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兄弟二人不相容
汉高祖十一年十二月(前196年),立自己的三岁幼子刘长(前198年—前174年)为淮南王,统治英布故地,建都寿春(今安徽寿县一带)。这位淮南王来到人世间,也充满了痛苦和辛酸。
早在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的时候,北方匈奴的势力特别强大,拥有骑兵30万,地域辽阔。其首领冒顿单于(前234年—前174年)率兵攻打韩王信的都城马邑(今山西朔县)。韩王信怕打不过,不止一次地派人向匈奴求和。这事引起了刘邦的怀疑,谴吏责备韩王信。韩王信索性把马邑拱手让给匈奴,并率兵攻打太原。高祖八年(前199年),刘邦亲率大军打击韩王信,路过赵国的东垣(今河北石家庄市东),高祖的女婿、鲁元公主的丈夫赵王张敖(前241年—前182年),见岳父皇帝驾到,殷勤迎候。并把一个姿色俱佳的赵美人献给丈人,竟得幸而有了身孕。尽管张敖辛勤张罗,刘邦还是不满意,张口就骂。对年轻赵王的辱骂,惹怒了德高望重的赵相贯高,他便与心腹商量,准备乘机杀死刘邦。八年冬,刘邦征讨韩王信归来,又路过东垣柏人(河北隆尧西)。贯高等人在高祖下榻的厕所的夹壁墙内埋伏了刺客,只要刘邦投宿,便要送命。高祖日暮方到,忽然心有所动,就问:“这是什么地方?”回答说是柏人县。高祖灵机一动,就说:“柏人者,迫于人也!”打马离开馆舍而去。高祖九年十二月,贯高谋害之事被仇家告发,高祖怒不可遏,下令立即逮捕赵王、贯高等。
当年侍奉高祖的赵美人,也被拘捕解往京师。她便对狱吏说:“我曾得幸皇帝,现在已有身孕。”狱吏不敢怠慢,火速报告刘邦。高祖当时正在气头上,没有理睬这回事。赵美人得知,更加着急。便让弟弟赵兼,赶赴京师,托吕太后的嬖幸审食其(?—前177年),去说动吕后,希望吕后能在高祖面前讲几句好话,给予搭救。没想到吕后不光阴险残忍,而且还是个醋坛子。听到高祖有外遇,而且将要生孩子,恨得咬牙切齿。而审食其见了,也就不愿帮忙讲话。等到赵美人生下孩子,竟无人理睬,便含愤吞金自杀了。狱吏抱着孩子送到刘邦面前,刘邦见了,也颇为后悔,便命吕后抚养,而把赵美人葬在娘家真定(今河北正定),并把孩子取名刘长。
关于赵美人及刘长身世,《史记》、《汉书》、《淮南子》高诱叙的记载,出现分歧:
北宋本《淮南鸿烈解·叙》云:
淮南王名安,厉王长子也。长,高皇帝之子也,其母赵氏女,为赵王张敖美人。高皇帝七年讨韩信与铜醍,信亡走匈奴,上遂北至楼烦。还,过赵,不理赵王。赵王献美女赵氏女,得幸有身。赵王不敢内之于宫,为筑舍于外。及贯高等谋反发觉,并逮治王,尽收王家及美人,赵氏女亦与焉。吏以其得幸有身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也。赵美人弟赵兼因辟阳侯审食其言之吕后,吕后不肯白。辟阳侯亦不强争。及赵美人生男,恚而自杀。吏奉男诣上,上命吕后母之,封为淮南王。
《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记载:
高帝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美人,厉王母也,幸,有身。
厉王母亦系,告吏曰:“日幸得上,有子。”
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云:
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
《汉书·高帝纪》:
七年冬十二月,上还过赵,不礼赵王。
八年冬,上东击韩信馀寇于东垣。还过赵,赵相贯高等耻上不礼赵王,阴谋欲弑上。
九年冬十二月,贯高等谋逆发觉,逮捕高等,并捕赵王敖下狱。
可以知道:《汉书》的记载有矛盾:①“有子”“有身”。如果是“有子”,证明刘长的血统属于刘邦和赵氏女。如果是“有身”,那么刘长在赵美人腹中待的时间太长,肯定是个怪胎了。②“有身”时间有二:高帝八年(前199年)、七年冬十二月(前200年)。
如何处理《汉书》中的分歧?肯定《史记》、《汉书》、东汉高诱“叙”等的记载,即刘长为汉高祖刘邦与赵氏女之子。而对于班固《汉书》中的不同记载,姑且存疑罢了。
在刘邦死后、吕后专权的腥风血雨的年代里,刘邦诸子一个个倒在血泊中,一批批大臣被送上了断头台,毒死赵王如意,逼死梁王刘恢,饿死了淮阳王刘友,汉高祖刘邦长子刘盈神经错乱,而淮南王刘长却安然无恙。另一幸免者为代王刘恒,其母薄姬由于得不到刘邦宠爱,随着儿子离开了血腥的杀场。等到吕太后一死,周勃、陈平等大臣诛灭吕氏,迎立刘恒(前203年—前157年)为帝,刘邦的八个亲生儿子中,只有刘恒、刘长二人在世了。
刘长不到20岁时,就长成了堂堂的相貌,魁梧的身躯,而且力能扛鼎。汉文帝前三年(前177年),年已23岁的刘长进京朝拜皇帝哥哥。有时与皇帝一起进餐,乘车游玩,称皇帝为“大兄”。皇帝的地位和特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刘长的这些做法,对刘恒及其亲信来说,是件很不痛快的事,就像手上扎了个刺儿。一次打猎归来,路经左丞相辟阳侯审食其府第。吕太后一死,太后的心腹审食其心神不宁,整日闭门不出。刘长带领几个随从,来见辟阳侯。审食其听说,慌忙出来迎接。刘长从袖中取出铁椎,照着辟阳侯就是一椎,审食其当场毙命。
刘长驱车来到皇宫门前,露出上身,伏阙请罪。他启奏说:“我的妈妈和赵王张敖部下谋刺皇上,没有任何关系,当时辟阳侯知道这件事,而且最有力量说动吕后,他不肯尽力说服太后,见死不救,这是罪责之一。赵王如意母子无罪,吕后害死他们,辟阳侯不加制止,这是罪二。吕后大封诸吕,危害刘氏,辟阳侯不加反对,这是罪三。我为天下诛杀贼臣审食其,并为母亲报仇,谨伏阙下请罪。”刘长义正词严地说出了这一番道理,汉文帝听了,事事在理,同情他为母亲报仇,而且又是亲兄弟,就赦免了他。
这个青年王子亵渎皇权,先斩后奏的举动,震惊了朝野。《史记》本传中就记载说:“此时,自薄太后下及太子、诸大臣都畏惧他。”他们认为,刘长已成为威胁皇权最为危险的人。如果不除,将后患无穷。因此,汉文帝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首先,派人到淮南国秘密刺探刘长的行止。使者回来报告说,刘长不用中央制定的法令,另搞一套;出发到外面视察,要清道警戒,像天子一样;发布的文告称“制”,上书的口气也不谦虚,如此等等。凭着其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割下他的脑袋。
其次,在罗织一大堆“莫须有”的罪名之后,汉文帝命令自己的亲舅爷车骑将军薄昭,给淮南王刘长写了一封信,对他进行劝谏。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叙述皇帝待刘长四个方面“甚厚”,要他感恩戴德。二是指责刘长不孝、不贤、不谊、不顺、无礼、不仁、不知、不祥等八大罪状。三是借周公诛管、蔡,齐桓公杀弟,秦皇杀两弟,来警告暗示刘长,下场将也是这样。四是让刘长尽早“上书谢罪”,并且拟好了谢罪的内容,指出了不谢罪的后果,“王若不改,汉击大王邸”。杀气腾腾,举起了屠刀。
再次,有了这些虚构的罪名,43名朝廷重臣大做文章,联名上书弹劾刘长,并要求把他“弃市”。
再次,说刘长要“谋反”。理由是棘蒲侯柴武(?—前163年)太子柴奇,派一个叫开章的,到淮南找大夫“但”,准备由“但”带70人和40辆战车,到长安西北的谷口(今陕西礼泉县境)叛乱,并准备出使闽越、匈奴,派兵相助。这事被刘长的一个官吏发现,报告皇上。皇帝派长安尉来捉拿开章,刘长把他藏匿起来,又谎称死了。
这则所谓“谋反”的证据,说来荒唐。凭40辆车,70个人,迢迢数千里,越过崇山峻岭,冲破道道关卡,打进重兵守卫的京都长安,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再次,汉文帝接受了“弹劾文书”,假惺惺地宣布,废除刘长“王”的封号,发配到遥远荒凉的严道县(今四川荥经县)邛崃山邮舍定居。同时,把淮南王刘长所谓参与“谋反”的70人全部处死。
刚烈无比的淮南王,不堪忍受这种不白之冤和受到的凌辱,竟在囚车里绝食而死。发配所经过的各个县治,都用邮车传送,而狱吏对刘长之死,假装不知道,直到陕西雍县(今陕西凤翔南),县令打开囚车封条,才把死讯报告皇帝。刘长时年26岁,为王23年。
汉文帝听到这个消息,居然哭了起来,心中十分悲伤。他对当时谏阻这样处置淮南王刘长的袁盎说:“我不听你的话,终于害死了淮南王。”充其量,也不过是猫哭老鼠而已。而沿途押解、转送的官员、狱吏、士卒、伙夫等人众,也一起倒了霉,竟一律处以弃市之罪。
隔了几年,老百姓为汉文帝杀害淮南王刘长作了一首歌,司马迁把他收在《史记》中: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汉文帝除掉了刘长,刘邦的8个儿子中,只有他刘恒还活在人间了,还有谁来威胁他的皇位呢?
这是第二位淮南王的悲惨结局。
刘长死后,汉文帝十一年(前168年),把城阳王刘喜改封为淮南王,其间为王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