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六千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华夏的开端与人类大迁徙中的世界

公元前21世纪前后的世界,人类的第一次世界性迁徙波及亚非欧三大陆,闪米特人率先从阿拉伯半岛沙漠边缘北上,雅利安族群稍后从欧亚大陆中部草原南下。在这过程中,东亚的中华文明在战胜大洪水后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王朝——夏。南亚的古印度文明在此前后极长的时间里没有留下任何印记,成为史学界最大的谜团。西亚的两河文明易主,北非的尼罗河文明一度中断,欧洲文明的曙光则在地中海沿岸升起。

公元前21世纪前后的东亚,“夏”在中国近代正统史学中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夏朝建立的时间被确定为公元前2070年,禹是第一位天子。因禹在治水的过程中被舜赐名“夏后氏”,其所在部落得名“夏后”,故所建王朝被称作“夏朝”。

在受舜命治水的过程中,禹就以都城为中心,将“黄帝王朝”划分为五类区域,中心方圆500里以内为“甸服”,归天子直接管理;往外500里为“侯服”,由诸侯管理;再往外500里为“绥服”,要求为天子提供保护;再往外500里为“要服”,要求和平相处、遵守王法;再往外500里为“荒服”,即为天子守卫远边的荒远地区,为蛮族和化外之民。再往外就什么也不管了。这一形制无疑是非常稳定的统治结构。据此测算,黄帝王朝和夏朝的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禹继位天子后,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九州因此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成为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八年后,禹在涂山召开诸侯大会,前来祝贺的有“万国”(《左传》)。禹杀死了迟到的防风氏(《竹书纪年》),进一步树立了天子的权威。

关于禹的儿子启继承天子之位、破坏禅让制度的说法并不准确,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恢复了“黄帝王朝”初期父子相传的古老制度。而且,禹最初也曾将天子之位禅让给曾随自己治水并发明了凿井方法的伯益,但在这之前“以启为吏”,给予了启很高的职位,致使启在伯益接受禅让时已经拥有很强的实力,并得到了许多诸侯的拥戴。伯益虽然一度囚禁了启,但启却逃脱了。最终,启率部攻打并杀掉了伯益,成为天子。西方的有扈氏起兵反抗,但被启“剿绝”。随后,启召集诸侯举行盛大的“钧台之享”, “所以示诸侯礼也,诸侯所由用命也”,在奠定夏朝统治基础的同时,正式确立了王朝世袭制度,彻底宣告了中国原始社会的终结,完成了由“公天下”向“家天下”的彻底转变。

夏后氏部落本是众多炎黄部落中的一支。夏朝建立后,夏也就成了其境内各族的统称;又因夏朝相对于周边地区拥有发达的文化,服饰华彩,而又得名“华”。因此,汉代之前中原各族已经有了“诸华”“诸夏”的称谓。“华夏”两字合用最早见于周朝的《尚书·周书·武成》, “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意思是说“无论中原的华夏族还是偏远的少数民族,没有不顺从(周武王)的”。汉代以后,华夏常代指汉族,后来更进一步成为中国的代称。

当东亚开启“华夏文明”的时候,两河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尼罗河文明正从早期的灿烂中衰落。

公元前21世纪前后的南亚,由于迄今没有这一时期的考古发现,人们只能猜想那些古代城市遗址的创造者正在不知何时回归的原始状态中等待雅利安入侵者的到来。

公元前21世纪前后的西亚,两河文明遭到外敌的持续入侵。约公元前2191年,来自伊朗高原的库提人摧毁了闪米特人的阿卡德王国。约公元前2113年,乌尔城邦统一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乌尔第三王朝”。现代西方学者将几个古巴比伦时期(300年后)的抄本残片称作《乌尔纳姆法典》,并认为它是世界上现存已知的最早法典。残片中“神明在众人中选择了他(乌尔纳姆)”一语成为两河流域的君权神化的开端。乌尔第三王朝是一个制度较完善的奴隶制国家。奴隶数量高峰时达到全国人口的1/3,另外还有大量破产的自由民。而王室占有了全国约60%的土地,神庙已经也成为王室的私有财产。这一畸形的社会结构最终导致阶级和社会矛盾的激化。公元前2006年,乌尔第三王朝在埃兰人(东部伊朗一带)和阿摩利人(从阿拉伯半岛迁徙来的闪米特人)的东西夹击下灭亡了。乌尔第三王朝是苏美尔人在持续分裂和屡遭外侵后仅有的一次真正统一,也是苏美尔文明的最后荣光。随着它的灭亡,两河文明再次陷入割据和战乱。

华夏的开端与人类大迁徙中的世界

(公元前21世纪前后)

中南美洲古文明

秘鲁查文文化在此间缓慢独立发展。

南欧古希腊文明

约公元前2000年,向南迁徙的雅利安族群中的一支来到爱琴海西北岸定居。约公元前2000年,向北迁徙的闪米特族群中的一支在地中海东岸定居。


北非古埃及文明

公元前2200年后,被称作孟斐斯帝国的统一古埃及早期王朝名存实亡。

公元前2040年,尼罗河中游的底比斯帝国王重新统一埃及,建立第11王朝。

西亚两河文明

公元前2113年,阿卡德王国的霸主地位被苏美尔人乌尔第三王朝取代。

公元前2006年,两河文明在苏美人唯一的王朝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分裂割据。

约公元前2000年,向南迁徙的雅利安族群的一支在两河流域北部定居,后建立赫梯帝国。

约公元前2000年,向北迁徙的闪米特族群的一支开始在两河流域南部定居,后建立古巴比伦王国。

南亚古印度文明

传说:

没有记载。

推测:

约公元前2000年,向南迁徙的雅利安族群一支进入印度半岛北部。哈拉巴文明此后不久消失得没有任何痕迹。

东亚中华文明

传说:

大禹接替父亲鲧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受让天子后,划分天下为九州、铸九鼎;召开涂山大会、杀迟到防风氏以立威。

史实: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奴隶制夏王朝。

其子夏启在禹死后夺位,定世袭制,开启中华文明家天下时代。

公元前21世纪前后的北非,尼罗河文明因建造大金字塔而陷入分裂割据的状态,地方官纷纷称王,以至于在曼涅托的《埃及史》中同时存在过8、9、10三个由不同部落分别建立的王朝。此时,所有王朝的统治者还没被称作法老。公元前2040年,尼罗河中游的底比斯国王重新统一整个埃及,建立第11王朝,但底比斯城仍然不足以取代孟斐斯地位。

与两河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尼罗河文明衰落相伴而行的是公元前21世纪前后的人类世界性大迁徙。这次世界性大迁徙主要由两大族群发起,一支是来自欧亚大陆中部草原的雅利安人,一支是来自阿拉伯半岛沙漠的闪米特人。两者通常被认为是游牧民族,人们对于他们的起源几乎一无所知,甚至在他们的出发之地也没有发现多少文明的痕迹,而且这种以部落为单位的迁徙没有任何既定的目标。事实上,早在公元前3000年,这种迁徙在两河流域已经小规模地悄然开始了,建立阿卡德王国的就是闪米特人中的一支,只不过这种迁徙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规模变得非常庞大。人们现在只能从他们几个代表性分支的迁徙时间、方向和影响,来大体了解这次世界性迁徙的概貌。

源自阿拉伯半岛的闪米特人由于地理位置最初都只能向北迁徙,只是在到达了两河流域上游后才有了东西方向的选择;其中又以东支的“阿摩利人”和西支的“犹太人”“喜克索斯人”最为著名。东支的阿摩利人到达两河流域中游的时候,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正在衰落。阿摩利人和东部伊朗高原的埃兰人一道将“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彻底终结了两河文明的苏美尔人时代。阿摩利人则在百多年后建立了闻名世界的古巴比伦王国。西支的犹太人和喜克索斯人在约公元前2000年前后,从两河流域向西迁徙到迦南(今巴勒斯坦地区)。其后,喜克索斯人于公元前1674年侵入埃及北部,在肢解了底比斯王朝后,建立了喜克索斯人的古埃及王朝。公元前1650年,部分犹太人也因饥荒在亚伯拉罕的带领下逃往埃及,一度在同族庇护下生活,但在同族被驱逐后被迫出逃埃及。

源自欧亚大陆中部大草原的雅利安人迁徙略晚于闪米特人,最初也都是向南,后也形成了向西、向南和向东的三大分支。向西的雅利安人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来到了爱琴海岸边。数百年后,在两河文明和尼罗河文明的共同影响下,在爱琴海西边的希腊半岛和众多岛屿上发展出爱琴文明也被称古希腊早期文明。向南的雅利安人后在爱琴海东边的土耳其半岛上建立了著名的赫梯帝国。向东的雅利安人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开始进入印度河流域。此时的古印度文明已经消失了。赶着牛群的雅利安人在印度北部定居下来,并最终创造了新的古印度文明,当然也包括臭名昭著的种姓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亚述人以及他们所建立的亚述帝国。亚述人几乎是一夜间出现在两河流域北方的。有人认为,亚述人是雅利安人、闪米特人和苏美尔人混合而成的。亚述人在赫梯帝国建立不久也在其东方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后在赫梯帝国衰落后称霸两河流域。

纵观公元前21世纪前后的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由于这次世界性迁徙而发生了重大变化。古印度文明、两河文明和尼罗河文明第一次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或被中断或成为一种全新的文明。因之产生的古希腊早期文明虽然昙花一现,却成为古希腊后期城邦文明的先祖,其影响一直持续了4000余年。而中华文明则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加上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的阻隔,长期游离于世界文明中心之外,并因此发展出独有的灿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