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聊天聊的是心,真心才能聊成知己

聊天就要敞开心扉,真情实意最动人

要点

为什么美国脱口秀主持人拉里·金能征服观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是真诚地在与对方交流,从他的言谈举止中传递出的不仅是信息,还有感情。

打开心扉,才能打开话匣子,而真诚,正是打开心扉的一把金钥匙。

生活需要真诚,聊天也需要真诚。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真诚的话,一个关心的动作,都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因为,只有真诚地对待别人,才更容易被人所接纳、喜欢。如果一味地封闭自己,对身边的人采取冷漠的态度,总是把自己的想法闷在心里,让自己成为绝缘体,那样就算身边的人想与你聊天都无从入手,双方就算有再好的感情也会慢慢淡化。

拉里·金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一位非常出色的脱口秀主持人,他身世坎坷,10岁时,父亲就因为突发心脏病而去世,孤苦无依的他只能靠救济金长大。

从小心中就有一个主持梦的他,从学校毕业后先是到迈阿密的一家电台当管理员,经过一番艰辛的努力后才坐上主播台。

拉里·金曾经写过一本有关如何与别人聊天的书,书名叫《如何随时随地和任何人聊天》。在书中他讲述了自己第一次担任电台主播时的经历,他说,那天如果有人碰巧听到他主持节目,一定会认为:“这个节目完蛋了。”

那天早上,他一大早就走进了电台,心情万分紧张,就连手都忍不住有些哆嗦,嗓子也十分干渴,不得不靠喝咖啡和开水来润嗓子。

节目终于开始录制了,他先播放了一段音乐,就在音乐播完,准备开口说话时,他忽然觉得自己的喉咙就像是被人割断了一样,居然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

他的脑海里一片空白,只好连播了三段音乐救场,可是音乐结束后,他仍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时,他才沮丧地发现:“原来,我还不具备做专业主播的能力,或许我根本就没胆量主持节目。”

既然准备好的台词都说不出来,他想,干脆我就用最真实的自己来面对大家吧,他凑近麦克风,尽全力地开始他的第一次广播:“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早上好!这是我第一天上电台,我一直希望能上电台……为了这一天,我已经练习了很长时间……15分钟前,我的老板给了我一个新的名字,刚刚我已经播放了主题音乐……但是,现在的我却口干舌燥,非常紧张。”

节目结束后,他以为自己的主持生涯已经到此结束了,观众一定会打电话来投诉他的不专业。没想到的是,节目播出后,竟然得到了一致好评。那就是他广播生涯的开始,从此以后,他不再紧张了,因为第一次广播的经验告诉他:只要说出心里的话,人们就会感到你的真诚。

真正打动人心的讲话并不在于说得多么流畅、多么动听,而在于表达是否真诚。朋友相交,贵乎交心,也就是说,对待朋友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在聊天中,如果你以一颗真诚的心去与别人沟通,那么换来的将是加倍的真诚。

怎样才能像拉里·金那样,让聊天对象感受到你的真诚,并愿意继续与你畅谈下去呢?下面的策略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到你。

情感真挚

引起对方与你继续畅聊兴趣的,有时并不一定是具体的事,而是你的情感反应。白居易曾经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炽热真挚的情感能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如果你想打动别人,就必须自己先拿出真情实意来。当你捧出一颗恳切至诚的心,怎能不让对方感动,怎能不拨动对方的心弦呢?

传情达意

聊天是一个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提高自己的说话魅力,并不完全在于你说的话是否准确,或者你所说的某件事是不是正确的,更多的在于你所表达的思想、信息能否被聊天对象所接受并产生共鸣。也就是说,要想与别人聊到一起,关键在于你说的话能感染对方,拨动对方的心弦。

在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人:聊天时动辄长篇大论甚至慷慨激昂,可听众听着就是打不起精神,甚至希望他快点结束谈话;而有些人虽然只在关键时刻抛出几句话,却掷地有声,像有某种魔力一样吸引着大家。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后者了解人的心理,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以对方的眼光来观察问题。

所以,他们的谈话能更好地传递信息,很能打动人心。

勇于表达

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要怕说得太多或者有可能说错话。“沉默是金”这句话早就过时了,你必须学会展示你自己。

说错话要及时说“对不起”

“对不起”三个字看似简单,达到的效果却往往出人意料——能让强者低头,能让怨者消气,能化干戈为玉帛,从而解决许多冲突和矛盾。

“对不起,我迟到了”“真是抱歉,我得先走了”……日常交往中,这三个字的用途真是太多了。说到底,这不仅表达了自己抱歉的心理,也满足了别人渴望被尊重、被重视的心理。同时,其还是谦虚和客气的标志,让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宽容。这也说明,避免伤害对方的感情,最聪明的做法就是自己谦逊一点。所以,与人交谈时,一旦言语出现过失,不要吝啬这三个字,而要立刻道歉,这样别人也能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并愿意谅解我们,可以让接下来的交流更加融洽、顺畅。

【聊天小贴士】

真诚是发自肺腑的,生活中,我们也要用真诚的心善待他人,做到“五不要”:

1.不要违反与他人的约定,哪怕是小小的约定,也应该遵守。

2.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的缺陷,人人都有短处,嘲笑别人的不足,只会暴露出你的无知与可笑。

3.开玩笑要有一定的分寸。不要取笑、挖苦别人,尤其是他人的外貌和穿着。

4.不要因为别人对你提意见就愤愤不平。应该感激那些批评你的人,无论是善意的,还是非善意的,因为他人的批评会促使你不断前进。

5.不要贪小便宜。无论在生活上、工作上都要做到不贪小便宜,不存侥幸心理。任何一丁点儿的小便宜都会毁掉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誉,只有真诚才能赢得真诚。

释放热情的能量,对方才会热情回应你

要点

如果导购员迎接每一位到店的顾客都充满热情,坚持用自己的激情感染顾客,而且这份热情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那么他换来的将是顾客的热情回应和信任。如果导购员缺乏热情,顾客是不可能被吸引的。

热情、充满激情的沟通是感染并塑造我们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热情对于人生有着非凡的魔力,一个人如果拥有充足的热情,就如同汽车引擎有了汽油一样,拥有了前进的无限动力。人们可以用热情来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能力,使心灵引擎的气缸中永远充满能量,在气缸内被明确目标发出的火花点燃并爆炸,进而推动信心和个人进取心的活塞,使其不停地运动,迸发出巨大的活力。同样,热情会使我们在聊天中成为主宰者,如果我们能释放热情的能量,点燃对方的热情,对方自然愿意与我们畅聊。

姜明华是一位导购,有一天,一位顾客到他的店里选购电视,那位顾客看了店里所有的电视之后,没有看中任何一款电视,正准备离开。这时,姜明华走过去热情地对他说:“先生,我可以帮助你挑选到最满意的电视,我是这里的导购,很熟悉附近的电视直销店,我可以陪你一起去挑选,而且还可以帮你砍价。”

这位顾客同意了姜明华的请求,姜明华带着他来到了别的电视直销店。那位顾客把所有的电视店都看了一遍,还是没有挑选到他满意的电视。

最后,那位顾客对姜明华说:“我还是决定买你的电视。老实说,我决定买你的电视并不是你的电视比其他店里的要好,而是你的热情感动了我。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享受过这种宾至如归的服务。”

那位顾客从姜明华那里买了好几台电视,而且,那位顾客还在他的朋友圈内为姜明华免费做广告,介绍了很多客户到姜明华的电视直销店来买电视。

“只有划着的火柴才能点燃蜡烛”,聊天时,我们就像是“火柴”,我们的聊天对象则是那根等待着被点燃的“蜡烛”。当我们自身散发着光和热的时候,“蜡烛”才会被点燃,才会燃烧起来。

其实,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燃烧着如同火一般的热情,然而,那些能够把自己的热情释放出来的人寥寥无几,他们并非不愿意以热情示人,而是不懂得如何挖掘热情的能量。

在聊天中做一个热情的主宰者并不难,诀窍在于以下三点:

想要感染别人,先感染自己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能让你充满热情,一个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问问自己:“什么能拨动我的心弦?”用乔布斯的话说就是:“到底有什么东西能点燃你内心的激情?”记住这个答案,并在聊天时与对方分享它。

聊天时,你必须表现出对你所谈论的话充满热忱!这样的热忱是具有感染力的,能充分调动起对方的情绪,让对方心甘情愿跟着你的节奏聊下去。

把握住第一个五分钟

人与人之间第一次交谈,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才能知道彼此是否能成为朋友?第一个五分钟是最为关键的时间点。

与熟识的人在一起聊天会觉得很放松,几乎不费吹灰之力话匣子就能打开。而面对陌生人时,尤其是进入陌生环境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不自在或胆怯的心理。但要想将对方变成朋友,就必须首先在心里建立一种渴望与对方结交的愿望,然后再有所行动。

比如,在与陌生人接触的第一个五分钟里,彼此间首先要做的是寒暄。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适当多留心他所说的话以及他的眼神、声调等,揣摩一下他的个性、兴趣、爱好等,然后再投其所好,聊聊他可能会感兴趣的事情,话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打开了。

适时说“是啊”,用肯定建立信任关系

在与别人聊天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也不管对方说些什么,都有一个非常“百搭”的神奇交际语,就是“是啊”。如果你暂时想不起合适的话题,说“是啊”就等于在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

“是啊”不只是随声附和,更是在表达你对对方的肯定与赞同。这句话中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我认为你说得非常合理”,二是“我很赞同你的观点”。

即使对方说的某些观点你并不完全认同,你也应该首先给予“是啊”“我理解”“我明白”等这种肯定的答复。就像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一样,他们永远不会否定客户的话,因为一旦表现出否定的态度,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就很难建立了。

聊天也是如此,你能对对方表示赞同,对方才会感到与你聊天的美妙和舒服,也才有继续跟你聊下去的情绪。如此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不用实在可惜!

【聊天小贴士】

让自己看起来充满热情的小技巧:

1.让你的脸和眼都充满笑意。当你和别人第一次见面时,先注视对方一秒钟,然后绽放出阳光、温暖的笑容,让你的脸和眼睛都充满笑意,微笑时的瞬间延迟会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

2.让你的语调热情洋溢。语调不要像念台词一样干巴巴、枯燥,尽可能态度积极、热情洋溢,让你的声音听起来充满热忱。

3.生动描述你的工作。当别人问起你的工作时,不要只是简单地说自己是做什么的,只说职位等于什么都没说。不妨具体而生动地描述你的工作,说一些你在工作中遇到的有趣的事,引起对方的兴趣,让对方能接得上话。

4.聊天时多说“你”。让对方成为聊天的焦点,让他说得更多,他才能更多地感受到你的热情。

少说“我”,多说“我们”

要点

无论是在聊天还是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字讲得太多并过分强调,往往会给人留下喜欢突出自我、标榜自我的印象,这会在对方与你之间筑起一道防线,形成障碍,影响别人对你的认同。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果和别人聊天,在5分钟内“我”字出现不超过5次,对方对你的好感度会增加50%。

这个实验表明,和人相处,如果能暂时抛开自我,把焦点更多放在对方身上,就会得到更多好感,随之而来的互动也更多。

而那些聊天时总是把“我”挂在嘴边的人,很难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有两位农夫忙完田里的农活,扛着锄头结伴回家。走在路上,农夫甲忽然发现地上有一把斧头,就跑过去捡起那把斧头。他说:“我们发现的这把斧头还挺新啊!”他想将斧头带回家占为己有。农夫乙觉得这把斧头是农夫甲发现的,应该归他所有,就对农夫甲说:“你刚才说错了,你不应该说‘我们发现’。因为这是你先看见的,所以你应该改口说‘我发现了一把斧头’才对。”

他们两个继续往前走,农夫甲的手上仍然拿着那把斧头。过了一会儿,遗失这把斧头的人找了过来,远远地看见农夫甲的手上拿着他的斧头,就匆匆忙忙地追上来,眼看对方就要追上来了。这时候农夫甲很紧张地看了农夫乙一眼,然后说:“怎么办,这下子我们就要被他捉到了。”

农夫乙听他这么一说,知道甲想把责任归咎到两个人的身上。于是就很严肃地对农夫甲说:“你说错了,刚才你说斧头是你发现的,现在人家追来了,你就应该说‘我快被他捉到了’,而不是说‘我们快被他捉到了’。”

人们每天最常用的字是什么?是“我”。

为什么人们总是会说“我”呢?其实很简单,因为人人都喜欢被称赞,也喜爱称赞自己。而且,很多人脑海里潜伏着一些不正确的认知。比如,“我一定要显得比周围的人强”“我说的这个话题非常重要,他们一定很喜欢听”“人人都要注意到我,我才会满意,我才算成功”“我不说自己的优点,他们怎么可能知道呢,所以让大家注视我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说出优点”,等等。

这些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往往事与愿违,不但不会吸引别人,反而还会让更多人远离你。相反,如果你在与他人聊天时多关注别人,并且表示适当的理解和肯定,你就会成为受欢迎的聊天伙伴。

《红楼梦》里有这样一段关于王熙凤说话之道的描述: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然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罢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着不让她再提伤心事的时候,她马上换了表情,转悲为喜,“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王熙凤的话说得太妙了!仔细看看,凤姐在这么长的“演说”中是否提到了自己?没有!为别人着想的结果是“双赢”。大量的事实证明,人的心理就是这样,人们都很在乎别人对自己是否重视,是否关注自己。如果一旦发现对方对自己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立马就会想方设法避开他。

因此,在聊天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我”字的运用分寸。

用“我们”代替“我”

聊天时少说“我”,多说“我们”,往往可以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促进彼此情感的交流。比如,“为了完成这次任务,我希望大家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如果改成——“为了完成这次任务,我们都加油去做,好吗?”会更具有鼓舞效果。因为这样说话能让对方觉得你们是站在同一个阵营中的,听到“我们”这个词,就会产生参与其中的感觉,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参与意识。

从表面上来看,“我”和“我们”只是一个称谓问题,只有一字之差,但是给我们的心理感觉却是截然不同的。事实上,当我们在聊天对象面前频繁地说“我”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听众,更失去了对方对你的兴趣。当然,也要注意,不能事事说“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能不说“我”的时候尽量不说

在聊天的过程中,如果主语一直是“我”,后面尽量少用“我”,以免显得重复冗余。比如,“最近,我做了一次关于员工满意度的调查统计,(我)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员工对公司有不满情绪,(我以为)这些不满情绪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加班费的问题,(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如果把后面的“我”全都去掉,就可以避免因为“我”过多而让人感到强烈的个人色彩。

说“我”的时候别忘了说“你”

当我们讲到某个话题或提出了自己的某种观点时,最好问一下对方的想法,这样,一来表示我们对对方的关注,二来还可以从对方的口中听到另一种观点。比如“你觉得呢”“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知道您对此很有研究”……

【聊天小贴士】

聊天时,以下四组词要慎用:

1.“应该”“必须”“一定”“你必须去”“一定得答应我”“你应该这样做”……这样的措辞显得生硬、居高临下,给人压迫感,容易让对方产生抵触心理。最好换成“可以这样吗”“我建议”“我觉得”等商量的口吻,再解释一下理由,比如“我实在太困了”等。

2.“不得不”。像“我不得不洗碗”之类的表达,会给自己没有生活主动权的消极心理暗示。不妨提醒自己“我爱我的家人,愿意为他们洗碗”,事情虽没变,心情却改变了。

3.“不能”“不可能”“绝不”。这些绝对否定词就像在别人面前摔门,让人尴尬,伤人感情,把机会挡在门外。事无绝对,山重水复疑无路,还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呢。不妨用委婉的“可能不行”“可能有困难”等来表达。

4.“闭嘴”“讨厌”“你别管”。生硬的拒绝会带来负面情绪,哪怕开玩笑也别随意讲,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别人一旦当真,就可能造成情感伤害。也别用指责的话,实在不想被打扰,可以单纯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如:“我现在头很痛,能让我静一会儿吗?”也可先表达感谢,“谢谢你的关心,但请让我自己呆一会儿好吗?”别人就很容易接受了。

多点人情味,别人更愿意跟你聊

要点

我们在平时与人聊天时,如果能多给对方一些关怀,如询问对方的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等,会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话语中饱含人情味,对你的好感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您家老爷子的病好点儿了没?”

——“好长时间没见到您了,是不是工作太忙了?一定要注意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最近我身边好几个同事都感冒了,你可要注意别被传染啊!”

聊天时,及时给予对方关怀,是一个增进彼此感情的诀窍。发自肺腑的关心,会让对方感到重视和温暖,话匣子也就自然而然地打开了。

罗伯特·舒克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销售员,有一天,他决定把自己的推销经验写下来。为了让这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他想了一个主意:采访当时已经85岁高龄的肯德基创始人哈南·桑德斯上校,把他创业的精彩经历当作书中的一个经典案例。

按照提前约好的时间,罗伯特·舒克准时来到了哈南·桑德斯家中。谁知,哈南·桑德斯与他握手之后,就一脸痛苦状地对他说:“非常高兴认识你,我也很荣幸能得到你的采访。但非常抱歉的是,就在今天上午,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我的脑袋被撞到了,现在感觉很难受,所以没办法接受你的采访了。”

罗伯特·舒克失望极了,为了这次采访,他千里迢迢乘坐飞机来到这里,却没想到得到的是这样一个结果。不过,他还是很关心这位老人,于是就关切地说:“这真是太不幸了,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下次再约。您受伤很严重吗?有没有找医生来看看?”

“我只是觉得头很疼,还没有去医院,可能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罗伯特·舒克马上说道:“这可不行!您应该赶紧去医院看看,我陪您去吧!”

罗伯特·舒克的关心让哈南·桑德斯非常感动,在看完医生确认自己并无大碍之后,他还是如约接受了罗伯特·舒克的采访。后来,罗伯特·舒克还跟这位和蔼可亲的“肯德基爷爷”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

什么样的聊天才是有人情味的聊天呢?其实,秘诀很简单。

用心才能打动人心

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得用心才行,聊天看似简单,却也离不开“用心”二字。我们在生活中多用心去观察对方,才能有针对性地关心对方,把话说到对方心里去。比如,如果对方脸色苍白、有黑眼圈,你可以问他最近健康状况怎么样?是心情不好,还是生病了?这样的关切之语,才能让对方产生更强的互动意愿。

扔掉自我主义

有些人非常关注自我,在聊天中也是如此,总是不停地说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对方听了之后恐怕只会觉得厌烦,失去与你聊天的兴趣。

聊天是语言上的交流,既然是交流,就要互通有无,并得到别人的认同。因此,无论何时聊天、跟谁聊天、聊什么内容,都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没完没了地炫耀自己,只谈论自己的事情,不关心别人的感受,是不会受人欢迎的。

那些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更多地关心对方的需求,引导对方聊聊他自己的事情,比如,你可以询问一下对方在哪里上班?从事哪方面的工作?有什么兴趣爱好?大部分人都能接受诸如此类的话题,而且还能产生一种被别人重视的感觉,这也就有了彼此进一步交流下去的可能。

关怀要把握分寸

有些人在聊天时,明明是好心关怀,可话听起来就是不中听。为什么呢?因为他没能把握好关怀的分寸,把关怀变成了攻击。这样一来,关怀也就变了味,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比如,对方刚刚被炒了鱿鱼,你本来是想关心他的近况,于是就问:“听说你被老板解雇了?我早就跟你说过,那份工作不适合你。”

设想一下,如果是别人对你说这样的话,你听起来会觉得安慰吗?还会愿意继续与他聊下去吗?本来对方遭遇不顺心的事,心情很糟糕,你这种“关怀”不但没有起到安慰作用,反而还等于在人家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岂不是很残忍!

如果你能换一种方式来说,效果可能就不一样了。比如,你可以这样问对方:“听说你最近辞职了?这样也好,正好有机会好好休息一下。”这样一来,既给对方留了面子,又表达了关心对方的含义。

另外,对于别人的隐私、别人的缺点等,不管你是真关心还是假关心,都不要作为聊天的内容,比如工资、成绩、年龄等。可能你是出于好心才会问这些,但这些话往往会使你好心办坏事,引起对方的反感。

【聊天小贴士】

当别人遭遇痛苦时,安慰是最直接的关怀,下面介绍几个聊天时安慰对方的小策略。

1.倾听

倾听,是用你的眼睛、耳朵和心灵去听对方的心事和倾诉,而不是去追问事情的前因后果。给对方表达和宣泄的机会,胜过任何语言上的安慰。

2.停顿

在聊天时,一旦发现自己心里出现“我不太明白……”的声音,要立即停顿下来,询问对方,将问题弄清楚。停下来能让你避免主观臆断、以偏概全,从而理智地对待对方的问题。否则,我们仅仅通过只言片语就与对方讨论问题的对与错,往往会说出令对方不愉快的话,也就背离了你安慰的初衷。只有在适当的时机说适当的话,才能达到安慰的目的。

3.支持

在安慰别人时要记住,不要强硬地告诉别人“你应该觉得……”或“你不应该觉得……”之类的话,每个人都有权保有自己的真正感觉,无须旁人来左右。安慰并不是让你帮助对方做出判断,安慰是给予对方空间去做自己,并认同对方的感觉。你不需要用“同意”或“不同意”来表达同情和关心。

4.感同身受

面对面地安慰别人,效果究竟如何往往与你内心真正的状态是有很大关系的。对于被安慰者来说,你对他的遭遇感同身受,就是他需要的最好的礼物。

5.告诉对方你的感受

很多人在安慰别人时,不希望对方知道自己当时的感受。这大可不必,你完全可以让对方知道你当时的感受。你甚至可以直接对对方说:“我现在真的无法理解你的感受,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才能安慰你,但我真的很关心你,希望你能尽快好起来。”这种坦白的表达虽然看似自相矛盾,但却是你内心的真实写照,这更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和一片苦心。如果你说不出来,也可以用书写的方式来告诉对方你的感觉,无声语言尤其是文字形式有时候比有声语言更具有感染力,很多失意之人对书信等文字形式情有独钟。

别忘记观察“微反应”,对方不想聊了就暂停

要点

如果业务员对客户的心不在焉毫不在意,仍然喋喋不休地介绍自己的产品,客户恐怕根本不会对其推荐的产品感兴趣,有可能就此失去了一个大客户。而如果业务员懂得观察对方的微反应,及时打住,将很高兴赢得客户的好感,也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机遇。

通常,我们都是通过第一印象来对别人进行判断并决定是否与对方聊下去,但是,只靠第一印象是远远不够的。一个更有效的方法是观察对方的微反应,也就是对方在试图掩盖某种情绪时无意识做出的、短暂呈现出来的表情以及一些细微的、不易察觉的肢体动作等。

李晓敏是一位业务员,她到一家公司去拜访客户,虽然事先已经预约好了时间,可是等她进门就座后,却发现客户一边与她说话,一边时不时地看电脑屏幕,电脑那头还有人在小声讲话。她心里打了个问号:“难道是在开视频会议?”显然,她的来访打断了什么重要的事,客户心里惦记着这件事,所以在接待她的时候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这时,李晓敏做出了一个非常明智的举动,她停下了谈话,说道:“您一定很忙,我就先不打扰了,过两天我再来!我说的事情,还麻烦您考虑一下!”

李晓敏走了之后,客户对她既有感激也有内疚:“明明跟人家约好时间,自己却失约了,因为自己的事,都没好好跟人家聊聊业务的事。”出于这样的心理,客户在处理完自己的事后主动与李晓敏取得了联系。

言辞、表情、动作等微反应,能悄无声息地透露出一个人的品格和心理。如果我们能对这种无声的表达方式了如指掌,就能更清晰地理解别人的想法,更加融洽地与别人沟通,更有针对性地向别人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在聊天时,我们要留心观察,从对方的微反应中洞悉对方是否想开口与我们交谈,或是否对我们的话感兴趣,然后再决定是继续说下去,还是马上闭嘴。

从谈话的话题探寻对方的内心世界

人的情绪往往会不自觉地从谈论的话题中呈现出来。话题的种类很多,如果你要弄清对方有没有兴趣与你交谈,或者想从中了解对方的性格、气质、想法等,最容易着手的方法就是从对方的话题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比如,经常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的家庭妇女,很大概率是一位典型的家庭主妇。你在与她交流时,如果不停地谈论你的工作、现在的经济状况、你最近看了什么书等,对方很可能会反感,也就不愿意再开口与你交流了。而当对方说话时,你做出一副耐心倾听的样子,却可以很容易地赢得对方的好感。

从语言习惯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

语言往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的深层心理变化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反映在说话的措辞上。如果你注意观察和倾听,就能通过对方的话语了解对方的性格,知道与对方聊哪些话题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

比如,说话喜欢自问自答的人,通常比较固执,对自己非常自信,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建议。与这样的人聊天,如果你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能对方就不会太愿意与你聊天。

再如,喜欢采取肯定式说话的人,一般具有很强的能力,能对谈论的事情迅速得出结论,并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你与他们聊天时表现得过于软弱、无主见,对方可能也会觉得你不是一个很好的聊天对象。

从说话的方式揣摩对方的真实想法

通常来说,一个人的感情或意见会通过他的说话方式表现出来,只要仔细揣摩,即使是弦外之音,也能从他说话的方式中一点点发现端倪。

比如,说话的语速快慢就能展现出一个人的心态。如果对某人持有敌意态度时,许多人说话速度都会变得迟缓;如果有愧于心或说谎时,说话的速度自然就会快起来。

所以,我们在与别人谈话时,如果对方的意见与我们不同,就要仔细观察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提高音调,表示他想压倒你。此时如果你还想继续与他聊下去的话,不妨暂时顺服他的意见。否则,他可能很难再愿意与你继续沟通下去了。

通过对方的面部表情来了解对方的情绪

人的心理活动非常微妙,但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往往会从面部表情里流露出来。如果遇到高兴的事,脸颊的肌肉会很松弛;相反,一旦遇到悲伤的情况,自然就会愁眉紧皱。

比如,如果对方看上去非常严肃、紧皱眉头,那么你与他谈论一些快乐的事,可能很难引起他的共鸣,因为此时他正心情不爽,根本没有心思开口与你谈天说地。相反,如果对方面色愉悦,表情轻松,你与对方聊一些愉快的话题,对方往往会很愿意与你继续聊下去。

【聊天小贴士】

当对方做出这些动作时,说明他们已经不愿意聊下去了。

1.不同意而掉转头

如果他们在刚开始聊天时呈现出的是开放式的身体语言,比如点头或者微笑,当他们的身体稍稍侧转不再朝向你,或者懒散地坐在椅子上,或者双腿交叉,说明他们对你的话题并不赞同。

2.挫败感和焦虑

他们有没有做出更多的障碍式姿势?他们的手臂交叉了吗?

他们是不是第一次交叉双腿?他们是不是开始有脸部摩擦的动作?他们是不是开始摆弄首饰、衣服或者钢笔?

3.不耐烦

他们的行动是否加速?他们是否频繁更换在椅子上的坐姿?

他们点头的速度是不是正在加快?他们双腿交叉时,上面的那条腿是不是开始晃动?他们是否不停地在看表?他们的手是否掌心向下放在桌面上?他们是否开始整理文件?

4.厌倦

他们是否正在打哈欠或者因为控制打哈欠而流泪?他们是不是重复做某些相同的姿势和动作?他们是不是正在旋转他们手头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