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文化
查普曼独自完成了一场改变,从而解答了一个特定问题。见到他的方法发挥了作用,英国足球便跟上他的脚步,但三后卫的问世没能在英国催生出一代战术师。威利·迈斯尔写道:“不幸的是石膏模原封未动,没有足球术士或教授能将其击碎,用新范浇铸出新模式。”甚至正好相反,人们更愿意假装没有发生过战术变革,神圣的金字塔阵型仍完好无损。英足总在1939年下令球衣必须印上号码时就忽略了最新发展,他们规定右后卫必须穿2号,左后卫穿3号,右前卫穿4号,中前卫穿5号,左前卫穿6号,右边锋穿7号,右内锋穿8号,中锋穿9号,左内锋穿10号,左边锋穿11号,似乎仍普遍采用235阵型,至少还是基本框架,一切其他阵型都是在它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也就是说,如果用现在的观念看,采用WM阵型的球队阵容如下:2,5,3;4,6;8,10;7,9,11,现在英国人令人困惑地将中前卫(centre-half)用作中后卫(centre-back)的同义词,就是这个原因。
报纸同样罔顾现实,直到1960年代仍然按235阵型发布阵容,好像大家都还在踢这个阵型。1953年英格兰队在温布利3-6惨败给匈牙利队,这场失利有一个意料之外的作用,就是提醒了英国人战术存在微妙差别,即便如此,一年后跟布达佩斯红旗队交手的时候,切尔西一番努力后总算在观战指南上正确印刷了匈牙利人的阵型,但对自己的仍然执迷不悟,认为所踢的WM阵型实际上是235阵型。英国人太守旧了,以至于教练多尔蒂的计策能奏效:1950年代他执教唐卡斯特流浪者,不时让队员用互换球衣来迷惑对手,因为对方习惯了通过号码来找出自己要对付谁。
为了完全明白战术有多重要,需要这样的阶层参与进来:他们天生就能解构足球和建立理论,对抽象设计和在实战中随机应变都得心应手,还有一点颇为关键,就是得免受英式反智主义的侵扰。这一幕出现在两次大战之间的中欧地区,乌拉圭人和阿根廷人所展现出来的,由奥地利和匈牙利的中产阶层给出了阐释,他们大多是犹太人。在维也纳的咖啡馆里,理解和探讨足球的新方式创造出来了。
235阵型的号码分布
WM阵型(英格兰)的号码分布
奥地利足球兴起于在20世纪20年代,契机是于1924年创办两级职业联赛,这一年的11月,杂志《新维也纳》问道:“不管晴天还是下雨,只要到了周日,每个体育场最起码也能聚四五万人,你能在别的地方见识到吗?一多半居民兴致勃勃地关注比赛结果,到了晚上,耳边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联赛战况,谈论接下来比赛的前景,别的地方能这样吗?”答案很简单:除了英国,全欧洲只有维也纳。
但区别在于,英国人是在酒吧里聊足球,而奥地利人在咖啡馆里讨论。英国足球最早是公学里的消遣,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彻底转变成了一项属于工人阶级的运动;中欧足球的发展轨迹更为复杂,传播者是亲英的中上阶层,很快被工人阶级接受,随后就落入知识分子手中,不过大多数球员仍然是出自工人阶层。
中欧足球几乎完全是一种城市景观,核心是维也纳、布达佩斯和布拉格这几座咖啡馆文化最浓厚的城市。在哈布斯堡帝国末年兴盛起来的咖啡馆,尤以艺术气息和波西米亚风情著称,成了汇集各阶层男男女女的公共沙龙。在咖啡馆里,人们打牌、下棋、读报纸、收信件、取洗好的衣物,政界候选人把这当成会议室和辩论场,知识分子和其追随者在这讨论当天发生的大事——艺术、文学、戏剧,还有一样在20世纪20年代谈得越来越多:足球。
每家俱乐部都有专属的咖啡馆,自己的球员、球迷、董事和作家都聚到那。例如,维也纳奥地利队的拥趸通常在帕西弗咖啡馆碰面,维也纳快速队球迷去的是赫鲁伯咖啡馆,而一战之后二战之前的足球中心当属竞技场咖啡馆,早年那里是亲英板球爱好者常去的地方,到了1930年,它已经成为规模更庞大的足球爱好者的活动中心,按照《世界周报》二战后的一篇报道,在竞技场咖啡馆:“朋友和球迷组成了一种革命性的议会,他们不会一边倒地喜欢某家俱乐部,因为每家维也纳的俱乐部都在场。”
足球还对更有广度的文化产生影响,鲜明体现在中锋乌里迪尔身上。这位球星来自维也纳郊区——位于当时城区边缘的一片工人街区,所效力的维也纳快速就是一家根源于无产阶级的俱乐部,他强健有力的球风被赞为俱乐部这一属性的典范。乌里迪尔是咖啡馆里的第一位足球偶像,1922年,著名卡巴莱艺人利奥波尔迪为他创作了歌曲,即大获成功的《今天乌里迪尔上场了》,到处都在传唱他的大名,连对足球没兴趣的人也都知道他。从肥皂到果汁,乌里迪尔开始为五花八门的产品做广告,1924年2月,他以主持人的身份在音乐厅亮相,与此同时还登上银幕,由他扮演自己的电影《光明与光荣》正在影院上映。