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的“神话”: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与社会稳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中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困难与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向市场经济转型加速与产业结构调整为城镇居民带来了严重的冲击(蔡昉等,2004),资源型城市首当其冲。从媒体偶尔披露出来的信息看到,发生下岗失业者群体性事件的城市主要是资源型城市,而且多是被认为进入枯竭期的城市:阜新、抚顺、大庆、北票、东川……。2000年人口普查长表抽样数据能够辨识出的地市级城市中,城镇失业率超过20%者共有6个,分别是阜新、抚顺、本溪、辽源、鸡西与鹤岗,全部是资源型城市。如果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作为贫困标准,2004年8月,阜新、东川、北票等资源型城市的贫困发生率都在20%以上(蔡昉、吴要武,2005)。

尽管面临的问题非常严重,但除了部分案例研究(沈镭,1998;臧淑英,1999;李维忠、张建军,2001;文嫮,2002;张耀军、成升魁、闵庆文,2003)和调研报告外(王青云等,2003),对资源型城市存在的问题尚缺少经验分析意义上的研究。令人感兴趣的是,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主要来自自然科学界(地理学家)或者地方政府部门。这些研究者更加关注资源型城市的地理环境与技术改进,他们虽然也注意到这里增长减速,失业与贫困严重,但研究经济问题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对资源型城市各种经济指标的分析通常简单粗糙,而且常常是未作分析便得出了结论。尤其是关于就业、贫困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文献更是有限。缺少经验分析并不意味着没有政策建议,不少研究结论要求中央为资源型城市出台优惠政策和减免税收,还有一些显然是从其他资源丰富国家的做法中受到了启示,建议中央政府为资源型城市建立稳定基金,既调节资源价格波动,又能为资源枯竭时必将到来的产业结构转型预作打算(王青云等,2003;周明良,2004)。

中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困境给我们提出了研究任务:为什么资源型城市会有更严重的困难?国际上资源丰富的国家有什么样的经济绩效与福利状况?如果资源丰富反而有更低的增长速度、更低的社会发展指数,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资源收益怎样使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增长与提高福利水平?本章试图通过对国际上经济学家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一个梳理,使中国能够从不同的资源丰富国家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同时为中国经济学家研究本国的资源型城市问题,在理论与方法上提供借鉴。

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突出难题是经济增长减速、就业压力沉重与贫困发生率高,我们希望能够更多地关注国际上经济学家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但是,已有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增长及社会福利方面,对自然资源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专门论述较为少见,因此,本章重点讨论资源与增长及社会福利的关系,同时对资源收益的运用及其效果作介绍。本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讨论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三部分讨论在研究资源与增长、福利等方面,相关文献中理论与方法上的争论;第四部分讨论不同国家在利用资源收益上的做法与成效;第五部分是本章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