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技术创新路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中国农业发展

历史已经证实,农业发展是工业化顺利推进的前提条件,忽视农业,甚至歧视农业,往往会严重伤害一国或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最终导致发展的失败。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的经济发展历史,成为此规律的生动注脚。新中国成立前30年(1949~1978年),赶超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内生了城市偏向的政策体系,导致农业发展缓慢,而这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策源地和重要推动力量。歧视农业和农村的制度与政策的调整,农业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力量的逐步引入,推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的成功。Huang et al.用“中国的农业发展:失望的过去、最近的成功和将来的挑战”这样的标题对新中国成立后60年来的农业发展做了经典总结。详见Huang Jikun, Keijiro Otsuka and Scott Rozelle. Agriculture in China's Development: Past Disappointments, Recent Successes, and Future Challenges, in Brandt Loren and Thomas G. Rawski. China's Great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pp.467-505.林毅夫、蔡昉等在长期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形成了思潮—战略—自生能力的分析框架,很好地解释了城市偏向政策的内生逻辑。而贝茨揭示了非洲城市偏向政策的形成逻辑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4;林毅夫:《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罗伯特·贝茨:《超越市场奇迹——肯尼亚农业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罗伯特·贝茨:《热带非洲的市场与国家:农业政策的政治基础》,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本章在重点描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增长和结构变迁的基础上,阐释其背后的动力结构,证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