:立足传统,创造未来;基于民族,面向世界。提倡创新性、艺术性和学术性,鼓励推出中国风格的原创音乐作品。本次比赛邀请了全国九大音乐学院、部分艺术学院和大学音乐院系以及国外作曲家、理论家担任评委。其中参评的205部作品按组别数据统计分别是作曲家组:中国民族乐器独奏曲27部、西洋乐器独奏曲26部、钢琴独奏曲25部;学生组:中国民族乐器独奏曲40部、西洋乐器独奏曲41部、钢琴独奏曲46部。
2013年5月18~24日由教育部、文化部支持,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国家级音乐艺术盛会——北京现代音乐节在北京盛大开幕。本届音乐节的内容分为精品音乐会、青年作曲家发展计划(YCP)、大师班讲座与授课、中国美育论坛等。北京现代音乐节经过十年的历练,不断探索中已逐步走向成熟,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结构模式,发展成为国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现代音乐盛会和文化盛会。本届北京现代音乐节将推出13场各类精品演出,观众将欣赏到多元化的音乐作品类型,包括2场交响音乐会、9场室内乐音乐会、1场泰国音乐专场和1场苏州评弹优秀传统经典专场等,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冰岛、泰国及中国澳门等世界范围内知名的艺术家组成了音乐会的强大阵容。
2013年9月24~26日上海音乐学院举行了“2013第一届室内歌剧创作研究”论坛,为促进中国歌剧事业的发展,使上海音乐学院作曲学生及年轻作曲家获得实践机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作曲技术理论方面,2013年受到业界关注的活动有:2013年5月18~21日在北京郁金香会议中心举行的第二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以及2013年11月9~14日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分析论坛。
2013年9月22日,中央音乐学院叶小纲教授的《中国故事——大地之歌》音乐会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演出取得圆满成功。叶小纲教授以他独特的艺术个性,用交响乐形式表达当代东方意识与中国特色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中央音乐学院乐队学院院长、指挥家胡咏言教授,声歌系教授袁晨野,民乐系古筝教师吉炜等助阵演出。这场音乐会引起了中美英等国媒体的高度重视。纽约市市长布伦伯格在贺信中所言:“‘大地之歌’音乐会使纽约居民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能够有机会欣赏当代中国最卓越的作曲家叶小纲的音乐作品。同时,此次音乐会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教育的机会。”本次音乐会是对中央号召的响应,真正做到了在世界上“讲好中国故事,传达好中国声音,塑造好中国文化形象”。
(四)音乐教育
2013年6月,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第六届理事会成立大会在西安音乐学院举办,研究和讨论未来五年音乐教育分会的主要工作等。来自各地的课题代表作开题报告。在报告中,各代表从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式和方法、研究的阶段规划、预期成果等方面作了阐述。
教育改革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论坛在北川中学举行,主题为“为了孩子,为了梦想”的音乐教育改革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论坛于5月13~14日在北川中学召开。论坛由首都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北川中学、绵阳教科所共同主办。教育部相关领导、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领导、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及绵阳市中小学音乐教师齐聚北川中学,共同探讨音乐教育改革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及改革对策。
回顾2013年我国音乐领域的发展,民族化的趋势成为2013年中的一个亮点,民族音乐在创作、表演、教学、研究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以中国民族器乐声乐为主题的艺术节争相绽放;二是民族因素成为音乐创作中的重要素材和主题;三是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受到研究者的进一步重视。也就是说,民族化这一概念在音乐领域并不再仅仅存在于理论和概念之上,民族化探索已经成为表演、创作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将为我国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播和发扬,进一步扩大在世界音乐中的影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