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拔罐取穴方法
腧穴是点穴的主要施术部位,又被称为穴位。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取准穴位。
◆拔罐的取穴方法
如何才能将穴位取准呢?以下是四种常用的取穴方法:
1.自然标志取穴法
自然标志取穴法是一种利用人体体表解剖学标志来确定穴位位置的方法,是最准确、最常用、最方便的取穴方法,有以下两种:
固定标志
固定标志就是指人体各部骨节、肌肉形成的凸起或凹陷、毛发、五官、指(趾)甲、乳头、脐窝等相对固定的标志。例如,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印堂穴位于两眉之间,素髎穴位于鼻子尖端等。
活动标志
活动标志就是人体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人体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等。例如,在屈肘时的肘横纹桡侧端取曲池穴,在握拳时的掌横纹尺侧端取后溪穴,在屈膝时的腘窝横纹内侧端取曲泉穴等。
2.骨度分寸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就是以人体体表骨节为标志对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进行测量,并按照这个尺寸比例进行折算作为取穴的标准。骨度分寸定位法最早记载于《灵枢·骨度》篇中,是我国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非常科学的取穴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不管是男女老少,还是高矮胖瘦,都可以按照这个标准进行测量。详见人体各部常用骨度分寸图。
⊙骨度分寸图
3.指寸定位法
指寸定位法又被称为手指同身寸取穴法,是一种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因为每个人的手指的长度和宽度与其他的部位都有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可以借助患者本人的手指来取穴,医者不仅可以根据患者的高矮胖瘦做出伸缩,也可以用自己的手指来取穴。这种方法的种类非常多,并且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中指同身寸
中指同身寸就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这种方法适用于背部取穴的横寸和四肢部取穴的直寸。
拇指同身寸
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
横指同身寸
横指同身寸就是让患者把除大拇指外的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的横纹处为标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这种方法又被称为“一夫法”。
4.徒手找穴法
(1)触摸法
触摸法就是用大拇指的指腹或者其他四指的手掌触摸皮肤,如果感觉到有硬结,或者有尖刺般的疼痛,又或者皮肤有粗糙感,就说明穴位有可能在这里。这样可以对皮肤表面的反应进行观察。
(2)抓捏法
抓捏法就是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地捏感觉异常的皮肤部位,前后揉一揉,如果感觉特别疼痛,而且身体很自然地抽动想要逃避,就说明这里有可能是穴位所在。这样可以对皮下组织的反应进行观察。
(3)按压法
按压法就是用指腹轻轻地压皮肤,并且画小圈轻揉。对用抓捏法抓捏时感到疼痛的部位再用按压法进行确认。如果指头碰到有点状、条状的硬结,即可确定此处就是经穴所在位置。
5.简便取穴法
在临床上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就是简便取穴法。例如,垂手中指端取风市,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端到达处取列缺等。
在取穴时,可以使这些取穴方法互相参照,结合使用,以将穴位取准,得到良好的效果。
◆拔罐的取穴原则
取穴是根据病情进行治疗时的方案(处方)。在取穴的时候,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
局部取穴
局部取穴就是在疾病的局部和邻近部位取穴,又被称为邻近取穴,包括病理性反应点和阿是穴。
循经取穴
循经取穴包括同名经、表里经、本经以及特殊穴位(特定穴)的取穴。
2.辨证取穴与异向取穴
辨证取穴
辨证取穴就是按循经取穴,并且以每穴的主治范围为依据进行辨证取穴的方法。
异向取穴
异向取穴就是按上下、左右和交叉取穴的方法:①上病取下,下病取上。若是胃脘痛,则要取足三里、内庭;若是手指无力,则要取肩髑、曲池;若是牙痛,则要取合谷;若是下肢瘫痪,则要取肾俞、关元俞、秩边。②左病取右,右病取左。这种方法一般又被叫作健侧取穴法。③交叉取穴。例如,若是右踝关节扭伤,可以在患者的左腕关节处取穴。这种方法对四肢疼痛性疾病非常有效。
3.对症取穴与病理反应点
(1)对症取穴
对症取穴又包括以下三种:①按穴位特性取穴。例如,“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或针水、水分挟脐上边取……”这种方法用的是穴位对全身性疾病的治疗作用,心悸选内关,高热取大椎。②例如,落枕取悬钟,牙痛取颊车,乳房疾病取乳根,头痛取太阳,感冒取大椎,胆囊疾病取胆囊穴,带下症取带脉,腹痛取神阙(肚脐)等。③可以以病情为根据来选择特殊治疗作用的穴位(特定穴)。
(2)病理反应点
病理反应点,可以按照经脉循行的规律分布区域在疾病相对应的体表部位寻找出病理反应性疹点或压痛点。这既对疾病的诊断有意义,又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脏腑病变,大多会在相对应的背腰部出现病理反应点。①腰背区:约第7胸椎棘突下到第1腰椎棘突下的背腰部区域。腰背区大多是用来治疗肝、胆、胃、脾、三焦病、大肠、小肠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的病症,以及上腹部、背腰部病症。②肩背区:约第7颈椎以下到第7胸椎棘突下的肩背部区域。肩背区大多是用来治疗心、肺病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的疾病,头面部病症,胸背部病症以及上肢疼痛、麻木和运动功能障碍等病症。③腰骶区:约从第1腰椎棘突下到长强穴的腰骶部区域。腰骶区大多用来治疗肝、肾、大肠、小肠、膀胱病及有关的组织、器官的病症,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来强身壮体保健。
在临床上,可以以上面所述的分区及主治范围为依据,与背腰部检查之阳性所得(如反应性疹点、压痛点等)相结合而找出治疗的部位。通常都是按照先上后下,先中间后两侧,先左后右的顺序,认真地观察背腰部的皮肤的光泽是否发生改变,皮肤是否潮红,是否出现皮损、瘀点、脱屑、凸起与凹陷等现象,然后按照中线(督脉)—脊旁0.5寸(华佗夹脊穴)—脊旁1.5寸(腧穴)—脊旁3寸—脊旁4寸的顺序进行切诊。在切诊的时候,要用循摸、触压等方法,两只手同时对称地检查左右两侧,以发现是否存在压痛、结节,并感知肌肉的紧张度和皮肤湿度和温度的改变,以及是否出现酸、麻、胀等敏感反应。
拔罐指南
在拔罐之前,可以在待拔罐的部位涂些水(冬季涂温水),使拔罐部位降温,以免在拔罐的时候将皮肤烫伤。如果需要使用酒精棉球火焰,切忌在罐口处沾上酒精,一定要将酒精棉球火焰伸向罐底,绝对不能烧罐口。
现在市场上出现了许多种类的火罐产品,传统的火罐和现代的拔罐器在功能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尤其是材料上的差别并不会对火罐的疗效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治疗的是老寒腿、风湿等寒证,传统的需要点火的火罐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自己在家中拔罐应注意哪些问题?
如果是自己在家里使用拔罐器的话,务必要在进行拔罐之前将疼痛的原因弄清。对于腰肌劳损、扭伤等由慢性病引起的疼痛,在病因明确,而且有医嘱的情况下可以自己拔罐。但是,如果自己并不清楚疼痛的原因,最好不要自己拔罐,否则有可能贻误病情。
如果确实有必要拔罐的话,拔罐的部位应该是后背等有大块肌肉的部位,使用的罐子最好是人体可以承受的比较大的罐,因为较大的罐子吸力大,效果好。拔罐的时间最好是10~15分钟,时间最长不可超过30分钟。要根据皮肤的恢复情况来确定同一部位的拔罐间隔,一般是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