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市场如何运行
案例1 不战而屈人之兵:供求的力量
导读:供给与需求构成了博弈的双方,由此产生的市场力量往往可以提高经济效率,增进社会福利。同时,运用得好的话,还能够在国家外交甚至战争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在《管子·轻重篇》中讲到的“衡山之谋”这一典型的经济战争的基础上进行演绎,以期可以映衬供求力量的奇妙和伟大。
“老管!老管!”
管仲刚吃了一碗黄羊肉,还没来得及擦嘴巴就听见了小白的脚步声:咯噔咯噔。全齐国也就他跑得最有节奏。
“大王进膳了没?要不要来串羊腰?”管仲客气地说道。
“不用了,不用了。谈正事。寡人这两天都着急上火了。”几日不见,齐桓公的发际线果然又高了半寸。“你听说了吗?楚国又给衡山国送礼了。一头大金牛,上面还坐着两个美女。衡山国这块大肥肉,还长在我们齐国脚底下。要是给楚国吃掉了,我们就危险了。寡人想派熊琼出战了,车五千乘,带甲十万,速战速决。尤其要把衡山国科学院那帮老头搞到手,不然我们在军械武器上就先落下风了,听说他们已经把燧人氏传下来的《木经》研究透了,高水平论文发了一大摞,接下来就是造战车了。”
“大王稍安勿躁。隰朋刚出访回来了,您没召见他吗?”
“是吗?寡人这两天一直在跟熊琼商议出兵的事情,刚回来,还没来得及找他叙叙旧呢。先说衡山国的事情吧,此事刻不容缓。”
“大王,上个月张教授的经济学原理课您不是去听了吗?正好讲到了供求的市场力量。我可是受益颇多。您就没点想法?”
“哎呀,惭愧。晚上批奏折太累,课上寡人都做梦去了。难道说,供求的力量能解决衡山国的问题?”
“当然。张教授可是在甲类权威期刊《子曰知乎》上发过百十篇论文的大学者。听完上个月的课,我就盘算着衡山国的问题有眉目了。隰朋调研列国民情后带回来的消息又坚定了我的信念。”
“真的吗?先生真是我齐国之幸啊!愿闻其详。”
“您也知道,我从张教授那里总结的轻重理论,比教材论文通俗易懂多了。简单点讲:假如衡山国忽然变得入不敷出、食不果腹、青黄不接,我们再去慰问一下,您觉得衡山国的最优决策将会是什么呢?”
“这个呀,当然是举国归顺我大齐咯。想我两国世代交好,衡山国也应该知道跟我们混是能吃香喝辣的。”
“这就对啦。大王您就听我的吧。我这里有一计,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既保存了实力,又到手了肥肉。关键就是利用这供求的力量。现在衡山国是物阜民丰,而且产业结构也极其合理,农业繁荣,工业发达,贸易兴盛。但是,隰朋带回来的信息是,衡山国的国民整体上都有两大特点:一是急功近利,二是刚愎自用。这在我们民风淳朴的齐国可是很少见的。我的办法,简单点讲,就是利用衡山国国民的弱点来打垮他们的产业,然后我们坐收渔翁之利即可。”
桓公眼前一亮,仿佛闪过了一丝念头:“先生请继续讲下去。”
“就是用我之前跟您讲过的‘谷贵则万物必贱,谷贱则万物必贵’的道理。大王您下午就可以派隰朋出发了,让他带一队商人,车载金银珠宝玉璧无数,就到衡山国去买武器。人家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也甭管是不是款式精美、用着顺手,全部加钱买,买贵不买贱。”
“金钱,我们齐国是不缺的。可是,我们也不需要这么多武器呀!去年采购的那一批,用着还好好的呢。”
“大王,这只是我计划的第一步,让短视的衡山国国民全部投身到武器制造行业,那他们的田地不就会荒芜了吗?”
“道理确实是这么回事,可是单凭我们载几车金银去,好像也起不到这么大的作用吧?”
“是的,大王,单凭我们一国的力量,这个需求确实是不太够。但是,我们的大量采购能够起到杠杆效果。您也说过,衡山国是块大肥肉,其实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肥肉?秦国、赵国、宋国,哪一个不是肥肉?我们不光要买,而且要大张旗鼓地买。您想啊,其他国家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呢?难道他们不害怕吗?”
“原来如此,先生。寡人好像明白您的意思了。而且,隐约也记起张教授上课讲的内容了。我们大批购进衡山国的武器,燕、代、秦、赵等国也肯定会以为我们实力猛增,必有兵临城下之忧。士兵是不能从土里长出来的,那他们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同样去衡山国大批购买武器。如此,对衡山国所造武器的需求肯定会大幅增加,而他们的劳动人口也不过几万,在这样供给有限的情况下,武器的价格肯定会大幅涨价。而且,这种恶性竞争必然还会以网络病毒的形式散播出去,导致全天下都会去争相购买衡山国的武器。如此下去,将会进一步大大增加衡山国武器的需求,最终必然导致武器价格飞涨,起码几十倍吧!先生您实在是太厉害了!”桓公长吁一口气,笑容满面。但旋即眉现愁云:“但是,先生,这样的话我们也会有个大问题:掏空了国库,买了一堆根本用不完的武器呀!这可如何是好?”
“大王,您还记得前年齐西灾荒,粮价飞涨,我给您出了什么计策吗?”
“当然记得!寡人至今都激动不已。将国库存粮的三分之二抛售到市场上,既平抑了物价,又赢得了民心,还大赚了一笔,十足精彩的一石三鸟之计呐。”
“是的。所以,这一招我们还能继续用。在隰朋大量采购武器的同时,其他国家也必然会蜂拥而至,这时候我们再派一批商人,乔装打扮成衡山国国民,然后倒手把我们刚买来的武器卖掉。如此,岂不是就能十车金银去,百车珠宝归了吗?再加上完成击垮衡山国经济结构的目标,又可以一箭双雕啦。”
桓公听完,乐得合不拢嘴:“好,好,太好了。寡人这就回去找隰朋。”
隰朋刚盛了一碗粥,还没来得及吃就被桓公召进宫了。不到半炷香的时间,君臣就把凑钱出人的事合计好了。下午,隰朋就带着金银珠宝和一队人马去了衡山国,而且路上极其张扬,逢店必进,逢人必讲,搞得齐国去衡山国大批采购武器的事无人不知。到了衡山国以后,齐国商人见武器就买,不管多少钱,有多少买多少。
这样过了有10个月的样子,燕王和代王也都坐不住了:“小白啊小白,你这是要搞大事情啊!”于是,两国都派了一大批人去衡山国买武器,看到就买,不管贵贱。这样再过了3个月,3个国家争相购买衡山国武器的事情也都传到了秦王的耳朵里。于是,秦王也派了一大批人去衡山国买武器,犹如疯抢。
衡山国国君知道自己国家生产的武器如此受欢迎以后,还以为都是大力提高研发经费支出的功劳,毕竟科学院发的论文他也听说过一些。懂没懂是一码事,反正“不明觉厉”。于是,衡山国国君召见心腹宰相:“果然是科学院院士们不辱使命啊,把《木经》都付诸实践了。你看看,全天下都在争着抢着来买我们衡山国生产的武器。传令下去,全国的武器出售价格再提高10倍。这一票一定得赚个盆满钵满。”君臣二人喜笑颜开,宰相也屁颠屁颠地传令去了。
这时,衡山国国民的表现果然如管仲所料,全部丢弃了农具,荒废了田地,一头扎进武器的制造生产当中。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土地虽然荒了,但是钱赚得更多了,国内不产粮食,去齐国买不就得了吗?与此同时,管仲的计划也在顺利进行着。首先,齐国把过量购买的武器以超过进货价20倍的价格卖出,赚了一大笔。接下来,桓公让隰朋到赵国的国际粮食市场上去购买粮食。赵国出价15钱买一石粮食,隰朋就抬价到50钱一石来收购粮食。各国的商人听说后,全都把粮食运送到齐国出售。如此,齐国武器也买足了,金钱也赚满了,粮食也充盈了,击溃衡山国的目的也快要达到了。
在齐国大批购进衡山国武器17个月后,同时也是齐国高价收购粮食5个月后,管仲使出了致命一击:与衡山国绝交,切断所有贸易。燕国、代国、秦国以及赵国等国家看到这架势,也就明白了齐国之前只是装装样子,短期内并没有挑起战争的意思。于是也各回各家,不再购买军械了。
这时候我们再拉近镜头,看一看一年前还歌舞升平的衡山国:土地一片荒芜,先前生产的武器也全都换成了金钱,GDP增速趋零,失业率猛增。鲁国看准了时机,侵占了衡山国南面的国土。齐国更是长驱直入,占领了衡山国的北部。衡山国国君看到自己吃没得吃,打没得打,权衡之后,索性举国归顺了齐国。
(案例作者:罗守贵 栾强)
相关材料
《管子轻重》选段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贾,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贵贾。齐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贾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漕粟于赵。赵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