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亚哥岛
从海上眺望,普拉亚港附近杳无人烟。过往喷发的火山,再加上热带骄阳似火,使这里多数地区都没长什么植物。此地地形呈阶梯状,逐渐升高,形成一些没有平顶的锥形山峰,远处则是连绵起伏的高山,可见此处地貌没有任何规律。在热带气候里眺望这一景象,更加触目惊心。刚经海上来到此地的人,第一次徜徉在椰子树下,必然满心欢喜。一般来说,见过这个岛的人都会觉得它乏味无趣,但是对于习惯了英国庸俗景观的人来说,这片贫乏的不毛之地却别有一番新奇的粗犷美。在这片熔岩平原上,绿叶植物罕见,却有大群的牛羊。终年少雨,但一下雨就是倾盆大雨,之后便会有植物的嫩芽从石缝中生长出来,不过很快就会枯萎。这里的动物已然习惯以干草为食。现在已经一整年没下雨了。
达尔文说
帝芬巴赫博士翻译的《考察日记》德文第一版写着,普拉亚港绿树成荫。
人们刚发现圣地亚哥岛时,普拉亚港那一带还绿树成荫,后来因当地居民随意砍伐,使得岛上寸草不生。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圣赫勒拿岛和加那利群岛上。圣地亚哥岛地势宽阔平坦的河谷里,生长着无叶灌木,这里仅在下雨的几天中充当河道。河谷中的动物稀少,最常见的鸟类是翠鸟,它们隐藏于蓖麻茎上捕猎蚱蜢和蜥蜴,颜色鲜艳,但不如欧美的翠鸟漂亮,在飞行姿态、生活习性和栖息地偏好干旱山谷等方面,也与欧洲翠鸟大为不同。
海兔
在此地停留期间,我观察了一些海洋生物的习性,其中有一种个头很大的海兔。这是一种海蛞蝓,长约13厘米,全身土黄色,身上有紫色的条纹,身体下面有假足,两侧有宽阔的膜,有时会发挥风扇的作用,使水流流向背部的鳃或者肺。它们生活在浅水滩的石缝里,以那里生长的软嫩海草为食。在它们的胃里,我发现了几粒小石头,这跟我在鸟类的砂囊里找到的石头一样。此类海兔一旦遇上外界干扰,便会排出一股紫红色液体,使周围30厘米的水域染色。除了这种防御方式,它们还会分泌一种酸性物质,其他动物碰到后会有种被蜇了的感觉。
章鱼
我颇有兴致地多次观察了章鱼的生活习性。这种动物经常出没于退潮后的水坑里,不过不容易捕捉。它们依靠长臂和吸盘,把身体缩进狭小的缝隙中。一旦钻入其中,再想把它们弄出来,可得费一番力气。有的时候,它们会突然摆动触手,如离弦之箭,从水洼的一边冲向另一边,同时把水洼搅成栗褐色。这种动物还有一种奇特的本领,可以像变色龙一样改变身体的颜色,借此瞒天过海。它们可以随着所经水域来改变颜色,在深水中,身体呈紫褐色,到了浅水或者陆地上,又变成黄绿色。经过一番仔细观察,才能看出它们身体本来的颜色。这是一种法兰西灰,上面点缀着无数明亮的小黄点。灰色深浅不一,斑点或隐或现。变色的过程仿如彩云掠过,身体呈现各种颜色,从风信子的红色到栗褐色,种类繁多。它们身体的任何部分,一旦遭遇电流的刺激,都会变得黝黑。用一根针去刺它们的身体,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只是颜色没有那么深。它们身体上的这些色斑,或者也可以称作色晕,据说是由颜色不同的细小囊泡交替扩张和收缩而形成的。
达尔文说
关于这种章鱼具体可参看《解剖学与生理学词典》中有关头足纲的内容。
这种章鱼在水底游动或潜伏时,会展示变色的能力。其中有一只章鱼,为了躲避我长时间的观察,施展各种本领,真是有趣。它似乎对我的观察了如指掌,开始时纹丝不动,再悄悄前进几厘米,好像猫捉老鼠一般,然后改变身体颜色,再慢慢地向前,等到进入深色水域后,突然加快动作,释放墨汁,遮住自己将要进入的洞穴。
在观察海洋生物时,我的脸离海面只有几十厘米,所以常被喷上来的水打中,同时还能听见窸窸窣窣的声响。一开始我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后来才发现原来是这种章鱼躲在洞中发出的声响——它最后还是被我找到了。毫无疑问,它能够喷水。我觉得,它是通过控制身体下面的吸盘,来瞄准目标的。这种生物要想把头部竖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在地面上爬行时很艰难。我曾抓到过一只章鱼,把它养在船舱内,在黑暗中可以看到它发出的粼粼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