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消费投资:理论与实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3.4 财富多样化效应

著名经济学家刘树成曾指出,当把金融部门纳入经济增长分析时,需要考虑消费者的资产选择行为,因此消费者行为不单纯是消费效用最大化的问题,而是消费效用最大化和资产组合最大化两个过程的统一(刘树成、赵志君,2001)。

假定可供消费者选择的资产共有三类:一是固定收益证券,包括债券、银行存款等;二是未定权益(Contingent Claim)的证券,包括普通股、期货、期权等;三是实物投资品,包括贵金属、艺术品等。再假定企业的融资有两类:一是直接融资,指通过发行证券融资,包括发行债券、股票;二是间接融资,指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获得融资,包括向银行贷款等。在现代经济中,除了被人们消费掉的财富,资产都必将通过各种途径转化为储蓄或投资。因此,广义的储蓄指扣除消费的全部剩余,包括窖藏的货币和流通中的货币,所以消费的多少就决定了储蓄或投资的上限。但是,并非所有的储蓄都能顺利地转化为投资,当企业对未来的投资预期悲观时,投资需求就会下降,这时储蓄就不能全部转化为投资。这时如果利率是完全弹性的,那么利率会迅速下降,最终使得储蓄和投资达到平衡;相反,如果利率不是完全弹性的,那么储蓄过剩就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存在。这一事实说明,我们不能直接把消费和投资对立起来。只有在投资需求足够旺盛时,储蓄即消费节余才能全部转化为投资,这时消费和投资才是完全替代的。通常情况下,不能完全通过消费者决策确定投资规模。

现在来分析财富形式多样化引起的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变化。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有大量的财富既没有被用于消费也没有转化为生产性投资,这些财富以多种形式被储藏起来,比如以货币的形式、有价证券的形式,为了说明确有财富既没有被消费也没有转化为生产性投资,设想以下的情景:

财富持有者A最初以货币的形式持有财富X,为了获得收益他把这些货币财富存入了银行,银行为了创造利润把A的存款贷给企业B,企业B把这笔贷款用于购买普通股以获得收益,现在货币转移到了出售股票的交易者C那里,假设C把出售股票所得的款项全部存入银行,那么这笔财富就又回到了银行,于是这一过程被循环往复进行下去,这样财富就脱离了实际的生产过程而独立循环起来。

由于银行必须为每一笔存款保留准备金,因此,一笔原始存款能创造的最大财富量是:

式(4-13)中WD代表财富增量,D0代表原始存款,R代表存款准备金率。

我们把由金融系统所产生的财富膨胀过程称为虚拟经济。因为存款创造是有极限的,所以虚拟经济并不会无限度地膨胀,意味着通常情况下虚拟经济能够维持在均衡状态,这样财富完全可以被贮藏在虚拟经济中,而无须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性投资。因此,只要财富积累到一定的规模,消费和投资并不具有直接的替代性。当有需求的时候这些财富就会被释放出来,所以经常的情况是消费不会直接挤占投资,投资也并不要求抑制消费。财富的多样化带来消费和投资的相互替代性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