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兑现的法律:你所不知道的秦帝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平步青云

很可能是项羽鲁蛮的一把火,详尽地毁灭了秦代的历史,以至秦史中找不出一个例子足以形象地说明斩首拜爵的过程,倒是楚汉战争,不管是刘邦阵营,还是项羽阵营,均有依二十等军功爵来笼络人心的。显明的例证就是樊哙,凭借赳赳武斗,从一介屠夫摇身一变,封了侯拜了将,亦算不曾辜负了风云际会。

沛人樊哙,以杀狗卖狗肉为生,曾经和汉高祖一起落草为盗。刘邦初起兵,即毫不含糊地追随左右。《史记》提到,樊哙第一战就斩敌首十五级,赐爵国大夫,即官大夫,第六级。刘邦向秦将章邯发起进攻,樊哙率先登城,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即公大夫,第七级。攻打城阳时,又率先登城。击溃李斯长子、三川郡郡守李由的军队,樊哙斩敌首十六级,赐上间爵(可能是楚爵)。围困东郡的郡守、郡尉,击退援军,斩敌首十四级,俘虏十一人,赐爵五大夫。大败秦将赵贲于开封,樊哙又率先登城,杀死一个侦察兵的头目,斩敌首六十八级,俘虏二十七人,赐卿爵。

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之一,就是削低六国城墙的高度,旨在降低据城叛乱的风险,不曾想却方便了樊哙,仿佛有飞檐走壁的本领,攀爬城墙如履平地。攻打宛陵时,他又率先登城,斩首八级,俘虏四十四人,获封贤成君。接后阻断黄河渡口,打垮南阳郡郡守“齮”的军队。东向攻打宛城,又率先登城。再向西攻郦县,击退敌军,斩首二十四级,俘虏四十人,再次获赏。这时部队打到了旧秦楚交界的武关,挺进至关中的霸上,樊哙杀死秦都尉一人,斩首十级,俘虏一百四十六人,收降卒两千九百人。后来鸿门宴惊魂,刘邦感念樊哙的勇闯大营,封他列侯,号临武君。

随后官升“郎中”,与刘邦一同去了汉中。

以“列侯”的高爵级出任左右近侍之臣的“郎中”,年薪只是“比三百石”,这是很令人纳闷的。然而这恰恰印证了,首创于商鞅的军功爵,随着形势的发展,同时亦是根据形势的需要,不得不有所调整,这就是上文提到的官职与爵位的剥离。睡虎地秦简中保存有不少拥有“公士”“上造”爵位者盗钱、盗羊这方面的案例。这些有爵者并无一官半职,有的甚或只能去高爵之家从事服务性的跑腿当差的工作。“芮盗卖公列地案”中,大夫“材”只是个卖棺材的小商贩。后文将要提到的新棲县县令谋杀狱史一案中,主要案犯的爵位之高令人吃惊。“苍”的爵位是壮平君,却只是新棲县县令的舍人,也就是跑腿的。新棲县县令“信”正是指使他伙同其他人,谋杀了与之有过节的该县令史。案犯“赘”只是普通的发弩士兵,爵位竟是威昌君,大夫“布”混得似乎出色一点,也只是求盗。是以樊哙在取得列侯这个高爵以后,只得从“郎中”这个低官阶逐级攀升,最后才做到将军做到相国。所以然者,个中原因说复杂其实也简单。

范雎曾对秦昭王谈道:“臣闻明主立政,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官大。”禄以劳论,爵以功得,官以治民能力晋升,爵、禄、官的分裂其实是在纠正商鞅主张的有多大功就给多高爵、有多高爵就授予相应官衔所连带产生的问题。后来韩非就举证说明官、爵不分的滑稽。工匠是要懂手艺的,医生是要通医术的,如果让斩首立功的人来干这些技术活,显然与他们的才能不相称。同理,担任官职,是要有智谋和才能的;而斩获敌人首级,靠的是勇敢和气力。让靠勇敢和气力得功的人去担任需要智谋和才能的官职,就等于让斩首立功的人去当医生、工匠一样。结果只能出现把活人医死那样的罪孽。这就是说,官、爵分离是实践的必然了,高级爵可以给予优厚的赏赐,但与临政赋民完全是两码事。秦人的这个认识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成熟老到得令人惊讶。所以樊哙要老老实实从“郎中”做起,从头学做官。

当汉王回军平定三秦时,樊哙第一次实现独立带兵作战,在雍县之南打败雍王章邯的轻车骑兵。再与汉王汇合攻打雍县等县城,又率先登城。攻打好畤城时,樊哙又带头冲锋,率先登城,杀死县令一人,县丞一人,斩首十一级,俘虏二十人,升郎中骑将。跟随汉王攻打秦军的车骑部队,击退敌人的进攻,升将军。接着在攻取郿、槐里、柳中、咸阳的战斗中,樊哙皆功勋卓著。部队挺进至秦旧都栎阳,汉王把杜陵的樊乡赏赐给樊哙作为食邑。而后随从汉王向项羽发起全面进攻,项羽则在彭城把汉王打得大败。樊哙回军荥阳,汉王在樊乡的基础上又给他增加食邑两千户,以将军之职驻守广武。一年之后,项羽领兵东去。樊哙又随从汉王把项羽围困在陈县,把他打得大败。

项羽死后,刘邦称帝,因樊哙坚守城池和出击作战均武功卓著,再加封食邑八百户。大汉建立之初,诸侯王非刘姓而封王的,人心疑忌,叛乱接二连三地发生。樊哙跟随高祖攻打反叛的燕王臧荼,并俘虏了他,平定了燕地。楚王韩信叛乱,樊哙随从高祖进临陈县,逮捕了韩信,平定了楚地。高祖于是赐他列侯的爵位(第二次封列侯了),并把樊哙之前的食邑悉数免去,再赐食邑舞阳,号舞阳侯。樊哙又以将军之职跟随高祖前往代地,平定反叛的韩王信,又增加食邑一千五百户。随后又率领人马袭击叛臣陈豨和曼丘臣的军队,以功升任左丞相。接着打来打去,击破并活捉綦毋卬、尹潘;斩杀韩王信;大败陈豨的胡人骑兵部队,斩杀将军赵既,俘虏代国大官如丞相、大将军等十多人。与诸将共同平定代地乡邑七十三个。燕王卢绾造反时,樊哙以相国的身份领兵作战,平定燕地十八个县,五十一个乡邑。刘邦又给他增加食邑一千三百户,最终确认樊哙作为舞阳侯的食邑共计五千四百户。

樊哙追随刘邦南征北战大半生,总计斩获敌人首级一百七十六个,俘虏敌兵一百八十八人。自独当一面、领兵作战以来,打垮过七支敌军,攻下过五座城池,平定了六个郡,五十二个县,并俘虏敌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以下到三百石的官员十一人。这些公开的资料表明,樊哙着实是一员猛将,视死如归,能征善战。纵如此,半生征战,也就那些人头收获,可见尚首功之难。于此,有必要提点一下刘邦的高明之处。虽然汉承秦制,但对于“尚首功”的政策,有迹象表明,刘邦并非一味地生搬硬套,却是有继承也有发展,有吸鉴也有创新,这最见刘邦的功夫。比如他对似乎是手无寸功的萧何的评价,就颇具慧心。

宅在帷幄里鼓捣鼓捣,似乎是足不出户,却能八九不离十地预判前敌形势,这样的本事唯萧何可以。仅说楚汉争锋,萧何坐镇富庶的巴蜀地区,前方要粮给粮,要兵给兵。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以后,萧何辅佐太子刘盈,以秦故都栎阳为中心,坐镇更为富庶而且社会基本面可以说是大体完好的关中,又是要粮给粮,要兵给兵。“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只有刘邦自己清楚,萧何在他心目中到底是什么位置。汉五年,天下大定,终于要论功行封了。刘邦任性了一回,乾纲独断,擢萧何为头功,封酂侯,食邑最多。百战出身的战将功臣大为不满,也不服,说:“我们身披战甲,手执兵器,亲身参加战斗,多的身经百战,少的交锋十回合,攻占城池,夺取地盘,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而萧何全无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动动嘴皮,封赏倒反在我们之上,这是为什么?”高祖清楚诸功臣所言极是,但他更清楚,“量能授官”之“能”,不仅仅表现在军功这一途。于是心平气和地说:“诸位懂得打猎吧?”群臣回答说:“懂得。”又问:“知道猎狗吧?”群臣一边回答说知道,一边拿眼瞧刘邦,不知道这位盖世英雄又在卖什么关子。高祖说:“打猎时,追咬野兽的是猎狗,但发现野兽踪迹,指出野兽所在地的却是猎人。”

大家发现,萧何才是发现野兽踪迹并发出指令的那个猎人。这样的猎人还有张良张子房。

《汉书·张良传》:汉六年,封功臣,张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亲自替他选定天下最富庶的故齐国地区的三万户人家,给他当食邑。樊哙那样的猛将,又与刘邦是连襟,又是出生入死,才五千多户。刘邦论功,就把他最卓越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出来。这样,陆贾的不走运,也就不是偶然了。

陆贾文才好,口才佳,乃当时辩士,常奉刘邦之命游说诸侯。办成的事不少,也都可以说是大事;失败的例子不多,却都是致命的。楚汉相距荥阳,当此之时,刘邦的父母、妻、子,均命悬项羽的手掌。刘邦派陆贾前去游说,项羽不听。刘邦再派其他人往说,项羽奇迹般地听从了侯公的话,与汉和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并把刘邦最想要的东西给了他:归汉王父母妻子。刘邦因此以侯公为平国君。高祖很可能认为陆贾之能力未必是最上乘的,因此尽管此后陆贾于汉家,屡立功业,正史的评价是“定天下,安社稷”(陆贾参与诛灭诸吕﹑迎立文帝),用词不可谓不高级,但终其一生,位不过“太中大夫”,始终未能进入汉家最高级的功臣名列。所幸此老心态颇好,将千金家产平分予五个儿子,然后由五子轮番赡养。时不时又“安车驷马,从歌舞鼓琴瑟侍者十人”,游于汉廷公卿间。得间也还干一票,替公卿大夫动动嘴皮出出主意,陈平就赠他钱五百万,不仅“名声籍甚”,且还安乐地死在自家床上,也算了得了。

至于商鞅,在政策做出调整之前,他必得捍卫由他一手创设的军功爵的公正性。他若想裂土封侯,有一个关口必须得过,那就是领兵作战,建立有目共睹的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