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研究(二〇一六年秋之卷/总第20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宕江摄知庄章组字在《音韵阐微》中的读音分合类型

安拴军 王超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现代汉语方言宕江摄知庄章组字的南北差异及其历史嬗变研究”(项目编号:16YJCT40001)、辽宁省社科项目“中古宕江摄知庄章组字在近现代北方方言的演变研究”(项目编号:L14CYY021)、教育厅项目“宕江摄知庄章组字的南北差异及其历史嬗变研究”(项目编号:W2015011)、渤海大学博士启动项目“中古宕江摄知庄章组字在现代汉语方言的读音分合类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安拴军(1982~),男,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音韵与方言学。王超(1982~),女,大连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语言应用。

(渤海大学 国际交流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摘要:目前的研究中,宕江摄知庄章组字在《音韵阐微》中的读音分合类型及拟音存在分歧。本文通过分析《音韵阐微》中的“反切”“按语”,再比照现代汉语方言及同时期的韵书、韵图,认为宕开三知章组字合流,为齐齿呼;宕开三庄、江开二知庄组字合流,为合口呼。

关键词:宕江摄知庄章组字;音韵阐微;读音分合类型


中古时期宕开三庄、江开二知庄组字读音各不相同,且均为古开口,可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合流且变为了合口呼,这一变化在近代汉语韵书或韵图中可以看到痕迹。也正是因为这一变化,学者们在构拟它们的读音时很容易出现分歧。比如在《中原音韵》中,杨耐思、李新魁两位先生拟为uaŋ,宁继福先生拟为aŋ。本文讨论的是清朝的一部韵书《音韵阐微》。《音韵阐微》成书于1726年,是清初康熙年间,由李光地奉敕修撰、王兰生编纂、徐元梦校阅的一部反映清代官话的韵书。林庆勋先生的《〈音韵阐微〉研究》曾对该书的音系做过深入研究。按照林先生的拟音,宕开三知章与江开二知庄合流,为齐齿呼,宕开三庄与之对立,为合口呼。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江开二知庄多与宕开三庄组字合流,其中北方方言多为合口呼,南方方言多为开口呼。《音韵阐微》虽是一部官修韵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音。本文拟从《音韵阐微》的反切、按语及现代汉语方言三个角度对宕江摄知庄章组字的读音分合类型进行梳理,现将林先生的拟音摘录如下:[1](P191-194)

表1 《〈音韵阐微〉研究》中宕开三知章、江开二知庄组字的拟音

表2 《〈音韵阐微〉研究》中宕开三庄组字的拟音

上述两表反映的语音规律如表3所示。

表3 《〈音韵阐微〉研究》中宕江摄知庄章组字的读音分合类型

一 从反切用字看宕江摄知庄章组字的读音分合类型

《音韵阐微》最大的特点是改良旧时的反切,所创制的“合声切法”蕴含了大量的语音演变信息。如,其方法有合声、今用、协用、借用、从旧韵等五种反切形式。

林庆勋先生把“合声”反切上下字的条件归纳为四条:[1](P66-67)


① 上字取《阐微》支、微、鱼、虞、齐、歌、麻七韵及其相承上去声数韵中字。

② 上字与被切字必同声纽、同清浊、同开合、同声调。

③ 下字取影纽字切清声、喻纽字切浊声。

④ 下字与被切字必同韵、同开合、同声调。


王力先生把“合声切法”的原则归结为五条:[2](P39)


① 虽然尽可能做到用元音开头的字作为反切下字,但是不要绝对化,不要勉强使用生僻的字。在个别地方可以灵活些,借用舌根擦音的字或邻韵的字作为反切下字。

② 尽可能用没有韵尾的字作为反切上字,但是也不要绝对化。

③ 尽可能做到反切上下字都有固定的字。一般地说,同声母并同声调的字所用的反切上字一定相同;同韵母并同声调的字所用的反切下字一定相同。唯一例外是当反切上下字自身及其同音字被切的时候,不得不变通一下。

④ 反切上字要跟被切字同呼。

⑤ 反切下字要分阴阳(指平声)。


(一)反切下字

林先生在总结《音韵阐微》的“合声切法”时提出,切下字应该与被切字同韵、同开合、同声调,王力的“合声切法”中没有提及“同开合”这一条。如单从宕江摄知庄章组字的情况来看,确实看不出各小韵的呼法,如“养”字在宕开三知组、宕开三庄组、宕开三章组字都有作反切下字的情况:

“养”字是宕开三上声阳韵以母字,在《音韵阐微》中保留i介音,将其用于知三章的切下字尚可,用作庄组的切下字就出现了矛盾。林先生把宕开三庄组字拟为合口呼。所以,将“同开合”作为“合声切法”的一条原则欠妥。不过,协用中的切下字可以作为反映介音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协用是对有悖于时音的“今音”的矫正,为了能准确反映当时的实际语音,使用中有时会打破“合声切法”的原则,选用相邻韵的字作为反切上字或下字,当然,反切上字、下字都应与被切字同呼。

如宕开三庄组平声字:

宕开三庄组平声字选用“汪”“王”为切下字辅助注音,“汪”为宕合一唐韵影母字,“王”是宕合三阳韵云母字,二字在《音韵阐微》中是合口呼,此证明被切字也应为合口呼字。

(二)反切上字

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同开合,这一点没有疑义,《广韵》对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开合没有限定。《音韵阐微》上字必用本呼,以开切开,以齐切齐,以合切合,以撮切撮。故“萧”由“苏彫切”改为“西腰切”,因为“西”“萧”为齐齿呼,“苏”是合口呼。

1.宕开三知组字

宕开三知组反切用字在《音韵阐微》中大多遵从“合声切法”,变成了支韵及其相承上去声数韵中字,且全部是知组声母。平声“张”“长”小韵字在《集韵》中用的是古合口,在《音韵阐微》中改成了古开口,说明这些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林先生将其拟为齐齿呼,我们同意这种观点。

2.宕开三章组字

宕开三章组反切用字在《音韵阐微》中大多遵从“合声切法”,变成了支韵及其相承上去声数韵中字,且全部是章组声母。平声“章”小韵字在《集韵》中用的是古合口,在《音韵阐微》中改成了古开口,说明这些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林先生将其拟为齐齿呼,我们同意这种观点。

3.宕开三庄组字

宕开三庄组反切用字在《音韵阐微》中大多遵从“合声切法”,变成了鱼韵及其相承上去声数韵中字,且全部是庄组声母。只有入声“斮”小韵字例外,用江摄开口二等入声觉韵字“捉”作反切上字。“庄”“床”“霜”“壮”等小韵字在《集韵》中用古开口作切上字,在《音韵阐微》中改用古合口字,说明这些字已经呈现合口特征。其中“庄”“床”“霜”小韵字分别有“今用”“协用”两套反切注音。

现在要证明的一个问题是这些反切上字是变成了合口呼还是撮口呼?我们对“菹”“初”“锄”“疏”“楚”“所”“阻”“助”“数”等切上字在《音韵阐微》中的表现进行了追踪。

“阻”“楚上声”“所”“数”“菹”“初”“楚去声”“助”“疏”等字分别选用“五”“乌”“误”作反切下字,其中“五”是遇合一姥韵疑母字,“乌”是遇合一模韵影母字,“误”是遇合一唐韵影母字,这三个字在《音韵阐微》中是合口呼,所以上述九字也是合口呼。由“菹”的协用反切“捉乌切”可知“捉”字也是合口呼。由“床”字的协用反切“锄王切”,可知“锄”字也是合口呼。

4.江开二知组字

江开二知庄组没有选用古二等字作反切上字,而是全部选用的是同声母的古三等字。江开二知组只有“樁”“幢”“憃”等几个小韵的字完全遵从“合声切法”,变成了鱼韵及其相承上去声数韵中字,不过江开二知组的反切上字都是知组字,而且除了“浊”小韵外,切上字都变成了古合口。“憃”“戆”“”“幢”等小韵字在《集韵》中选用古开口作切上字,而在《音韵阐微》中改成了古合口,说明这些字在当时肯定不是开口呼或齐齿呼,而应该是合口呼。

5.江开二庄组字

江开二庄组切上字大多遵从“合声切法”,变成了鱼韵及其相承上去声数韵中字,且全部是庄组字。只有去声“淙”小韵选用止开三上声止韵字“史”作切上字,说明这一小韵字没有呈现合口特征。“”“漴”“捉”“娖”“浞”等小韵字在《集韵》中用古开口作反切上字,在《音韵阐微》中都改用古合口作反切上字,说明这些字在当时已经呈现出合口特征,其中切上字“初”“锄”“疏”“楚”“所”“助”“阻”可以与宕开三庄组字系联,说明宕开三庄组与江开二庄组字已经合流,滋生出了u介音。

二 从按语看宕江摄知庄章组字的读音分合类型

《音韵阐微》几乎每个韵都有按语,这是反映时音的重要参考,从中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语音演变的信息。

(一)宕开三知庄章组字

1.七阳(旧十阳十一唐)

卷五下平声七阳韵注语说:“按:以上阳韵二十九音共分三等,居第二等者按谱宜作开口呼,今多读作合口呼,其居第三等、第四等者为齐齿呼,惟轻唇数音宜属合口呼。”[3](P121)“二十九音”指见三、溪三、群三、知三、彻三、澄三、娘三、非三、敷三、奉三、微三、精四、清四、从四、心四、邪四、照二、照三、穿二、穿三、床二、审二、审三、禅三、晓三、影三、喻四、来三、日三。《音韵阐微》一书由韵谱、韵书两部分构成,韵谱用韵图的形式将韵书的语音系统简明地表现出来。由按语可知,宕开三知章组字与庄组字对立,知章组字应为齐齿呼,因为它们在韵谱中居于三等,庄组字应为合口呼,因为它们在韵谱中居于二等。涉及的知章组字有知三:张粻涨餦,彻三:伥鼚,澄三:长肠场苌,照三:章彰嫜慞璋障鄣漳樟,穿三:昌倡阊猖菖鲳,审三:商伤觞汤禓鬺螪愓蔏炀滳謪,禅三:常裳尝偿鲿尚徜;涉及的庄组字有照二:庄妆装,穿二:疮创怆,床二:床,审二:霜孀鷞骦。

2.二十二养(阳上声)(旧三十六养三十七荡)

卷九上声二十二养韵注语说:“按:以上养韵二十五音共分三等,居第二等者按谱宜作开口呼,今多读作合口呼,其居第三等、第四等者为齐齿呼,惟轻唇数音宜属合口呼。”[3](P205)“二十五音”指见三、溪三、群三、疑三、知三、彻三、澄三、非三、敷三、微三、精四、清四、心四、邪四、照三、穿二、穿三、审二、审三、禅三、晓三、影三、喻四、来三、日三。由按语可知,宕开三知章组字与庄组字对立,知章组字应为齐齿呼,因为它们在韵谱中居于三等,庄组字应为合口呼,因为它们在韵谱中居于二等。涉及的知章组字有知三:长,彻三:昶鋹,澄三:丈仗杖,照三:掌仉,穿三:敞厂氅,审三:赏饟,禅三:上;涉及的庄组字有穿二:磢怆,审二:爽騻鷞

3.二十三漾(阳去声)(旧四十一漾四十二宕)

卷十三去声二十三漾韵注语说:“按:以上漾韵二十九音共分三等,居第二等者按谱宜作开口呼,今多读作合口呼,其居第三等、第四等者为齐齿呼,惟轻唇数音宜属合口呼。”[3](P288)“二十九音”指见三、溪三、群三、疑三、知三、彻三、澄三、娘三、非三、敷三、奉三、微三、精四、清四、从四、心四、照二、照三、穿二、穿三、床二、审二、审三、禅三、晓三、影三、喻四、来三、日三。由按语可知,宕开三知章组字与庄组字对立,知章组字应为齐齿呼,因为它们在韵谱中居于三等,庄组字应为合口呼,因为它们在韵谱中居于二等。涉及的知章组字有知三:帐胀涨张,彻三:畅怅鬯韔畼玚昶,澄三:仗杖长,照三:障嶂瘴,穿三:唱淌,审三:饷向蠰,禅三:尚上偿;涉及的庄组字有照二:壮,穿二:刱创怆沧仓,床二:状,审二:霜。

4.十药(阳入声)(旧十八药十九铎)

卷十七入声十药韵注语说:“按:以上药韵二十五音共分三等,居第二等者按谱宜作开口呼,今多读作合口呼,其居第三等、第四等者为齐齿呼,惟轻唇数音宜属合口呼。”[3](P337)“二十五音”指见三、溪三、群三、疑三、知三、彻三、澄三、娘三、非三、敷三、奉三、精四、清四、从四、心四、照二、照三、穿三、审三、禅三、晓三、影三、喻四、来三、日三。由按语可知,宕开三知章组字与庄组字对立,知章组字应为齐齿呼,因为它们在韵谱中居于三等。庄组字应为合口呼,因为它们在韵谱中居于二等。涉及的知章组字有知三:芍櫡箸,彻三:逴辵婼,澄三:着,照三:酌灼焯勺芍彴妁照斫缴禚犳,穿三:绰婥,审三:铄烁,禅三:杓勺芍汋妁;涉及的庄组字有照二:斮。

通过按语我们发现,在《音韵阐微》中,宕开三知章组字与庄组字分立,知章组字仍为齐齿呼,庄组字演变成了合口呼。

(二)江开二知庄组字

三江韵卷首注语说:“按:《广韵》《集韵》皆四江,宋刘渊改为三江。”又按:“江韵中字古多与东冬韵同用,其字旁从工、从空、从舂、从童、从农、从丰、从悤、从、从從、从宗、从龙,皆东冬韵中字,而《说文》即以之取声,故声与东冬相近也,后人读江如姜。词曲家遂为江阳韵,而《洪武正韵》因之乃时音非古也,今于协用翻切,如按时音须用央、阳、汪、王等字作切脚,其声今方协,然恐与古韵相悖,故宁缺之也。”[3](P42)用“央”“阳”作切脚,说明被切字在《音韵阐微》时期变为齐齿呼,用“汪”“王”作切脚,说明被切字在《音韵阐微》时期变为合口呼。

1.三江(旧四江)

卷一上平声三江韵注语说:“按:以上十七音 ‘韵谱’列于第二等,例属开口呼或为合口呼,今音于 ‘江’‘腔’等字多读作齐齿呼,《切韵指南》于牙唇喉音注开口,余注合口,似亦不误,《韵会》与《韵钥》俱从之。”[3](P43)“十七音”指见二、溪二、疑二、知二、彻二、澄二、娘二、帮二、滂二、并二、明二、穿二、床二、审二、晓二、匣二、来二。除了个别牙音如“江”“腔”等字读齐齿呼外,其余小韵均为开口呼和合口呼。其中唇音、喉音及部分牙音读开口呼,剩下的小韵读合口呼。而这“剩下的小韵”就包括本文所考察的舌齿音,如知二:桩,彻二:憃,澄二:幢,穿二:牕摐鏦,床二:淙鬃漎,审二:双艭

2.三讲(江上声)

卷七上声三讲韵注语说:“按:以上十二音 ‘韵谱’列于第二等,例属开口呼或为合口呼,今于 ‘讲’‘项’等字多读作齐齿呼。《切韵指南》于牙唇喉音注开口,余注合口。”[3](P154)“十二音”指见二、溪二、泥二、帮二、滂二、并二、明二、穿二、审二、晓二、匣二、影二。除了个别牙音如“讲”、喉音如“项”等字读齐齿呼外,其余的均为开口呼或合口呼。其中唇音、部分牙音和喉音读开口呼,剩下的均为合口呼。舌齿音属于合口呼的行列,例字有穿二:,审二:

3.三绛(江去声)(旧四绛)

卷十一去声三绛韵注语说:“按:以上十二音 ‘韵谱’列于第二等,例属开口呼或为合口呼,今于 ‘绛’‘巷’等字多读作齐齿呼。《切韵指南》于牙唇喉音注开口,余注合口。”[3](P230)“十二音”指见二、知二、彻二、澄二、娘二、滂二、明二、穿二、床二、审二、晓二、匣二。除个别牙音如“绛”、喉音如“巷”等字读齐齿呼外,其余的均为开口呼或合口呼。其中唇音、部分牙音和喉音读开口呼,剩下的均为合口呼。舌齿音属于合口呼的行列,例字有知二:戆,彻二:憃瞳,澄二:幢艟撞憧,穿二:糉,床二:漴淙,审二:淙

4.三觉(江入声)(旧四觉)

卷十五入声三觉韵注语说:“按:以上十九音 ‘韵谱’列于第二等,例属开口呼或为合口呼,今于 ‘觉’‘学’等字多读作齐齿呼,《切韵指南》于牙唇喉音注开口,余注合口。”[3](P313)“十九音”指见二、溪二、疑二、知二、彻二、澄二、娘二、帮二、滂二、并二、明二、照二、穿二、床二、审二、晓二、匣二、影二、来二。除个别牙音如“觉”、喉音如“学”等字读齐齿呼外,其余的均为开口呼或合口呼。其中唇音、部分牙音和喉音读开口呼,剩下的均为合口呼。舌齿音属于合口呼的行列,例字有知二:斲琢卓倬啄涿焯椓踔啅诼,彻二:逴踔晫,澄二:浊濯擢镯鸐鵫鸀涿棹嬥,照二:捉斮穛穱,穿二:娖龊擉镞鑡,床二:浞灂汋镯鷟篧齺,审二:朔数矟欶箾

通过按语我们发现,江开二知庄组字在《音韵阐微》中已经合流并且均为合口呼。

三 从现代汉语方言看宕江摄知庄章组字的读音分合类型

中古时期宕开三知、宕开三章、宕开三庄、江开二知、江开二庄五组字各不相同,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分合类型也不完全相同。下面我们从音类和音值两个角度对阳声韵做一重点阐释。

(一)音类角度

从音类角度看,在广大北方方言诸如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晋语中,宕开三知章多合流为一类,宕开三庄、江开二知庄合流为一类,甚至南方方言也多是这种音类分合方式。当然也有其他的分合方式,如合一型,即五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如中原官话的宝鸡、扶风、凤翔、信阳等,江淮官话的黄梅(李陵口)、广济(今武穴市)等,晋语的二连浩特、商都、天镇、河曲等。还有三分型,如晋语府谷县(王家墩)的宕开三知章合流,声母为t组,韵母为,宕开三庄与江开二庄合流,声母为t组,韵母为u,江开二知单独为一类,声母为t组,韵母为u。晋语绥德县(义合)的宕开三知章合流,声母为t组,韵母为ã,江开二知庄合流,声母为t组,韵母为uã,宕开三庄单独为一类,声母为t组,韵母为uã。合一型和三分型比较少,且从我们收集的资料中,没有看到宕开三知章和江开二知庄合流,宕开三庄单独为一类的情况。

(二)音值角度

从音值角度看,在广大的北方方言中,江开二知庄多与宕开三庄合流,为合口呼。也有读开口呼或撮口呼的,读开口呼的如江淮官话的黄梅(李陵口)、武穴市(原广济)、红安、麻城,西南官话的汉阴(蒲溪),中原官话的宝鸡、扶风、岐山、信阳,晋语的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原集宁市)、二连浩特、凉城、商都、包头、左权、吴堡县(张家山)、临河、天镇等。读撮口呼的如江淮官话的鄂州、黄冈(杨罗),金湖(金北)、高邮(高邮)、南通;西南官话的常德、桃源(城关镇)、汉川(麻河渡)、天门(乾镇)、来凤(城内);中原官话的商城县(吴河乡)等。读开口呼和撮口呼的数量较少,且从我们收集的资料中,没有看到读齐齿呼的情况。

四 小结

从反切、按语、现代汉语方言等多个角度看,《音韵阐微》中的宕开三知章合流,还保留腭介音i,宕开三庄与江开二知庄合流,滋生出了合口介音u。这种音类分合方式与同时期的《五方元音》《拙庵韵悟》《黄钟通韵》《韵略新抄便览》《等韵精要》《李氏音鉴》《等韵简明指掌图》等韵书相同。其实早在宋代《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中,江开二知庄组字合口化现象就已出现,从元朝用的八思巴文字记录的汉字也可清楚地看到江开二知庄组字读合口呼的情况。《音韵阐微》虽然是一部官修韵书,很多读音可能与时音不太相符,但从文献和方言的表现来看,江开二知庄应该与宕开三庄组字合流,为合口呼,而不应该与宕开三知章合流,读齐齿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