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保障制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框架

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通过立法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经济制度中的重要形式,也是保障全社会基本生活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在面临重大生活困境时的特殊需求,由国家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方式。这是国家责任的一种体现,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大体上包含了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抚恤安置、社会救助以及住房保障等方面。其中社会保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中之重,其中包括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

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方式,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基本保障的最基本要求。这是一种以国家责任为主的保障手段,不仅保障丧失劳动能力者能够获得基本生活能力,还通过立法来完成并执行,这就保护了劳动者的基本人身权利。另外,社会福利是属于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目标,是实现社会稳定的最高纲领。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方式向全体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这不仅增加了人们的福利,还提高了国民物质文化水平,将社会保障推向了最高层次。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是为受到自然灾害或其他因素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人群所提供的帮助,其主要特征就是扶贫帮困。社会抚恤则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特殊成分,主要针对的是军人及其家属的优待。

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政府行为,一直以来都受到各国的重视。而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也就成为施政的基本方针,这是因为其具备独一无二的特殊功能。首先,这是人民生活的保障,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在由于自身年老或伤残等特殊情况下,由国家来保障其基本生活与医疗不受影响,使那些遭受各种意外伤害的人能够继续生存下去。这也是国家对于个人生命权利的尊重,体现了国家责任的重大意义。其次,社会保障体系对经济也起到了刺激促进的作用。因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人们的自身素养,促使生产生活能够有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剂。当然在国家进行资金再分配的过程中,也有效地避免了过度消费造成的经济膨胀,可以间接引导消费结构,使其更加合理化,在协调市场经济的供需平衡中,有效防止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保障社会积极发展所需的基础。再次,因为社会保障体系具备调节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因此可以调整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之间的差距,有效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从而将一些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最后,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为人们建立全面的风险保护措施,这不仅能够为他们抵御各种生活及市场风险,还能有效防止因缺乏保障而带来的种种矛盾,从而构建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为社会、市场的稳定提供坚实的基础。

当然,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在近几年的不断探索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依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相对于城市,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仍然落后,严重阻碍了经济快速发展。另外,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使得城镇养老负担加大,随之而来的医疗成本也在逐年增加,这对我国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困扰许多发达国家的老龄化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时期就已经亟待解决了。如通过延迟退休、养老金入市、鼓励二孩等方式减轻未来的社会养老压力,以及目前出现的以房养老、商业性养老保险等手段,都是我国在当前阶段对养老模式的积极探索。人口老龄化并不可怕,政府正逐渐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应对这一社会问题。如2017年,时任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介绍,要尽快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该制度可均衡地区之间由于人口结构特别是人口的流动导致的抚养比差异过大带来的养老保险负担,如黑龙江的抚养比是1.3:1,而广东的抚养比是9:1,居全国之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起到调剂余缺的作用,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发挥养老保险互助共济作用,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不仅是在保护人民群众不受各种风险的威胁,更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安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建得稳,社会发展的根基才会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