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工作交接
孙大国和小丽去时,张老师正带着十几个学生大声在读课文,“秋天来了,树叶黄了……”。十几个娃娃参差不齐的读书声从破烂的窗户里传出。
这稚嫩的声音传入耳,让人心情跌宕起伏。张老师不经意瞥见他们,让同学们继续读。他走出教室,带着小丽和孙大国来到隔壁的办公室。
屋里阴暗潮湿,张老师打开了灯。说是办公室,也是卧室和厨房,真是一屋多用。漆黑的土坯墙面,前半部分是办公桌,中间隔着布帘,后面还有个小灶台。
“快坐吧,屋里太暗了,条件有些差。”说着,张老师拉开两张凳子,孙大国和小丽坐下来。
他拿起书桌上一摞纸说:“孙小丽,这是这个学校十五个孩子的所有资料,都在这了。他们当中最大的十三,还在读三年级的书,这个全怪我。水平就在这了,只可惜把这些孩子耽误了。你一定要好好教他们,至少能小学毕业,走出大山。”
小丽接过这些翻旧了的一摞纸,心里说不出的难过滋味,为的是张老师离去,孩子们的不舍,还是这些孩子所处的环境。小丽说不上来。
张老师又带着小丽来到充满土腥味的教室,下面的十五张小脸顿时安静下来,都静静地看着台上,明亮的眼睛里充满好奇。
“娃娃们,今天我给大家说个事。”张老师侧身看向小丽,冲她微微一笑。小丽也走上讲台。
“这是同学们新来的孙老师,以后就由她来教你们念书。同学们鼓掌。”
十几双小手在张老师的带动下使劲拍手,小丽看着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充满好奇的单纯的眼神,内心觉得责任重大。
一天的交接工作,小丽越发有一种一定要把孩子们带出大山的责任感。
晚上回到暂住的村长家的小屋里,在昏暗的灯光下,小丽再次打开写着每个学生情况的那叠纸。上面是张老师用干净利落的行楷写的,看着张老师每一页的详细记录,小丽明白这都是张老师挨个做过家访后写下来的。每个学生的出生年月日,性格特点,成长环境,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还有家庭成员,家庭成员的职业,家庭的大体情况都写在内。
最大的十三岁,大名秦树海,小名大猴子,因为小时候太淘气而得名。从小就是孩子头儿,带着一帮小孩东家上树偷梨,西家敲门砸玻璃。天天他家都有上门告状的人,他的爸妈为此赔了不少东西,见人总是低头哈腰。
大猴子的父母都是脚踏实地的老实人,家里中了不到一亩地,养了两只羊。按说大猴子的父母年龄应该不大,怎么才做这么点农活。大猴子以前是有个姐姐的,姐姐在五岁左右生了一场大病,大猴子的父母为了给姐姐治病,欠了一屁股债,姐姐的病还是没治好。为了还欠款,大猴子的父亲跑到县城去打工。老实巴交的父亲,除了种地什么手艺也没有,只好跑到工地运沙子搬砖。
在一次登高运砖中,木板没有搭好,大猴子的父亲摔了下来。等他醒来时,人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老实愚昧的庄稼人强忍着疼痛坐起来就要走,旁边看护他的同事赶忙拦住他,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走。大猴子的父亲说,这医院哪是我们这种人待的地方呢。看护他的同事也急了,你是不是傻,你在工地出的事,你的所有费用由工头给你出。
大猴子的父亲这才踏实的在医院看病,一个月后出院了,医生告诉大猴子父亲以后不能干重活。工地也没法干了,大猴子父亲只好回到老家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大猴子的母亲身体本来也不好,勉强养着两头猪,年底杀了好卖钱。
自从大猴子父亲出了这档子事,老两口不得不考虑老了以后的事,这才抓紧又生了一个娃,就是大猴子。老来得子,大猴子父亲很是宠溺,所以大猴子才养成这种顽劣的性格,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大猴子一直跟着父亲做农活,挣些零钱。直到大猴子十岁那年,张老师找上门,苦口婆心的对大猴子父亲说,孩子的教育才是第一位的,不能让他以后也窝在这大山里种一辈子地。只有孩子们走出去了,家才有希望,村子才有希望。
大猴子的父亲心里明白,张老师说得都对,可是他这样的家庭,拿什么来供孩子念书呢。张老师对大猴子父亲说,上小学花费不了什么,课本都有大山外面的人捐的,只要父母同意,管吃就可以,其他交给我吧。
十岁的大猴子终于上了一年级,顽劣的大猴子从小自由惯了,上课总坐不住,在张老师的再三调教下,终于能坐住了,听进去课。大猴子现在已经是班里的班长了,班里的小孩都很听他的。大猴子的父母看到大猴子的改变,心里对张老师很是感激。
小丽又翻开第二页,宋淑研,看名字就像是有文化的人起的。果然,上面写着宋淑妍,八岁,父亲,村里的文书,母亲务农。她是班里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父亲是高考落榜生,从外县调到这里,是个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人。
直到深夜,小丽才把这叠厚厚的资料细细的看完。只是这叠资料里并没有一个叫“玉儿”的。小丽又翻了几遍,确认没有后,她决定明天再去问下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