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面临四个难题
在本轮智能制造热潮中,除了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日本的“机器人新战略”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国家级战略以外,英国、法国、韩国、印度、俄罗斯等众多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战略,虽然名称、时间点、侧重点各不同,但智能制造是这些国家战略的共同核心,各国都期望借助于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减少对人的依赖,实现各自国家向高质、高效、高端、绿色、高竞争力方向发展。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些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制订类似战略,它们又面临着哪些共同问题?我们是否也有这些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剖析。
难以提升的经济增长
近些年来,世界经济陷入低迷,老牌工业国家一蹶不振,被寄予厚望的新兴工业国家发展速度也开始放缓,全球经济很难找到有效的快速发展途径。图1-1是世界银行于2013年发布的1960~2010年世界发展指标,从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世界经济,发展速度都趋向放缓。
图1-1 1960~2010年世界发展指标 (来源:世界银行)
被称为“金砖四国”的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曾是拉动与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为世界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但近些年来,“金砖四国”逐渐分化成了两个阵营。失去光芒的俄罗斯、巴西,GDP增速已呈现负增长;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第二大国的中国与印度表现还算不错,但也逐渐下降到了6%左右的中速发展水平。如图1-2所示。
图1-2 金砖四国GDP增长率(来源:BMI的研究数据)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也遇到了很大的下行压力,特别是制造业,一直苦苦挣扎在盈亏之间。尽管如此,中国的发展速度仍然远远领先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发展速度,被很多国家羡慕,由此,可想象到世界经济的低迷。
世界著名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在2011年曾说:“从美国、欧洲,还有亚洲的两个大国中国和印度的情况看,世界经济普遍存在问题。毫无疑问,世界经济已进入了全球低增长时期,目前正处于全球经济放缓的周期循环之中。”
在2016年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年会上,500名专家与学者经过交流研讨,对世界经济未来走势达成了共识:世界经济已经陷入了结构性、持续性的低迷,寻求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至关重要。
近些年来,经济复苏乏力、增长动力不足、贸易投资低迷等问题,是众多工业国家必须面对的困难,也是“寻求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推动全球智能制造浪潮的一个大背景。
难以消化的全球产能
从全球视角来看,一方面,经济增长乏力,但另一方面,产能严重过剩。说起产能过剩,大家可能马上想到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特别是钢铁行业的产能最为典型。
图1-3是世界钢铁协会统计的中国相对全球钢铁产量的占比情况,中国钢铁在2000年以后,产能如脱缰野马,一路狂奔,直线上升,即便是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产能也在持续增长。在中国耀眼的光芒下,老牌工业国家英国的钢铁产能一路走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图1-3 中国相对全球钢铁产量占比(来源:世界钢铁协会)
产能过剩的结果必然是价格的直线下降,这让钢铁企业叫苦不迭,整个行业进入了恶性竞争的低迷期。图1-4为中国螺纹钢市场价格走势示例。
图1-4 中国螺纹钢市场价格走势图 (来源:Wind资讯)
也许有人会说,钢铁是个别行业的情况。但作者说,错,产能过剩是一个普遍问题,是绝大部分企业正在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问题,请看法国第二大银行Natixis的统计。从图1-5中可以看到,尽管生产有波动,但全球制造业产能几乎是在直线上升,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产生了有史以来产能与实际生产最大的落差,让全球感受到了经济危机的残酷。自2008年以后,产能与实际生产的差距还一直很大,这就意味着很多企业的产品卖不出去,生产设备不能满负荷生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制造业的利润越来越低,全球制造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图1-5 制造业实际生产与产能的对比图(来源:Datastream, Natixis)
实际上,多年以前,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就指出:“20世纪人类的主要贡献是使手工工作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倍。”杰里米·里夫金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书中以纺织工人的效率为例,认为与50年前相比,每名工人的产出增至以前的120倍。即便是按照德鲁克的50倍计算,再加上产业工人人数的增加,产能最少增加了100倍,绝大部分产业的产能早已远远超过了人类自身的需求,供过于求将是常态。
将来制造业中的绝大部分企业,将面临着产能过剩,并且情况会越来越严重,这是一种“新常态”,是我们企业在制订相关经营战略时不得不考虑的另一大背景。
难以逆转的老龄化趋势
困扰当今经济的另一大因素就是全球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凸显。我们正感受到企业招人难、用工难,中国制造业的人口红利在逐渐丧失,实际上,这才是刚刚开始,很多国家已经被这个问题困扰很长时间了。
根据联合国的定义: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的人口结构称为老龄化社会,当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了14%的时候,这种更严重的老龄化社会叫作“老龄社会”。作为世界老龄化最严重的日本,197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1994年进入老龄社会。现在,日本年满65岁者占人口总数四分之一以上,老龄化形势异常严峻。据日本国土交通省预计,到2050年,日本老龄化情况将更加严重,近40%的人口将在65岁以上。人口少,老龄化严重,这就是日本积极开展“机器人新战略”的重要原因。日本是全球采用工业机器人数量最多的国家,全球有超过60%的工业机器人在日本。
截至2010年,在德国8180万居民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0.4%,仅次于日本的22.7%,均远远超过14%的老龄社会标准。现在,尽管德国有大量移民,包括难民涌入,但德国人口总数依然持续下降,到2030年将少于八千万。德国将面临着人口数量减少,老龄化愈发严重的尴尬局面,这极大地制约着德国经济的发展。
美国面临的老龄化虽不像德国、日本那样严重,但在美国社会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4%,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美国65岁人口的比重会上升至20.7%,将进入老龄社会。
这些国家不仅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而且还面临着生育率下降、人口总量减少的问题。图1-6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的统计与预测,从中可以看到,人口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这对于这些国家的未来经济发展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指出,创新的来源主要有七个,而人口数量、年龄分布等人口结构变化是促进创新的一大重要来源。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德鲁克进一步强调:“在所有发达国家,所有机构的战略从现在起必须更多地建立在完全不同的假设的基础上,即人口不断萎缩,特别是年轻人口。”
今天,严峻的老龄化与低生育率已经导致了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在客观上倒逼着社会的变革,包括制造业新战略的制订与推出,这也是上述国家制订智能制造战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图1-6 主要工业国家人口增长率 (来源:美国Census Bureau)
难觅世外的全球化竞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突破了国界,全球经济越来越融为一体,逐渐形成了市场、信息、货币、物流、研发、生产、服务等多方位的全球化,全球化为广大企业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但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以前是区域性经济,竞争者多为区域性同行,只要产品还可以,企业的日子就能过得有滋有味。但现在市场是全球的,信息是全球的,消费者不需两分钟,就能搜集到不计其数的国内外相关产品或服务信息,以前小富即安,悠哉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赫尔曼·西蒙教授在《隐形冠军》一书中写道:“今天的国际货物交换量几乎是100多年前的2000倍。”全球化竞争可谓越来越明显。同样,以前发达国家靠高质、高价、高利润,将低端产品和工作转移到低收入国家,它们的工人不紧不慢,不用加班,这种日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在中国等新兴工业国家,勤劳的人们为解决温饱问题,数以亿计的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的一员,他们不畏艰辛,任劳任怨,加班加点,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努力工作着。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在满足本国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新兴工业国家的产品走向了世界,逐渐替代了发达国家的产品。与西方发达国家以中小企业居多的情况不同,新兴工业国家动辄数千人甚至数万人的工厂规模,形成了庞大的生态化生产模式。更让发达国家谈虎色变的是,一旦新兴工业国家掌握了关键技术,突破了质量问题,接下来就是巨大的产量以及匪夷所思的低价,产品将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全球,华为、中兴、海尔等国际性品牌也从中诞生,成为西方企业强劲的竞争对手。于是,西方国家以前看不上眼的低端市场被占领,庞大的中端市场也不再是它们的天下,富有上进心的新兴工业国家开始进军中高端市场。最后,处于金字塔顶端的西方发达国家蓦然发现,市场已经被颠覆了。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德国、美国、日本、法国这些发达国家在全球的出口份额,整体呈现下降态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则是在快速增长,特别是2000年以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中,请见图1-7。
图1-7 主要工业国家出口在全球出口份额中的比重(来源: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随着2008金融危机爆发,美国率先意识到实体空心化带来的危害,启动了“再工业化”战略,企图将高端制造业吸引回美国。随后,日本等国也认识到制造业形势的巨变。日本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在其著作《日本的反省:制造业毁灭日本》一书中写道:“在世界经济这场游戏中,由于中国的加入,游戏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价格竞争这场对抗中,日本终究没有胜算。因此,日本应该做的不是和中国扭打在一起,而是应当将注意力集中在智慧的比拼上。”因此,如果站在工业发达国家的角度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不只是中国制造业,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工业国家也都面临着很大的全球化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