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重新思考普遍性问题
首先,我要感谢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给我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因为我得到的要求就是讲我最感兴趣的问题,不必考虑专业,也不必考虑效果,只是放开来讲我近几年关心的问题。我知道在座的各位主要是做文学专业和史学专业的学生和老师们。我现在关心的一些问题和这两个专业有关系,但又不完全是这两个专业内部的问题。所以我会尽量在和大家互动的过程当中,努力提供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同时,我也很感激大家的宽容,可以容许我随时跨出这两个专业,谈些或许你们不大感兴趣的话题。
我本来是中文系出身,只是做研究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兴趣超出了文学范围,于是发现我需要补课。因为中文系的人想要处理一些和历史、政治有关的问题时,我们的学术训练是不够的。而时代又使得我们很自然地关心历史与政治,希望从原理上去理解社会上那些复杂的现象,希望有效地进行分析,这种时候仅仅依靠小聪明和现实关怀难以实现这一目标。我想,不能无知者无畏地说大话,所以就开始补课。在补课的过程当中,渐渐地就离开了文学专业,后来进入了政治思想史领域。可是文学专业给我的精神营养,应该说构成了我治学过程里面最根本的那个部分,这份精神营养就是文学特有的对于“人”的深度理解与关怀。
文学创作和研究并不把标准意义上或者说常识意义上的“人”作为对象,它总是以打破常识的方式揭示人性深处某些未被发现、未被意识到的要素,从而丰富对于人性的理解。所以,从关于“人”以及“情感”的标准定义出发搞不了文学研究,这是我们文学专业的人都知道的事情。文学专业的训练,让我养成了这种知识习惯,这就让我在转向思想史之后,所做的研究有点儿“四不像”。就是说,它未必是我们今天科班意义上的思想史和政治学,科班意义上的思想史和政治学基本上需要依靠非人格化的方式进行研究,这当然有它的长处。我在进入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之后,特别是在跟日本同行的切磋中,耳濡目染,自己也从这种非人格化的思考中获益匪浅;但是我个人又很希望能够用我的方式把思想史与政治学这两个学科里边那些和我们的生命直接相关的问题做一些整理和提取,在政治思想史的研究里面,融汇进对于人的观察与思考,并把“人”转化为最基本的视角来审视历史和政治。我要在这里连续为大家做三次讲座,希望这三次讲座能够传达出我的这个还不够成熟的努力,并且和在座的年轻的朋友们一起,齐心合力地去推进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